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农学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2024-08-19
来源:步旅网
农业教育 农业资讯NONGYEZIXUN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农学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钟 兰(江西省铜鼓县大塅镇党委政府,江西铜鼓 336202)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国家对高等院校最基本的要求,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指导的重要思想。创新能力与实验教学密不可分,实验教学法是促进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努力创新、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为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 农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DOI:10.19394/j.cnki.issn1674-4179.2017.05.1131 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的农学类专业涉猎较广,包括农学、植被保护以及园艺等专业。在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农学专业属于设立较早的专业,有的高校在建国前已有关于农学专业的研究,可以说,我国高校在农学专业教学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然而,随着整个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要求,农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仍存在种种问题。1.1 观念落后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受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一点在农学类教学过程中更明显。目前,农学类的实验教学仍然存在重视理论讲解、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即课堂仍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真正获得动手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只是作为一个辅助环节成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其目的只是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实验方法和技能,重新验证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并没有掌握实验教学的精髓,无法与教学内容中的理论教学形成交互对应,在课时方面也非常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种教学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上存在敷衍的态度,同时忽视学生能力方面的提升和培养。学生在实验课上也表示出对实验操作的不重视,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只是简单敷衍,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的要点,无法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精髓,从而达不到提升自身素质的目标。1.2 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部分高校由于对于农学的专业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存在严重问题,主要是课程内容多,而每门课程的学时却相对安排过少,学生对知识无法吃透,上课只是在走形式。这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1)校方设置课程时,缺乏与授课教师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因此各门课程内容多次反复交叉,导致实验课程内容重复设置,浪费有限的教学经费,又使这些固定的实验课的学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2)实验课内容过于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农学专业设置的实验课程,内容多是围绕书本上的知识点而设立,陈旧且单调,在安排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任务只是局限于理论的再认识或规律的反复验证,毫无新意,同时明显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目前我国高校农学专业的教学缺乏围绕整个农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或者相关学科的综合性的实验课程,缺乏能够体现出我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性的实验,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训练,无法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1.3 实验教学中学生很被动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高校农学专业仍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点,学生按照教师和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去做,学生只是在单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实验过程,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同时,,而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更没有机会利用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整个实验。在整个实验课程中,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思维比较僵化,完全被课本和教师束缚,没有合适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致使学生在实验中意识淡漠,学习的积极性被打消,更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1]。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2.1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以能力培养为主 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要积极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将重理论轻实验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等重要。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提升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将它从辅助性地位提升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创新理念的主体地位[2]。2.2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教学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的前期就让学生参与进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强化学生的参与主体的意识,努力培育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以及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难度小、相对简单的实验,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掌握知识点,同时给学生布置好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发挥能力。教师在授课讲解前对学生充分提问,与学生的预习效果达到契合。3 结语作为一门比较务实的专业,农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复合型农业人才的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逐步设置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对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1]李世超.创新素质培养——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J].科教新报:教育研究,2011(12):12-13.[2]孙憬,姜军,杨彦鑫,等.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76-78.JIANGXI AGRICULTURE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