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与制约因素

2023-01-20 来源:步旅网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与制约因素 ◆谢永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决定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立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情,分析其原因及面临的制约性因素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国平均水平,长期面临经费不足。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 负担,但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没能及时到位,使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 的切实推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其次,从教育机会看,教育硬件设施 与教师数量的不足,使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的学龄儿童未入学以 及小学或初中辍学的人数都远远高于城市。而教师自身文化水平 差距也导致了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这种差距的演变,只会导致城 乡教育发展的两极分化,从而引发收入差距的贫富分化。 2制约因素 (1)立法滞后使改革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管理制度。分为传统和现代两 种,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有直接联系,以家庭为本的人口管理方 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的生死、亲属关 户籍制度作为行政性的社会管理制度,其改革应有相关的法 系、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它是以个人为本。户籍制度 律支撑。但各大改革理论都只是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扩展,为其 改革是一个历史性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而产生和发展。 附加行政、经济、个人权益等功能。由于法律制度的缺位,无法形 1原因 成完善的自上而下的基本户籍改革法律制度,使相关权利与职责 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城镇化发展,还影响到公民对社会公平的心 (2)大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对饱和,中小城市吸引力不足 目前,许多大城市在资源、公共福利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已经无 (1)二元户籍管理深化了城乡经济的对立,不利于城乡的“自 不明确,导致城乡之间的不公平差异化变得合理,这不仅阻碍社会 行”发展 对农村而言,第一,传统生产方式的落后性,导致农产品经济 理认同,危害社会稳定。 效益明显不足,加上工农业产品生产销售中存在明显的“剪刀差”, 使得农业在持续向工业提供生产原料支撑的同时,削弱了自身的 积累和再生产能力;第二,农业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 法再承载过多人口,对户籍制度改革后新农村人口的流入,其承载 断细小化,农业生产规模缩小,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也削弱了农业 力明显不足,使城市未来规划建设的负担加重,从而对户籍制度改 发展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城市来说,首先,在户口管理制 革的态度也并不热情。而中小城市却因长期开发建设不足,在衣 度保障下通过人口控制实现社会需求,导致市场调节控制功能弱 食住行等方面与大城市差距较大,从而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 化;其次,城市发展曾长期过度重视人口需求的控制而忽略基础设 物质文化和发展需要,吸引力的不足使其很难有效地帮大城市分 施的开发与完善,严重制约了新型城市整体规划与建设;再次,由 担压力。 于就业歧视的存在,严重挫伤农民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 (3)配套设施改革落后,市民化成本偏高 , 于形成“高效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业化“质”和 户籍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剥离户籍制度背后的社会福利 “量”的有效发展。 待遇,如果不能实现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的公平,仅 (2)二元户籍制度扩大城乡差距 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毫无意义。现阶段各项配套设施的 户籍制度长期向城镇倾斜,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收入构成模 建设滞后及城乡政策分化,势必会造成市民化成本偏高,据调查, 式:城镇居民有较多就业机会,并享受国家各种社会保障性补贴, 在现有条件下,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13万元,而到 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对农民而言,虽然各级地方财政对农业生产 2030年,我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人口预计将达到3.9亿,其公共成 资料的价格进行一定的补贴,但其相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 本至少要51万亿元。如此高的成本,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承担, 却明显不足,且农民不享有城镇居民所拥有的许多社会保障。这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妨碍户籍制度的有效改革。 导致城乡生活、发展差距扩大化。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2013年 期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13190.4元、14832.5 (4)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顾虑 首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的取消,意味着城镇居民原有的 元、16648.1元、18059.2元,这深刻性地表明,虽然城乡居民收入 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将与更多人分享,从而降低他们的既得福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在增加,但彼此之间实质性的收入差额在不断 水平、增加就业压力,因此他们不愿接纳农村居民进城。其次,土 扩大。 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保障。虽然国家明确规定在“现阶段” (3)户籍歧视使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一不以失去土地为入城条件,但将来是否会因公共需要而放弃自己 方面,许多城市长期以来推行职业保留制度,限制某些企业 原有的生活资源呢?且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较弱,这 或行业的农民工准入,有的则以奖励方式鼓励企业雇佣城市下岗 是否会导致“捡起芝麻却丢了西瓜”呢?由于这些顾虑,使很多农 工人,因此城市居民在税收、信贷、工商、职业培训等方面享有较为 民在面临新型户籍改革政策时疑虑重重,举棋不定。 全面的优惠。另一方面,农民工由于本身文化程度偏低和就业技 参考文献: 能的缺乏,大多只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干的脏活累活,工作时间 长、强度大、保护性差,而且“同工不同酬”。这些因户籍差异而产 生的就业歧视,近年来引发了大量的就业矛盾和纠纷,使社会管理 的难度加大。 (4)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4. [2]杨琪.国务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中国老区建 设,2014(09). [3]李奋生,李云慧.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研究l J}.农业经济,2014(03). 首先,从教育经费的投入看,地方财政在城市义务教育方面的 投人基本能保证到位,但农村义务教育在绝对和相对上都低于全 160 [4]201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 研究,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