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2022-04-03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西科技2OO2年第2期 口科技论坛 LT 论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刘元力 阮爱萍 摘要文章从分析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凡手,预测了当代科技期刊的发 展越势。 关■词科技期刊 发展趋势 中圈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科 状态,不能及时传播与交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16世纪以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 学说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 别是信息阿络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和 支撑点,而且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2001年4月23日一7日,国际期刊联盟(FLIP)第33届大 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大会的中 心议题是“在出版业中求胜 (Wh-m ̄in Pl“曲jnE),实际所涉 及的关键议题则是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谋求期刊出版业的进一 步发展和加速期刊出版的全球化。各国出版业巨子纷纷从把 握数字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时代的品牌延伸战略、散 字化时代的广告经营和全球市场等方面,探讨了当前期刊出版 业面晒的机遇和挑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期刊已开始走向由 传统印刷纸本形态辐射到多种煤体形态共同发展的道路,进入 一了一个媒体整合(c删re 咖 )的全新时代。代表们几乎得出 致的结论:网络非但不是期刊的杀手。反而是期刊出版的有 益补充,它将拓展期刊的单一形态,形成印刷、阿络等期刊多种 媒体形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其实,在上一届于德国汉堡举行的FIPP大会上,网络技术 的普及对传媒业的影响,就已成为各国出版业议论的焦点。怎 样看待阿培时代的期刊前景,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期刊界的热 门话题。科技期刊作为期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这 个问题。 同时,科技期刊也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科 前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四大发明闻名于世。16世纪中叶以 后开始落伍.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静F原因外,封闭的 知识体系阻碍了交流与发展也是原因之一。当第一份科技期 刊在欧洲诞生后,发展很快,在很长时期内,其种类数量保持着 指数增长速度。欧洲科学技术的幅起,科技期刊起了不可低估 的作用。从1665年的第1种、1750年的l0种左右、1800年的 100种左右、1865年的1000种左右、1900年近1万种、1965年超 过10万种,到2000年已达到百万种。增长速度呈现出一种新 的函数关系——普耪斯称之为逻辑增长曲线。当前,国际上最 瘫行的科技期刊主要在美国和西欧国家。我国科技期刊的数 量虽然高得惊人。但真正在国际上流行的并不多。 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现比西方国家晚,最早起始于清朝乾隆 年间(1792年)。得到较快发展是在19世纪末和∞世纪初。 但屡遭战乱,几经坎坷。到新中国成立前只剩了帅多种。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期刊种类与数量迅速 增长:1978年400种,印数20∞万册;1990年达到4120种,印敬 3.5亿册;1995年末达到4386种;到20∞年已达到枷种,每 年平均以8%的幅度增长。期刊的内容和螭排印刷水平在整 体上也有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优秀期刊,国际上一 些权威性的检索性刊物收录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数量也逐年 增多,有力地促进了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 以科学文献为基础的科技期刊。打破了封闭的知识体系, 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科学知识传播到地球上每一个地 方。加强了国际间、地区间的科技交瘫与合作。它不仅能使科 技工作者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而且在不同地域、不摘 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发挥着群体的 智慧和优势,有效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晨。 技知识的园地,是传播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宣传科技工作的窗 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技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科技期刊本身就是社会发晨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 物。 二、科技期刊发展的趋势 一、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社会历史进程和科技事业的发晨,今天,人类已经进 远在科技期刊问世之前,科技成果作为个体知识处于封闭 人了21世纪。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电子 * Ii研完量,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完所,O300O2太原;**山西匮科大学学报,03 ̄01太原 收稿日期】2001—12—25 l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口科技论坛KILT 山西科技2OO2年第2期 随时发表的技术要求。这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开拓的事业、大 有前途的事业。 过去.科技期刊作为印嗣出版物发行、传播,发行量小、传 播面窄,特别是信息量大、拉索查询非常困难。计算机普及应 用之后,一些杂志在发行印嗣版本的同时开始发行磁盘文件, 有的还在局部范围内制作了集成化的题录、文摘数据库。国际 互联网出现之后,题录,文摘等索引类的网络数据库也开始起 步。目前,世界各国的电子期刊、联机杂志迅猛发展.国际上一 些著名科技期刊均已全文上网。据有关资料报道.到1996年 底,世界光盘读物已超过帅亿张,并有700多种报刊进入电子 信息网络发行。国内尚处于研究开发起步阶段。光盘版和网 络期刊的诞生为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现代信息技术接轨架起 信息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 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日益展现出推动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 体,也日益发挥着传播知识、转化成果、促进经济发展的坚强纽 带、桥梁与中介作用。 科技期刊是信息时代最主要的信息源。据国外调查:美国 科技信息量的68%来源于科技期刊;英国电气信息的70%来 源于专业性期刊;前苏联化学信息的84%、生物学信息的91% 均来源于科技期刊;美国和前苏联的《生物学文献》选自科技期 刊的条效分别占90%和98.8%。在信息社会的经济建设中, 科技信息已成为比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的资源。新 的国际闻的经济实力的竞争.不再依赖资本的存量,而是更多 地依赖于对科技信息的创造、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加工、应 用和再生产能力。科技期刊将原始的科技信息有序化,载体化 和社会化.其作用将随着科技信息在信息杜会所处地位的提高 而提高。然而,以文字、纸奉为传播方式的科技期刊,已难全面 实现信息传播更新、更快、更佳的多种要求。显然,科技期刊也 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首先是科技信息增量的挑战;其次是电子 出版技术的挑战;再者是学科专业化不断加深,边缘学科、交叉 学科、横断学科不断涌现的挑战;还有科学技术日益国际化的 挑战。而电子舨、网络刊则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成本 低、不受数量限制等优点成为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科 技期刊在本世纪将会呈现出传统的印嗣奉与电子舨、网络刊井 存,井向电子版、网络刊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继续以超乎寻常 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 1、科技期刊的多版本化 一种情况是指同一印嗣纸奉的不同版本,这已经在发达国 家中出现了。以美国的《读者文摘》为例,它有多选41个悔外 版,分别以l6种文字印行,满足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读者的不 同要求。 另一种情况则是随着期刊概念的扩展延仲及科技发展而 出现的突破印刷品范围的现象。即前面提到的印刷本、电子版 与网络刊。 (1)传统印刷纸奉期刊继续发挥优势 印嗣版本期刊是论文的集合,是在某一时期内定期、连续 出版的出版物。其特点还有:熟识的板式;使用方便,不需要特 殊的设备;一般有很长的生命,即使期刊业务暂停,出版过的期 刊也总能找到。这正是它长期以来乃至今后仍能继续保存发 展下去的优势。 . 当然,印刷版本期刊也有缺点,价格较贵。有人研究了美 国出版成本后指出:期刊的初期成本(包括文章初审、审稿、编 辑和图表的制作费用)平均为2oo0美元,印刷直接成本(包括 纸张、印刷和装订费用)约为每奉∞美元。因为出版印刷需要 投入很多劳动。 (2)电子光盘版期刊方兴未艾,网上期刊初嚣端倪 电子光盘版和网上期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积 小.容量大、几张光盘便可把多少种杂志都收录进去;二是信息 源广,内容丰富.把大部分杂志都能包容进去;三是传播范围 广,发行简便、不仅在国内各地传播,进人家庭,还可在国外得 到广泛传播;四是同纸版期刊相比,成本低廉,价格也低;五是 出版速度快,周期短.时效性强.没有印刷和邮寄环节,在网络 上加载信息迅速.使用方便.只要信息一发布,世界各地在几分 钟内就能浏览和下载.完全满足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即时出版和 ・l8 了一座桥梁。 通常,电子网络期刊就是一个网点或地址.人们通过它就 可以找到存储论文和其他信息的数据库。据统计.全世界已有 190多个国家联人In.met网.全球网上用户已超过7千万;网 上拥有600多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多个联网的学术文献库、 2OO多种网上杂志、9OO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5o多万个web 网页站.总计近100多万个信息源正在为人类提供信息资源交 流秘共享,有400万学者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发和研 究探讨。 但是,电子期刊也有缺点:一是查找困难。查找有关资料 不像往站点上加载信息那么容易.读者必额登录到某个学术机 构或社团的网站去查找,是需要付费的。二是保存寿命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存储介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最早 的磁带到5.25英寸软盘.再到容量为70KB的3.5英寸软盘. 再到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内存和硬盘也有庞大的 存储容量;光盘则提供了另外一种存储散字信息的形式。但 是.所有这些存储介质的寿命都有限.因为电子计算机设备升 级换代的速度很快,一旦出观故障,存储在已淘汰介质中的信 息很可能无法读取或丢失;还需设法以印嗣版形式长期保存。 三是电子版作品的著作权不容易保护。 2、科技期刊的学科专业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问高度浓缩、空间 急剧扩展.并由诸多知识信息交织成的极其庞大复杂的宴体。 日新月异的f亩息社会、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将分折、接受、传 播和创造信息等功能融为一体.时代对科技期刊的要求更高 了。 纵观科技期刊复杂的发展史,原奉就是由综合性走向专业 化的过程。现在这种趋势尤为明显.正体现了期刊与社会现实 的结合日益紧密。在发达国家里.期刊的专业分工更细。例 如,美国的专业性期刊不但种披不断发展,销量也在不断增加。 1992年,《健康》杂志期铺就达120万份。科技期刊作为专业性 期刊,由于不像综合性期刊那样面广,有利于强化期刊内容深 度,提高质量。 期刊数量发展总不是无限的。因此,不仅中国 期刊当务之急是提高质量;从长远看.从世界期刊发展趋势看, 更是如此。所以,科技期刊专业化的趋势也是提高科技期刊质 量的必趋之途。 3、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社会效益则是其唯一的准则。科 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期刊编辑质量和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适应信息传递、学术交 流、文献管理和生产建设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资源共享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西科技20O2年第2期 口科技论坛KILT 科技部门如何围绕入世开展工作 唐长文 摘要唐艳玲 文章就科技部门如何围绕八世开展工作,提出了三.占'建议。 关■词科技部门 世I作 中圈分类号c ;F740文葡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4.—6429(珊)O2—19 人世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八了世界经济的主流,这不仅给我 们带来享受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工 农业产品澈烈竞争的挑战。然而机遇是潜在的,要靠我们努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观念、现代意识是我们应对 WTO挑战、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思想保证。然而.客观地 说,从行政部门到企业经营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农民等,目 前许多人对加入WTO可能给工农业带来的机遇和冲击所知肤 浅,对wro的行业规则认识模糊不清+甚至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和疑虑。面对这一情况,科技部门列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 展潮流+发挥其科普宣传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外向型经济的宣 传力度+以举办报告会等形式,促使干部群众在观念上真正做 言的诞生,使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人类 去争取:而挑战却是现实的,无论你接受与否。在这样一个历 史性变革时期,科技部门怎样才能较好地发挥社会作用呢? 一、围绕入世搞好宣传 必要条件。在国外此项工作约始于2o世纪4o年代。国际标 准化组织(琏0)成立于1947年。我国于1979年开始建立文献 标准化组织。20年来,文献工作的国家标准大部分已在实际 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随著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量的急速增加,长期 以来形成的、为科技期刊界习惯的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和管理 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以计算机电子识别技术取代人眼、人脑 识别,以计算机激光操作排版取代手工操作、铅字排版,以计算 机信息管理和经营管理取代手抄、剪贴式人工管理的时代已经 到来。这些都离不开标准化与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就不能应 甩、不能联网,光坪技术、卫星传播、软盘、光盘及音像设备都无 法应用。因此,科技期刊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高科技的当代尤 为重要。做到这点,才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编辑方 式、工作内容、出版手段和载体形式,实现编辑工作的计算机智 能化、现代化。 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语 由口头语言传播发展到文字传播,使信息和知识得以流传和积 累;第三攻是印副术的发明,直接导致了书籍、期刊、报羝三种 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第四次是电子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使 人类进入了以光与电为特征的信息化社会。今天实现科技期 刊电子化、智能化、现代化,就是要把第四次变革韵成果转化为 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普及。 信息科学作为2l世纪科学的四大领域之一,信息嘲络技 术将面临着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随之而来,期刊将很快完全 市场化,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从众多信息产业中脱颖而出,科 技期刊以其特具的“知识传播功能和地位”将处于科技与经济、 知识与市场相互交汇的漩涡中心。科技期刊如果不搞光盘版, 不搞网络刊+不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就很难与世界接轨,就要 落伍。我们只有认清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滑流.才能办好科技 期刊,为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 Discussion O11 Developing Tendenc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Liu Yuanli Ruan Aiping ABSTRACT:St8 “gfn)m devd0曲1g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rt 0f sci—tech perio ̄cals,this Faperfor ̄aslstile developingtendency of rfiO ̄ITt sci—led1 D口i0dic出. KEYWORDS:sci—tech perlocKca]development tendency. *运城市科协.O44OO0运城 收稿日期:2O02一Ol一14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