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读培根先生的《城市设计》(Des1gn of Cties)后感
2023-06-19
来源:步旅网
科技信息 运动系统在城市设计巾硇运用 读培根先生的《城市设计》(D e s 1 g n 0 f C 1 t 1 e s)后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张春单 [摘要]《城市设计》一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城市功能上,整合成一个“同时运动诸系统”的完整体系,并以此形成城市的“设计结 构”。它是一种功能轴,又是一种交通轴,更是一种景观轴。二是在空间艺术上吸取了现代艺术上很多视觉艺术理论,变静态为动 态,大大丰富了城市设计空间艺术理念。 [关键词]培根《城市设计》 同时运动诸系统1.作者的生平简介 城市设计 的迅猛扩展:城市设计已引入新的广度和自由度,从坚实的建筑实体中 产生的运动系统,向外的延伸越来越远,直至城外乡野。巴黎的设计结 《城市设计》的作者埃德蒙.N.培根先生生于美国费城,就读于康乃 尔大学及匡溪艺术学院,攻读建筑学专业,师从于E.沙里宁。1938年, 在密歇根州弗林特城担任城市规划师。1940年,培根先生就任费城住 宅建设协会总经理。1949年,担任费城规划委员会行政负责人,直至 1970年退休。在他的领导下,费城以从事一个持续的修复改建计划而 举世闻名。1971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对培根先生在费城规划委员会所 做的革新与成就,授予其“杰出服务奖”。《城市设计》一书是培根先生一 生对城市设计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亚历山大.加文在《美国城 市》一书中如此评价培根先生:“埃德蒙.N.培根之于他的家乡费城,在规 划与发展方面的影响比任何个人,除罗伯特.摩西之于纽约,丹尼尔-f白 纳姆之于芝加哥外,都更具影响力。同伯纳姆一样,培根已创造出一种 杰出的、符合逻辑的图式,而这种图式具有一种使人热血沸腾的力量。” 2.《城市设计》的出版背景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67年,1973年出版修订版,之后多次再版。 现在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版,对当代城市规划界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 1987年曾经出版了一本《城市设计》,是以埃德蒙.N.培根先生的原著为 主线,同时兼顾其它4本理论的合译本。2003年黄富厢先生和朱琪女 士出版本书的独立翻译版。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 领域有了新的飞跃,经济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一些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过 渡,进入富裕社会和信息社会。城市建设在功能和速度上发生了质的 变化。作者总结了古往今来城市设计发展的轨迹,又从横向分析了当 今世界主要名城,以他从事工作多年的费城为蓝本进行剖析,将当代城 市功能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融合在城市设计工作之中,并探索了设 计理论和方法。 3.《城市设计》一书的主要内容 3.1.《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 培根先生的恩师伊里尔・沙里宁很推崇C.Sitte的观点,强调城市应 该是有机的,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要适应这一规 律。沙里宁十分重视“体形环境”,认为大到城市,小到工艺品,都是体 形环境的一部分,都要讲求体形秩序(form order)。培根先生继承并发 展了沙里宁的思想体系。该书共二十四章,前四章主要是理论基础,着 重论述了城市空间如何由被人们发现到自觉地去驾驭。建造城市是人 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城市的形式,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文明 程度的标志。生活是一连串感受的连续流,每个动作或每个瞬间总是 由前一个感受所引导,并将成为即将来临的感受的序幕,如果我们承认 生活的目标是获得和谐感受的过程,那么经历时间感受到的一个个空 间关系,就成为设计的主要问题。由此我们的城市设计要引入空间的 概念。建筑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有特定性质的空间,并且每个空间总 是和其它空间相联系,对于使用者来说,这些空间产生的效果应该是连 续不断的感触和印象。城市也是由这种连续运动的空间组成的。作者 在空间艺术上吸取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艺术上很多视觉艺术理 论,特别是著名艺术大师克莱(PaulKlee)的视觉动态(Visioninmotion)理 论,变静态为动态,大大丰富了城市设计空间艺术理念。另外在城市功 能上,把空间和运动结合起来,在运动中又把步行和车行(汽车、轨道交 通)结合起来,把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结合起来,整合成一个“同时运动 诸系统”的完整体系,并以此形成城市的“设计结构”。它是一种功能 轴,又是一种交通轴,更是一种景观轴。 3.2历史名城的设计剖析 五到十八章,作者用了很大篇幅分析了世界上不少的名城的城市 设计,以其深邃的哲理、敏锐的感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这些名城做出 了精辟的评价。首先分析了古希腊城市的自由成长,并分析了自由成 长的设计发展方法:增建的方法、建立张拉力的方法及延伸的方法。古 典时期的罗马的凝聚和巴洛克时期的罗马的张拉进行比较,秩序的韵 律感能够穿越建筑之间混乱的空间而表现出来。中世纪的城市设计主 要是广场的不断形成和演变。例如,大家所熟知的圣马可广场的发展。 文艺复兴的城市,规模有了新的发展,也带来城市扩展的新的能 量、新的概念和新的合理的基础。18、l9世纪欧洲城市的空间甬道要素 的延伸设计,提供了18世纪北欧最佳城市发展息息相生的力量。巴黎 构:轴向延伸的概念通过建筑和种植一经建立,就形成了巴黎此后发展 的一项支配因素。塞纳河是巴黎设计发展的主心骨,由此垂直伸展出 一系列的轴向开发。圣彼得堡的演变:是文艺复兴设计概念达到炉火 纯青之后完整地建立起来的少数伟大的城市之一。伦敦的悲剧:联络 成网的广场的微妙组合,美妙的天际轮廓线是特别易受损害、特别脆弱 的,伦敦的人民既不了解这一点,也不懂采取措施来防范即将来临的力 量对它的损害,高层建筑被容许从各色各样的地方冒出来,其结果是伦 敦的大部分优美景观的原貌消失了。巴黎的远见:巴黎的17世纪的轮 廓线基本上没有被破坏,因为巴黎以适应现代需求的规模提供了一个 新的中心,以承受商业扩展的主要压力,历史性城市的整体性能够加以 维护。新中心仍是“法兰西大轴线”的延伸。伟大的尝试一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的空间包含在环抱城市的碗状群山伸展的范围内,一切建筑 实体都是雕塑形体,而这又在前所未有的广阔规模上把整个空间设计 处理的层次分明。巴西利亚用一条快速路作为中心,代表着一种对汽 车在现代生活中重要性的毫不掩饰的表现,又为步行者提供了许多完 全免受交通干扰的地段。巴西利亚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它的建筑形 式或规则的对称形布局,而是整个城市整体形象的重新塑造。另外作 者还提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作者本人早在20世纪3O年代就来到北 京,并在这座古城停留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对古都北京情有独钟。他 在介绍北京时,写道:“北京可能是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单一作品,这 座城市,设计成帝王的住处,意图标志出宇宙的中心”。这正是北京作 为封建帝都、天子脚下设计思想最准确的诠释。他还指出“北京在城市 设计上是如此光辉灿烂,以致成为一个现代城市概念的宝库”。 3-3同时运动诸系统的概念意义 第十九章作者重申了本书的重点理论:同时运动诸系统,古代时期 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的差别就是人在空间中的运动应用了机械动力。 这种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时空感。以前城市设计者研究的 是同一种基本的感知系统。今天,城市充斥着形形色色、五花/k.P'l的交 通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运动速率和感知系统。所有的系统必 须同时考虑,才能产生一个有机的内聚整体的印象。作者把各种不同 系统整合成一个“同时运动诸系统”的完整体系,形成城市的“设计结 构”。最后五章作者分析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所在地——费城。并着 重讲了费城中心区的保护和建议,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如何保护城市传 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好新与旧、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遍观今天大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发展都是立体式的。有天上, 有地下,各类交通,各行其道,又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同时运动诸 系统”。美国如此,欧洲如此,日本、东南亚和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无不如此,从这可看出培根先生理论之影响力。培根先生不仅倡导 了这一理论,更为可贵的是他几十年来锲而不舍的城市设计实践。他 从20世纪4O年代到70年代,致力于费城的城市设计,实际上是起到了 一个总设计师的作用。 4_,J、结 通过读培根先生的这本书,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好的规划,对于一个 城市发展的作用。古代的城市大多数是自发的形成,但是还是按照一 定的规律,在一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我们今天的城市,发展速度 如此之快,功能如此之复杂,我们必须把各个运动系统整合,使其互相 分离,互不干扰。我们还要把当代城市功能技术的发展与现代艺术融 合到城市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埃德蒙.N.培根著《城市设计》[M].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3年版. [2]沃特金著.《西方建筑史》[M].傅景川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3]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之前)》[M]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7年版. 一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