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环境及其组成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的特性
1、整体性:即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2、有限性: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其空间是有限的。 3、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五法彻底回到原来的状态。
4、持续反应性:环境污染不但影响当代人,而且对子孙后代有着深远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四.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的元素。
第二课 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 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 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
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
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 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第三课 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水污染的防治
近几年来,西安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
1 疏浚城区河道, 2 建设黑河引水工程。 3 整治渭河,
4 建设污水污处理工程。
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 9 西安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1.5亿元。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1.5亿元。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2001年6月)。
第四课 环境问题——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
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
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
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
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 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 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第五课 善待地球母亲——植物保护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创造者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 大气污染对植 2. 物的危害 3. 水污染对植 4. 物的危害 5. 土壤污染对植 6. 物的危害
三、保护我们的“朋友”——生物 1.建立绿色生物圈保护网
1974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建立了生物圈保护区网。至今已有90多个国家联合构成全球性的“绿色”网络。目前,中国有l6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这个“绿色”网络。 [小资料]
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吉林)、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新疆)、盐城自然保护区(江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浙江)、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
2.建造绿色家园
植物孕育了人类的文明,“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现代大城市最佳的居住环境,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目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只有4座城市:波兰的华沙、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奥地利的维也纳和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此,地球上城市“绿色家园”的建设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第六课时 人类之友——生物
导入: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生物可真是丰富多彩!它们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幻灯片播放
刚才你看的这些生物,它们当中有的很漂亮,有的又非常可爱令人喜欢。你最喜欢的动物和植物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交流。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朋友,不仅供人类赏心悦目,还对我们有很多益处,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生物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
一、生物对人类的益处 幻灯片播放
1、这些食品,大家都见过也都吃过吧?好吃吗?这些美食都是谁供给我们的?生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生物对人类还有何益处?
2、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和人类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思考 教师:可见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对人类的益处不仅如此,许多的创造发明都是生物给人类的灵感! 3、《生物给人类的灵感》 仿生技术产品展示。
宇航服根据长颈鹿的血液循环器是制造的等等,学生交流发言。 你知道这些仿生产品的诞生是哪种动物给人类的灵感吗? 你还知道哪些仿生技术产品?它们是模仿何种生物设计制作的? 看课本体会生物网之间的关系
二、七嘴八舌:请你来检举危害生物的行为! 1、学生交流
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实在是太严重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这几种: 幻灯片播放:人类危害生物的行为
正是由于人类的这些不良行为,才使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已经灭绝,也有许多已经濒临灭绝!
2、幻灯播放展示我国濒临灭绝的珍惜生物:同学们,这几种就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生物!面对它们的处境,你有何感想?现在请每位同学敞开心扉,畅谈你的感受。
3、 学生交流感想
刚才同学们在交流时都很动情,也很愤慨,之所以如此动情是因为你们爱生物,是不是?爱它们就要保护它们。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保护生物!
三、护翼天使:保护生物你有何良方? 学生演讲发出倡议,展示倡议标志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创意也很深刻!很不错!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生物的护翼天使吧! 好了,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就学到这里。 四、谈感想和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展示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第七课时 蚯蚓与垃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2.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3.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蚯蚓习性的观察,引导学生开展蚯蚓垃圾箱处理垃圾活动。
【教学准备】3─5位同学为一组做一只饲养箱饲养蚯蚓,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习性及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整理观察记录,准备全班讨论。 【教学过程】
一、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汇报在饲养蚯蚓过程中你有哪些发现? 二、阅读下列一篇报道1:
美国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环境保护官员Joe Keyser获得国家成就奖主要是表彰他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创新贡献,他创立的蚯蚓实验是用蚯蚓来示范堆肥的全过程,1996年全区有一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学生利用剩饭剩菜、废纸、树叶生产出2.7万千克有机肥供校园使用。在蚯蚓实验中,学生们把有机废物放入蚯蚓箱中,并放养454克蚯蚓(大约1000条),随着堆肥的进行,蚯蚓数量不断增加,一学年学生每天观察记录每个蚯蚓箱能吃掉22─27千克有机垃圾,产生富有营养的蚓粪,用于学校种植花卉。自然科学基础教育专家William H.Mddonald评论该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时说:“我们很惊讶有这么多学生对蚯蚓活动感兴趣,特别他们把吃剩的东西放入蚯蚓箱中观察它们如何被转变成不同类型的物质,最终又回归到自然中,整个过程又可以重新起始。”
三、老师提出如下问题,与同学们交流:
1.蚯蚓是如何处理易腐有机垃圾的?这些垃圾被转变成了哪些类型的物质?
2.蚓粪有哪些用途?
3.你是如何领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含义的?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你能回答什么是资源利用吗?它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 【课后活动】
1.带领学生参观蚯蚓农场,使学生了解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零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自己动手做一个蚯蚓堆肥箱,感受一下把“垃圾、废物”转变成有用物质的过程。
【设计意图和评析】
本节课利用学生对蚯蚓习性的感知、了解,引导学生对蚯蚓堆肥箱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建立垃圾资源化理念和养成正确的处理垃圾的行为习惯,通过对蚯蚓把有机废物转变成具有利用价值的蚓粪和蛋白的讨论,让学生领会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含义,并感悟这一过程对环境产生的重大意义,体会了“垃圾是一种被人放错位置的资源”的观点。
学生可以学会科学的堆肥方法,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低年级学生可以记录
各种垃圾分解速度,大一点的学生可以测定酸度或者用蚓粪种植花草并观察生长速度,在学期末学生可以准备蚯蚓养殖报告或画蚯蚓卡通、诗歌、剧本,查阅蚯蚓网页。
本节课既有观察实验,又有思考、分析、交流、讨论,使学生对用蚯蚓处理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获得优质有机肥和蚯蚓蛋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第八课时 容器中的世界——生物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生存
【教学目标】研究在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在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
2.生态系统模型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哪些不同? 【教学准备】
1.准备一只广口瓶,把小金鱼、田螺和植物一起放在一个盛有水的密封的广口瓶里(注意:植物应种在沙砾中,水位离瓶口6厘米左右为宜)。
2.用灯泡照射广口瓶(注意:灯泡离广口瓶的距离为15─20厘米)。 3.每天观察这个瓶子,记录5天的观察结果(注意:灯泡位置可以随着水变绿色的深、浅进行远、近的位置调整),记录调整后的任何变化,继续观察10天。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交流5天的观察结果,然后就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在广口瓶生态系统中,什么是生物因素?什么是非生物因素? 2.一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否能进入这个密封的瓶子?如果能,有哪些? 3.这些绿色的藻类是从哪里来的?
4.画一张在瓶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图表。
5.小金鱼、田螺和水栖植物能在分开的瓶子里单独生存吗?为什么? 二、请每位同学写一简洁的实验体会:说明你的广口瓶和瓶中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你的生态系统模型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哪些不同? 【课后活动】
设计一个方案,模拟海洋或陆地生态系统。说明这个模型与淡水生态系统有哪些不同?与同学们交流,修改方案,再进一步实施方案。 【设计意图和评析】
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者极其微小的事物,比如: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本课题用模型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讨论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通过模型的制作及实验数据的交流、分析,使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地去思考问题,并将原本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用一只容器中的世界进行再现,使学生建立起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初步概念,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一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第九课时 你能探测出水中极低浓度的污染物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许多污染物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会产生有害影响。 2.了解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方法。 3.了解环境问题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方法,环境问题与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9个小试管、试管架、标尺、食用色素、塑料滴管、水。
2.布置学生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事先预习,并将数据表抄在笔记本上。
表2—5 对极低浓度的物质的测定
数据表 试管号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你觉得对水中极低浓度的污染物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的?在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遇到的污染物你觉得它的浓度大约是多少?
二、学生实验:
1.给每个试管贴上1─9的标签。
2.用胶头滴管给每个试管滴9滴水(注意尽量使每一滴水等量)。
3.在1号试管中加1滴食用色素。记下试管中总共滴下的液滴数。轻轻摇晃试管,使溶液均匀混合。将数据记录在数据表中。
4.用滴管从试管1中取出1滴溶液滴入试管2,轻轻摇晃试管使溶液均匀混合。将数据记录下来。
5.在试管3─9中把前一试管的一滴溶液滴入后一试管。观察每一支试管中的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交流、分析:
1.从试管1─9,水的颜色如何变化?
2.食用色素中有颜料分子,在试管9中仍然有颜料分子吗?作出解释。 3.分析哪一个试管中的浓度为百万分之一?哪一个试管中的浓度为十亿分之一?
4.为什么在讨论环境问题时常常用到百万分之几的概念? 【课后活动】
设计一个方案,将一个混合物的浓度为百万分之五转变为千万分之十,哪一个浓度高?两种混合物从外表上看有何不同?经师生商讨后请实施你的方案找答案。
【设计意图和评析】
总共的液滴数 食用色素浓度 颜色 该活动使学生能用非常简单的方法来测定极低浓度的物质,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交互活动讨论环境问题与百万分之几的数量级的关系。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许多污染物即使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进一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十课时 保护土壤——雨水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地表
【教学目标】
1.懂得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2.关注我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技能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控制雨量的大小,模拟同一大小的雨量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材料:砖头两块,报纸一张,松土一盆,草皮(长草的土层)一小方块。 2.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先与同学们交流,经师生商讨后,再实施。 3.准备实验数据的收集:制订相应的记录表。
表2—6 保护土壤实验记录表 水土流失情况 开始实验 相同雨量的影响 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水、风、冰等引起的土壤或岩石颗粒的移动过程称为水土流失。当土壤直接暴露于水、风等环境下时,水土流失会发生得很快。
二、请同学们模拟雨水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影响: 步骤:1.在桌子上铺一张报纸,取两只牢固性好的淘盆,将它们的一端分别搁在
一块砖头,
使其保持同一高度。
2.写下你要检验的假设,注意控制下面实验的步骤。
3.在两只淘盆架起的一端分别倒入松土和放置草皮,使两只淘盆中所含的土壤量一致,做好相应记录。
4.做一个能控制雨量的造雨器,使落到两个样本上的雨量相等,用该造雨器
检验相同雨
量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讨论:
1.雨水对每种类型的土壤有什么影响?
2.这个实验模拟水土流失。对真实的由雨水引起的水土流失你有何结论?根据本实验,农民怎样保存上层土?
3.在实验中,为什么必须控制两个淘盆中的土壤量和雨量? 4.提出保护土壤的措施,指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课后活动】
1.与大暴雨相比,缓和、稳定的雨水引起的水土流失有什么不同? 2.设计一个实验模拟两种雨水对土壤造成的影响,在师生商讨后进行操作。 【设计意图和评析】
假设: 松土 土壤量相同 草皮 本节课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雨水如何影响不同类型的地表进行了探究,使学生们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技能。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模拟实验,提高了学生对保护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并能积极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寻找解决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实现学生的环境情感与技能目标。
本节课学生情绪高涨,认真投入,思维活跃,收到良好效果。
第十一课时 汽车与环保
【教学目标】
1.关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培养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汽车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收集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回答: 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渴望有汽车?
2.为什么有哪么多国家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受汽车的影响最大?
一、汽车在给我们提供便捷、省力、省时、自由等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
多问题,
其中环境问题最为突出,请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讨论汽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
1.汽车带来哪些大气污染问题,水体与土壤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2.汽车每年消耗世界多少资源?给全球带来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请同学们考虑,为保护地球环境,我们每个人应如何去做? 如:1.尽可能地多走路,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
2.尽可能地在当地购物。
3.呼吁政府控制机动车辆的发展,改善公交体系等。 【课后活动】
1.从网上查阅有关清洁能源和目前环保汽车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开展合理想象,设计一种环保型汽车,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举办一期专题展览。
2.就大城市中发展私人小汽车的利与弊作专题论述。 【设计意图和评析】
汽车工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一个行业,它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而且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汽车在给我们人类提供便捷、省力、省时、自由等优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的利弊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性问题,本节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汽车的发展史的同时关注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讨论,从而达到价值观澄清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就有关问题查找文献丰富自己观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环境教育技能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十二课时 简易太阳能集热器
【教学目标】
1.认识提高效率和节能的关系,树立提高效率的意识。 2.能设计与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或方案。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太阳能集热器形状对集热的影响。 【教学准备】
1.材料:剪刀、胶水、钟或表、3支温度计、3个木制销子、3片铝箔、3张
标签纸、若干薯条。
2.设计一个截获太阳能的方案,预测一下,不同形状的太阳能集热器对在太
阳光下上升的温度的影响,哪种最高?把你的预测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发展太阳能技术,获取并利用太阳能,可以满足人们未来的能源需求。
二、请与同学们交流你设计的截获太阳能的方案,并将你的预测情况告诉同学们。
三、用你设计的方案进行截获太阳能。 例如设计方案(一)的步骤如下:
1.先在每张标签纸上用胶水粘上一片铝箔(注意:反光面朝上,铝箔要平整)。 2.将贴了铝箔的标签纸分别折成V形、U形和平面状,用书本架住使它固定,置于太阳 光下直晒。
3.在每支温度汁上系上一个木销,记下每支温度计的开始温度,然后把该温度计的小泡处于铝箔的中心,15分钟后记下显示的温度。
4.V形、U形和平面三种形状哪种升温快?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与你的预测一致吗?
四、用以上简易的太阳能集热器烘烤薯条,你打算如何烤?把你的想法用书面的形式
描述一下,并写明操作步骤。
五、经师生商讨后,实施你的打算,检验你的设计,记下烘烤时间。 六、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1.在实验过程中,铝箔起什么作用?可以用什么材料替代? 2.影响集热效果的因素除集热器形状外,还有什么因素? 3.分析你设计的这种简易太阳能集热器的优、缺点。 【课后活动】
改进你的设计,使你的集热器能够烧水,在实验前请把你设计的方案争求老师的意见。
【设计意图和评析】
本节课采用了预测及实验验证的方法,这是科学家思考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