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②地相比,④地( ) A.夏季气温较低 C.森林覆盖率较高
B.夏季水源紧缺 D.冬季降水更多
2.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 ) A.出现缺失 C.分布受限
B.发生改变 D.东西展宽
解析:1.B 2.C 第1题,由经纬度可知,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④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B项正确。第2题,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东西方向的延伸受限,故C项正确。
1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能反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下图示意某高原植被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与图中热带雨林的形成无关的是( ) A.低气压带 C.信风
B.洋流 D.地形
4.比较图中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两种植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植被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 B.热带雨林植被的形成是非地带性因素 C.热带雨林地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D.热带稀树草原气温更高
解析:3.A 4.B 第3题,该地位于巴西的东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2
第4题,该地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指出青藏高原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据此回答第5题。
5.青藏高原热岛效应可能会导致其与同纬度山脉相比( ) A.垂直自然带数量多 B.森林的分布上界低 C.雪线海拔高 D.相同自然带海拔低
解析:5.C [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会使得同一海拔,青藏高原的温度比同纬度山脉高,因此森林的分布上界青藏高原更高;相同自然带海拔分布也较高;雪线海拔也较高,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②为 ( )
3
A.草原 C.针叶林
B.荒漠 D.针阔混交林
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C.地形
B.洋流 D.季风
解析:6 A 7 D第6题 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7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森林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项D正确。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4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9.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8 D 9 C第8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②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第9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南纬50°~60°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
5
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11.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C.土壤
B.水分 D.热量
解析:10 C 11 D第10题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在600 mm左右,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第11题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
6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号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12~14题。
12.最能促进全球水循环的植被类型是( ) A.① C.⑥
B.④ D.⑩
13.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B.苔原 C.针叶林 D.阔叶林
14.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太阳辐射 人类活动 B.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 地形起伏 D.地表径流 土壤性质
解析:12 A 13 C 14 B第12题①位于低纬度,干燥度最小,可能为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水循环影响最大。第13题该地位于
7
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为亚寒带针叶林。第14题④为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⑧为温带荒漠,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
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析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图中信息显示,河谷走向和风向大体一致,且河谷地形加剧了风势,故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第(3)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会扩大,则要根据题干中介绍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扩大的因素。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
9
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 1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约8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 材料二 下图为秘鲁地理简图。
10
(1)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试分析该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2)指出秘鲁西海岸狭长自然带的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答案:(1) 地处低纬地区;处于板块张裂地带,地热丰富;周围群山环抱,阻挡冷空气侵入;湖泊面积大,水量大,不易结冰。 (2)热带荒漠带。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影响,气候干燥;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高大山系紧临海岸,导致荒漠带南北延伸。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