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3篇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第1篇
我市开发园区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面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但通过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成长,特别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市重要增长极,对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撑作用。
一、开发区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省级开发区达10家(含筹建2家),批准面积74.6平方公里,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平台支撑体系。一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目前,10个省级开发区累计投入58.1亿元,建成区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5.7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五通一平"或"七通一平"标准,进一步拉开了发展框架,基本满足了项目入驻需求。二是资金引入持续加快。"十一五"以来,全市开发区利用省外资金22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年均增长分别达90.8%、40%。其中:20xx年全市开发区利用省外资金62.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的88.8%,外贸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占全市的78.8%。三是主导产业初显规模。全市开发区现有入园企业96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790多家,形成了汽车零部件、钢铁、农副产品加工、机电与家电、轻纺、建材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四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全市10家开发区工业增加值84.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44.1%,园区经营(销售)收入287.4亿元,园区财政收入14.6亿元,占全市的28%,固定资产投资100.2亿元,占全市的28.2%。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的贡献度逐年提高,地位更加突出。
1、硬件突破,打牢基础。自设立伊始,各开发区即立足实际,从市政建设、项目引
1
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快速推进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化亮化、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如市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亿元,建成道路30多条、桥梁3座、11万伏变电所2座、日供水5万吨自来水厂1家、新建安置小区4个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污水管网已与市区并网;金安区将园区的土地出让金全部返还园区开展建设,并在开发区内安排适度的商业和经营性土地出让,收益反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5亿元,完成土地征收9600亩,拆迁房屋13226平方米,开发区道路建设里程12.5公里,绿化、雨污水管网、电力电信线路、路灯等全部配套到位;舒城经济开发区累计筹资3.5亿元,完善了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建成区内的水、电、路、讯、气等"七通一平",为加快园区建设进度,舒城县还实施了统拆统建,仅20xx年度就完成拆迁600户,拆迁面积近9万平方米,新建农民康居点10万平方米;寿县园区自成立以来,通过BT等多种形式,基础设施投资3.42亿元,修建完善了园区内三纵三横共计长7.9公里主、次干道,并完善了供电、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园区架构初步形成;金寨坚持把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20xx年新增投入1.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霍山开发区20xx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多元,完善了启动区配套,拓展区2.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启动;裕安开发区20xx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66亿元,征地1700余亩,拆迁200余户,平整土方200余万方,修建道路1公里。
2、软件创优,构筑洼地。为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平台效益,我市各个开发区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着力构筑政策洼地,进一步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如:市开发区承诺"让一切投资者赚钱,让一切创业者成功",致力于打造"成本洼地、服务高地",为入区项目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重点项目、企业联系人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在项目建设时当好"保姆",项目投产后当好"保安",为投资商提供优质高效的"双保"服务,对失地农民实行经济补偿、就业扶持、居住安置、社会保障服务,还从20xx年起率先在全市制定和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养老保障制度,
2
目前享受养老金人数已达1600余人;舒城县建立了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县领导客商接待日、联络员全程服务、工业发展问题交办督办等制度,成立项目服务组,对外来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力推进,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每月集中一天时间接待客商,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金安区建立了规范明晰的项目服务工作流程,实行项目服务联系人制度,项目从入区第一天起即确定专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全程负责服务联系和各项材料申报、审批工作,直到建成投产;裕安区坚持按月召开项目建设情况调度会和每周开展2-3次明查暗访制度,督查督促项目建设,同时建立了开发区全员服务项目责任制,保证项目及时落地、及时开工、遇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市直和各县区相关部门也最大限度地简政放权,以发展开发区为己任,随叫随到,各司其职,为客商提供"一站式、帮办式、保姆式"全方位服务。
3、找商招商,紧抓项目。各个开发区紧紧围绕我市的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主抓手,通过引进项目,吸引企业入园,不断实现滚动发展。市开发区自建立以来,累计引进各类项目270多个,投资超亿元项目36个,超5亿元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70多亿元。裕安开发区确立以"大活动少搞、小分队勤跑,以商招商不能少,委托代理招商重点探讨"的招商思路,设立了招商引资驻长三角办事处,实行招商引资全员责任奖惩制、月调度、月公布制,20xx年共签约入园新项目23个,扩建项目6个。舒城县发扬招商引资钉字精神、锲而不舍精神、只争朝夕精神、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四种精神,一个理念",坚持以工业项目、回乡创业、长三角和合肥地区"三个为主",在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税费优惠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出台具体举措,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高和对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县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积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今年县开发区已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额12.9亿元,正在洽谈项目23个,投资额98.6亿元,有意向项目11个,投资额30亿元。
4、集群发展,做大产业。促进产业集聚,推进开发区集群化发展,已经是当前我市
3
开发区发展的趋势,并且近年来我市各个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也为开发区产业的引进和做大做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如:霍邱开发区围绕铁矿开发,大力发展矿冶经济,目前已入驻相关企业19家,其中矿山企业13家,深加工和配套企业6家;霍山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及其他生态型工业项目为主,发展了光伏产业、电光源、建材、服装、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主导产业,已入区企业132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8家;舒城县针对童车、农副产品加工行业企业多、基础好、潜力大的特点,制定了产业集聚计划,引导企业组团发展,目前入区企业86家,已投产企业65家,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产业,童车童床产业,汽车零配件制造产业,印刷包装产业等主导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童车生产基地。
二、存在主要问题
当前我市开发区建设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及时研究和解决。
1、从自身发展看:存在产业层次不高、产业发展趋同、综合实力不强、集约化率不高等问题。
产业层次偏低。从我市各个开发区具体产业分析看,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仍占主体地位,特别是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矿产开发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初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有较大比重,产业关联度不高,孤岛型企业较多,高技术企业少,产业间的配套不明显。
产业发展趋同。从全市的产业布局看,由于招商竞争,各个开发区规划时没有产业区别定位,造成开发区入区行业覆盖面过宽,各个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化不明显,全市不少开
4
发区存在产业趋同现象。
综合实力不强。虽然我市开发区发展较快,但与我省合肥和等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开发区相比,规模相对较小。从入区企业规模看,开发区内亿元以上企业依然较少,尤其缺少具有重大产业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如市开发区、霍山开发区等发展较为不错的开发区产值亿元以上企业也仅为13家和16家。
集约化率不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圈地现象明显。目前各开发区工业建筑系数普遍在35~40%之间,投资强度在80~110万元/亩,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2、从外部环境看:在宏观环境、发展空间、生产要素、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受到制约。
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我市各个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偏小,发展空间先天不足,如舒城县、寿县、裕安开发区批准面积分别仅为2.5平方公里、1.348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目前原有的批准区建设基本饱和,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拟入区的企业和区内已有的企业面临着没有建设用地和发展空间的窘境。同时,工业园区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造成有项目无土地,企业排队入园,也进一步制约园区经济发展。如金安区全区每年提供的土地仅20xx亩左右,而需求却在8000亩以上。
建设资金缺口大。一是开发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当前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较大,而我市普遍财力较弱,对开发区建设支持有限,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也小,20xx年各开发区土地收入仅1.8亿元,建设资金难到位成为开发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国家清理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给开发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二是入园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银行贷款,而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能力有限,金融机构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受银行体制、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5
的制约,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动力不足,强调风险控制较多,贷款准入门槛高,信贷操作过于审慎,无论在投放贷款总量上,还是在金融产品上,都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三是信贷支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产品较少。现有银行贷款大多是流动资金贷款,缺少对技术改造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信贷支持,抵押担保条件设置也较苛刻。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近年来,随着开发区快速发展,许多开发区已突破原有规划界限,面对土地、拆迁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部分开发区又开始"回归"到一般行政区,包揽过多行政社会事务,经济发展的职能被弱化。在实际工作中,开发区内职能部门管理权限也不到位,区内的规划、建设、土地、税务等部门的管理职权较小,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无法在环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此外,政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开发区政策优惠正在减少,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已逐步取消。各地开发区在区域分布和数量上太多,客观上也造成开发区之间相互竞争资本资源。加之与国家级及发达地区开发区相比,我市开发区在区域位置、软硬件条件、优惠政策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给开发区引进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加快发展建议
加快开发区发展,是我市引入增量、壮大总量、实现三大跨越的迫切需要,在当前我市加快工业跨越的关键时间,必须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把开发区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6
1、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要针对当前我市各个开发区产业发展雷同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全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引导全市合理产业布局,推进各个开发区特色化发展。要积极开展各个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修编工作,把开发区规划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示范区规划、合肥经济圈规划和皖北发展等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各个开发区建设的规划引导,各理产业布局,推进加快发展。
2、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各开发区要根据本地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积极对接东部产业转移,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确保每个开发区形成2-3个竞争优势明显、集聚成效明显的产业。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市开发区要发挥龙头作用,重点承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其他省级开发区要打好"资源牌"、"特色牌"、"优势牌",加快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完备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推动扩容升级。从调查看,目前我市10个省级开发区中有9个开发区急需扩园,需要扩区面积达126.8平方公里,各个开发园区应抓住示范区建设,省积极推进省级开发区扩园升级的良好机遇,认真对照《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积极开展扩区升级的前期准备和申报等工作,通过整合周边乡镇工业集中区或产业园区扩大开发面积,积极推进"一区多园"整合试点等方式,加快推进我市省级开发区扩容升级。同时,在原有省级开发区扩区的同时,加快筹建一批省级开发园区,争取杭埠工业园、新桥产业园、金安城北工业园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工业集中区积极向省申报筹建省级开发区。
4、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要继续加大各个省级开发区的投入力度,强化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开发区原有的工业单一发展模式,按照产城一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开
7
发区的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要积极推进开发园区的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园区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把开发区建成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城区。
5、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要继续完善开发区建设优惠政策,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浓厚气氛。要针对开发区管理中的制度瓶颈,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开发区管理权限和管理模式。要继续强化各个部门对开发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部门服务开发区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各项服务。
6、进一步推进集约开发。要在建设用地计划重点向开发区倾斜,保证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同时,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严格控制工业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积极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推进开发区集约节约开发。对实际投资规模和实际投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应给予适当奖励;对逾期不开工的,应坚决收回土地;对到期不投产,应取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7、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要严格开发区项目的准入标准,积极鼓励引进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严格禁止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加强开发园区的环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要严格实行开发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园区废水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要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建设,积极寻求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的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机构,引导规模企业,组建研发队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要加大政府资金对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
8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第2篇
为加快推进省精细化工基地建设,县政协于5月上旬组织开展了加快精细化工基地建设专题调研。其间,调研组深入基地建设指挥部、乌江镇政府,召开入园企业、被征地行政村村民代表座谈会,广泛了解精细化工基地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5月14日,组织召开了精细化工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县有关领导,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围绕精细化工基地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建设精细化工基地是我县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0xx年,华星化工因发展壮大的需要,在乌江镇石跋河地区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将原厂区的车间逐步搬迁到新区。新区建成投产后,企业规模效益得到了迅速膨胀。县委、县政府看到了化工产业的发展潜力前景,决定以华星化工为依托在石跋河地区兴建精细化工基地,并开展规划编制、申报工作。20xx年元月,省发改委批准同意了《省精细化工产业有机合成基地总体规划》,规划期限20xx-2020年;明确了以农药系列产品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间体化工产品、医药化工产品,同时发展高分子化工、基础化工等产品;规划总投资116亿元,实现年产值188亿元。总规划面积10.42平方公里,近期启动面积4.46平方公里。20xx年初,省精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成立,全面启动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化工基地已初步建成,并显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化的华星拔地而起。精细化工基地龙头企业华星化工,规划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设六大功能区,首期规划建设1300亩,总投资9亿元,建设7个项目及配套工
9
程。20xx年建成投产,当年销售收入8.48亿元、实现税收0.22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94%、27.3%。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14.4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70%、400%,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30.9%、57.8%。综合实力由全国化工行业第10位上升为第3位。为做大做强除草剂产业,华星化工与阿根廷阿丹诺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星诺化工,昔日的两个强劲竞争对手强强联手,有望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农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对推进中国农药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华星化工出台了20xx年投资计划及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五年内新上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44.17亿元,用地2836亩,项目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38.89亿元,利税17.6亿元。现代化的华星化工园使企业又跃上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平台,成为公司发展新的增长点;华星化工园成为精细化工基地的园中园、特色园,成为带动化工基地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东部转移企业纷至沓来。基地建设短短的一年时间,已有12家化工企业入驻,其中建成企业3家、在建企业4家、签约企业5家,在谈待签约项目13家。入驻的企业不是简单的数量集中空间转移,而是在转移中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凝聚产业效益。项目整体来看,均具有较大的投资规模,平均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较高的财政贡献率,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销售收入达1亿元,其中10万吨三氯化磷项目年销售收入就达4.5亿元;外向度较高,项目出口额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0%左右;科技含量较高,大都与高校科研院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自主研发的主导产品,有较为稳定的销售市场。可以说,精细化工基地必将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序的满山放羊到高效益的产业园区集中发展时期。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基地建设的前提,经过乌江镇、精细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征地面积3200余亩,基地内日处理2.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即将扩建到位,年处理1万吨的固废焚烧炉运行正常,1000吨泊位的化工专用码头已完成规划设计环评等前期准备工作,3.5公里的
10
基地主干道路正在施工,启动区管网工程已开始招标,拆迁安置房已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到10月底,化工基地基础设施公用工程能基本满足入驻企业生产需要。
(四)综合优势日益显示。从承接产业转移化工基地建设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来看,精细化工基地完全具备承接化工产业转移化工基地建设所必备的基本原则内在要求。它靠近长江,有足够化工生产所需的水源;拥有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拥有开阔的土地可供化工企业适度污染排放的环境容量、较强的自净纳污水域。基地还拥有一系列独特优势。合法身份逐步完备。随着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东部发达地区精细化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东部地区也相继出台了化工产业政策法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鼓励加速化工产业转移。在此形势下,拥有一个精细化工基地的合法身份,对于主动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进而跃上与东部地区互动发展的新平台至关重要。省精细化工基地于20xx年获得省发改委《化工基地总体规划》批复,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随后,基地高起点地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省咨询工程研究院组织的专家评审;《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了专家评审,并获省环保局批准。大量的基础工作,使化工基地合法的身份证逐步完备。政策机遇难得。国务院已同意我省启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化工基地位列其中,这是我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难得机遇。区位优势独特。化工基地位于县乌江镇石跋河地区,属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省会经济圈的辐射范围,与全国最大的化工要素市场化工科研人才集聚地南京市仅50公里。
合法的身份、独特的优势使省精细化工基地成为产业转移中的理想选择,在3月15日举办的精细化工基地招商推介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江苏省四家企业落户该基地。仪式上,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的张升先生说到,选择精细化工基地是他在13次的深入考察调研基础上,全面了解基地各方面情况,并与江苏省的连云港盐城化工园进行反复比较后的理性选择。张先生发自内心的话语是对我县精细化工基地综合优势的充分肯定,也说明了我县的.精细化工基地已经成为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的有效平台。
11
二、化工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化工基地快速发展远大前景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基地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困惑难题:
(一)征地拆迁满足不了基地的用地需求。在基地总体规划中,近期建设面积4.46平方公里,至20xx年底共征地3200亩,其中华星化工一期占地1500亩,可用的仅1700亩,已经不能满足签约项目用地需求。加之,征地范围内部分地势高的土地没有完全征下来,致使已征的部分土地没法进行平整,影响一些签约项目公用工程开工建设。也就是说目前基地处于无地可用状况,更谈不上下一步的发展用地。
(二)华星化工与承接转移企业的矛盾。应该说,没有华星的发展壮大,就不会有化工基地的动意、启动急剧膨胀。然而,随着发展,扶持服务基地的龙头企业华星化工与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吸纳外来企业入园的诸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把华星化工的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发展规划与基地发展协调合拍,努力做到基地扶持服务于华星化工的膨胀发展,华星化工带动促进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基地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化工基地建设的专业性、复杂性,赋予基地具体而繁杂的管理服务职能,这些职能仅靠由几个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性化工基地建设指挥部是无法承受的。基地独立的融资平台尚未形成,只能依靠财政投入,而县级财政状况是无法满足基地巨大的资金需求。基地没有独立的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公共设施,目前只能通过县政府出面与华星公司签订协议,由华星公司按市场价格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给水、污水处理服务,这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作为发展中的华星化工随着自身的迅猛发展,能否从市场化的角度一如既往地提供服务,并承担相应的后续责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2
三、加快化工基地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使化工基地早日实现大发展、大飞跃,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我县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建议:
(一)统一认识,加大化工基地建设力度。面对当前难得的政策优势、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起近期看化工、远期看港口的发展理念,将化工基地建设作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切实做到举全县之力,培育发展精细化工基地,尽快提高精细化工基地的产业规模承载能力。
(二)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要注重引导社会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建设好精细化工基地。要明确华星化工在基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支持华星大发展、快发展,要着重围绕华星新的投资计划五年发展规划,组织专门班子,协助做好项目申报、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投资计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明确精细化工基地发展思路,鼓励华星化工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东部转移企业入驻基地,注重选择与华星化工产业关联度强的企业入驻基地,努力延长加粗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加大征地力度,满足基地发展需求。要不断强化征地力量,明确拆迁责任主体,拿出两区征地拆迁力度,开展精细化工基地二期征地拆迁工作,必要时可从县直机关抽调骨干人员富有征地工作经验的同志参与到此项工作中,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再也不能出现项目等地的现象。基地要认真筹划未来的发展,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适时启动中期建设,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下充裕的空间。
(四)不断完善规划,增强基地综合配套能力。化工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13
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完善规划,既注重生产区的建设,又注重生活区的规划,超前做好基地布局。要积极探索化工基地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运营的良性模式,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化工基地投资建设公用基础设施,通过有偿运营作为投资回报,不断增强基地综合配套能力。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发挥精细化工基地建设领导组的统筹协调功能,比照县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建立起具有化工基地特色,适合化工基地发展的高效能、高规格、高质量的管理机构,在融资、规划建设、协调服务上开展工作。要研究利用好政策,处理好依法依规灵活变通的关系,相关职能部门要摒弃部门利益,做到少说不行、多研究怎么行;少说不能办、多研究怎么办,在土地证办理、建筑规划许可证发放、环境评价、安全评估、税票开具等程序上提供优质服务。县政府要在适当时机,为入驻企业设立一站式服务,使环境优化年活动落到实处。
开发区发展现状调查汇报第3篇
一、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全市现有各类开发园区7个,规划面积105km2,入驻工业企业225家,20xx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39%,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政收入4.8亿元。然而,我市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土地"瓶颈"矛盾凸显。全市7家开发园区,土地"瓶颈"问题都比较突出:"无地"
14
开发问题严重制约他们的快速扩张;投资强度过低或"开而不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进展缓慢;地价飙升,我市执行的是国家8类土地价格标准,每亩出让金为16.8万元,而执行此类标准之前,土地出让金每亩只为6万元左右。
建设融资难度加大。我市开发区每年需报批和开发的土地上万亩,按每平方公里1.5亿元的投资计划匡算,报批征迁安置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资金几十亿元,4个省级开发区中,除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外,其余开发园区的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都不完善。再加上国家限制流动性过剩,压缩贷款规模,使得融资难度加大。
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迫使当地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资源的时空性、有限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长期性,加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性。受宏观调控和招商竞争的双重约束,开发区招商引资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现在我市的4家省级开发区,真正具有省级开发区权限的没有一家,落户开发区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与区外的没有差别,有的项目在区外落户甚至还简单一些,有少数项目就是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流了产。此外,有许多部门审批所需要的材料是重复或者是相互钳制的。
项目规模档次不高。进入园区的项目,总体来讲,规模、档次与省级开发区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国内一流水平的项目少,国际一流的项目就更少,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尚没有一家入驻,中国500强工业企业也廖廖无几。
二、对策建议
15
市级角度来讲:
第一,明确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的开发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增长,不顾及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型园区,而应建设为"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综合型园区,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促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围绕产业定位,制订相关政策。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产业集群,再根据扩张产业集群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实行补链和节点招商,即链接和延伸产业链,衍生新的产业支链,膨胀产业主链,围绕市、县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在科技资金上给予引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补助,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奖励,在项目融资上给予扶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倾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吸附和集聚更多的"链环"到产业链上来。
第三,紧扣招商主题,聚合各种资源。要在激烈的招商市场中胜出,必须全民招商,政府应做的就是要制定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聚合各路招商力量和资源,把"五指"拧成拳头,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有意招商的人员,宣传推介开发区招商政策和项目,特别是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等,编制好招商项目,营造好招商环境,坚决取信于民,做好个性化服务,在全面发动的同时,再结合专业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等,开发区招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四,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全市7个开发园区的发育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必须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注
16
意项目对园区的基础性、配套性的选择要求,实行全市统一招商政策,统筹开发招商信息,分级负责招商,分类入注园区,共享招商税源,避免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防止招商信息的闲置和浪费,减少投资资源的漂移和走失。同时,园区内的各项社会事业,也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让开发区内动迁户,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大的巨大实惠。
第五,理顺管理体制,再造服务流程。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到推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上来。因此建议:第一要下放权力。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要赋予开发区更为自主的行政执法权,在区内由开发区自己做主,以提高开发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开发区要在区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做好服务。第二要简化程序,再造服务流程。要发挥开发区的试验功能,向苏州等地的开发区学习借鉴。第三要优化服务。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我的身上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我受到损坏。合肥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缺席默认制",就是深受投资者欢迎。
第六,兑现优惠政策,查处侵权案件。全面兑现优惠政策或承诺,同制定新的政策显得一样紧迫和重要,这样既可以使已来投资的客商感觉政府诚信,又可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影响其他客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要严肃查处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我市这么多年没有查到一起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并不能说明没有干扰侵害投资者案件发生,对一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典型案件,除对其严肃处理之外,还要展开讨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从开发区自身来讲:
17
首先,超前谋划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国际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宏观调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资本外溢等,都给身处中部地区前沿的开发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因此,开发区要围绕市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接续产业,以自身的载体优势,超前谋划,着力研究资本扩张,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五大"发展趋势,即国际并购、研发活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地化、区域内资本双向交叉流动普遍化、投资产品系列化,寻找他们的"着陆点"和"出站口",有准备、有重点地为他们建造"空港"或"站台",抢抓机遇,占领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减少招商工作的肓目性,增强引资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用足用活政策,放大优势效应。加入WTO以后,虽然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已经减弱,但用足用活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如土地政策,即使是工业用地,既可通过拍招挂出让,也可通过拍招挂出租,也可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等。对于开而不发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强制收回、安排其他项目等措施;对于投资强度过低的项目,要督促其增加强度或"腾笼换鸟",确保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再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问题,我们既可利用不同规模企业的税率差异,也可充分利用统一税率的5年过渡期,因此放大政策优势效应,开发区仍大有作为。
再次,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软硬环境。要比照评价开发区投资环境的8大类指标,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指标等方面,不断补缺补差、强化或优化。当前最突出的就是要储备土地资源,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面积范围,将内部的基础设施做好做到位;破解投资资金瓶颈,改革开发区基础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坚持市场化导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20xx年初,合肥市为加快城市建设,掀起了"三大推进"高潮(即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到20xx年7月,共筹措大建设资金128.3亿,其中20xx年72.4亿元,是20xx年的2.5倍,他们走的就是市场
18
化融资之路,除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外,还从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运营开发区存量资源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吸引力日益增强。
最后,强化服务意识,锐意创新机制。要用机制激活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以一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卧薪尝胆的精神,提升服务能力,破解服务难题。如对投资环境的介绍,不能千人一面,对于港台、东南亚客商要以优惠政策为主,而欧美的企业更关心的是当地市场的成熟度、政府的办事效率、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日本人则更注重投资的成功案例的介绍。要把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AB岗位制等好的制度坚持并完善下来,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等,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要赋予企业有评定"婆婆"的话语权,形成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始终使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