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速公路植物造景及配置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2020-05-04 来源:步旅网
2013年第4期 现代园艺 高速公路植物造景及配置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付佳1,2 郑荣莉z 张伟1,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2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陕西西安710119;3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为了避免生态环境在公路建设中遭到更多破坏,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不容忽视。本文针对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发展,主要从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这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速公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 1 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研究与分析 1.1高速公路的特有环境 高速公路路面相对开阔,线形流畅,使得风流容易聚集 增大,从而导致风害问题较为突出。此外,高速公路因为路线 较长,植物的养护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因而要求植物具有生 命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特点。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目的就是 通过对多种植物进行选择和对比之后,做出合理的科学配 置,从而让公路主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打造出一种“车在花 中行”的美好行车环境。 1.2高速公路绿地植物景观组成 高速公路绿地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需要兼顾功能景 观的作用,要让植被尽快恢复,与周围环境形成协调、优美的 自然画面,因而树种的选择尤为重要。在绿化树种的选择上, 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植物品 种、生态特性等因素在内。树种选择完成之后,再进行科学的 配置、合理的布局。 1.2.1中央分隔带绿化。中央分隔带是高速绿地的重要 组成部分,因为其主要设置在两条对行车道的中央,所以在车 辆行驶的过程中,它是最接近驾驶员的高速绿地,在驾驶员的 视野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率。中央分隔带景观质量的优劣对高 速公路的安全I生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形式一 般有2种。第1种是规划式,就是将规格和品种相同的苗木按 照同等距离进行单排或双排的密植。中间分隔带因为土层薄和 立定条件差的特点,在树种的选择上也有特定的要求。通常情 况下,选择株形矮小、抗性强、枝叶浓密、色彩柔和的花灌木。第 2种是点缀式,就是选择单株或是组合造型的苗木按照同等距 离进行散植。 1.2.2预留带绿化。预留带绿化的作用就是让公路与周 边环境相协调,相当于一个景观环境再造的作用,因而预留 带绿化树种的选择十分重要。在树种的选择上一般会考虑树 体高大和树形优美的特点。 1.2.3边坡绿化。因为在早期的高速公路边坡的修建防 护上,一般采取土木工程的防护措施,利用的是土质、石质、 混凝土等材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极易出现风 化和老化的现象,从而导致边坡的坚固力度下降,因而在边 坡绿化的选择上必须要达到保持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的目 的。根据边坡位置的不同,边坡绿化可划分为上边坡和下边 坡绿化两种形式。上边坡的特点是坡度大,从土质条件和管 护方面来考虑一般会选择多年生宿根草。而下边坡因为是人 为形成的土方压实坡,具体坡度小、硬化处理少的特点,通常 就会选择爬山虎、紫穗槐等类型的植被。 1.2.4互通桥区和服务区绿化。互通桥绿化具有宽度大 和景深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环境,尽量避免 选用乔木类型,草花地被是最恰当的选择,之后还可以选取 合适的矮小植被作造景点缀,例如杜鹃、月季、小叶女贞等。 服务区和收费站是人们活动场所相对较多的地方,需要充分 体现出美化功能特点,可以选择银杏、香樟、白玉兰、棕榈、雪 松、广玉兰等观赏价值高的乔木。绿化除了体现美化功能外, 还需要考虑各个部位不同的功能性质做出最合适的设计。 2 高速公路植物配置模式分析 2.1草花型 草花型的高速公路绿化模式常用于边坡绿化,草花型高 速公路边坡绿化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最开 始采用的是单种植物的草皮块,慢慢发展到单一禾本科种 子,最后发展为草本混合种子和花卉点缀。草花型植被通常 会选用狗牙根、黑麦芽、高羊茅等豆科和禾本科类型。 2-2花团色叶主题景观型 这种景观模式是高速公路植物景观模式中较为常见的 一种,其特点是将各种生活型的灌木和小乔木同地被草花进 行组合,形成局部的主题性植物景观。值的注意的是,要采用 这类形式的景观模式必须搭配地被观赏性植物。 2.3乔灌草型 这种模式适用于移种小苗木,主要是以豆科速生型灌木 为主,草本先锋植物为辅。通常选用黄荆、马棘、胡枝子、锦鸡 儿、多花木兰等。 2.4大树色带微地形 在植物造景中,除了组合模式外,植物的个体景观美也 是不容忽视的重点。而针对这一模式,通常会选用造型优、体 量大的高大乔木,设置的地点一般会在道路交叉口的节点地 带,鲜明且具有个性。 2.5小灌木花带自然开敞型 这类配置模型通常为突出层次效果前列选用较多的是 时令性花卉,例如雏菊、三色堇、金盏菊等,形成流线型彩带。 中层则会选用海桐、龙柏等植被设计成球类的形状,通过层 次的变化突显景观效果。不过,这类模式在球灌木的建造和 苗木的护养上难度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秦仁杰,刘朝晖.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绿化美化设计Ⅱ].交通环保,2002 (3) 2王浩,谷康,孙新旺等.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 版社.2005 (责任编辑张芝) 一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