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平均数|苏教版(2014秋)

2020-03-25 来源:步旅网
平 均 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9—51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了解平均数与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为以后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做准备。教材由比较男女套圈谁准一些,引出平均数,突出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学生在交流、观察、操作过程中感悟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得出计算方法,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知识,经历过数据统计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本节课是第一次用平均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往往对平均数与实际数的联系与区别不是很清楚,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和感知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设认知冲突。 1.谈话导入、回顾情景。

2.读懂统计图(一),获取相关信息。 男女人数相等时,怎么比输赢? 3.读懂统计图(二),获取相关信息。

男女人数不相等时,怎么比输赢? 二、讨论探索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例题教学

这一组同学在套圈比赛中,谁获得了胜利?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1.引起争议,探求公正的策略

当两组人数不相等时,怎样判断哪组套的更准一些?你们有没有公平的办法?

2.萌发求平均数的需求,得出有效途径—求平均成绩 3.小组动手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我们应该怎样求男生、女生各组的平均成绩呢? 4.全班交流,感知方法 (1)直观操作,移多补少。 (2)抽象思考,列式计算。

男生:6+9+7+6=28(个) 28 ÷ 4= 7(个) 女生:10+4+7+5+4=30(个) 30 ÷ 5= 6(个) 男生组算式中的9、6、7、6和28各代表什么呢 ? 为什么女生求出的总数30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5.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求出男生组平均每人套中7个 ,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女生组平均每人套中6个,是不是每个女生都套中6个呢?那“7“和”6“分别是指什么?

小结:“7”是男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6、9、7、6这组数的平均数。“6”是女生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10、4、7、5、4”这组数的平均数。

6. 揭示课题 ,体会求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移铅笔 (50页第1题)

目的: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 (51页第2题)

目的:体会一般方法的优越性,上升数学的真正特征,自主领悟平均数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3.辨析题(第51页 第3题) 4. 补充题。

四、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

为什么需要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平均数。 五、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