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
2020-04-11
来源:步旅网
总第203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Vo1.31 NO.5 57 2011年第5期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 曹书成”王(解放军炮兵学院一系” 合肥博。 230031) 230031)(解放军炮兵学院五系四十三队 合肥摘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通过对影响炮兵战斗指挥优劣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从作 战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把无法计量的因素和定量分析获得的数据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在单项指标 评估的基础上,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对炮兵战斗指挥优劣的全面统一判断。 关键词信息系统;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 TP302.7 中图分类号Command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ystematic Artillery Battle Based on Information System Cao Shucheng Wang Bo。 (1 Dept.,Artillery of Academy of PLA”,Hefei 230031) (43 Compangy of 5 Dept.,Artillery of Academy of PLA2 ,Hefei 230031)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multi-factors determing the fighting performance of artillery,and from the overall systematic view,the immeasurable factors were connected tO the data from quantitative analysis.Base on the rationa1 indica— tor system and individualindicator evaluation,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made for the results and finally make full and unified j udgement for the commanding effectiveness of systematic artillery battl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artillery fighting command,evaluatation of usefulness CIa Number TP302.7 1 引言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 评估是信息化条件下炮兵战斗指挥理论的重要组 成部分,没有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就难以区分 炮兵战斗指挥的优劣,炮兵战斗指挥理论就失去了 检验的标准和发展的方向。 挥对象及战场环境的信息、上级指挥机关指挥信息 以及完成战斗任务的监督信息,再处理,再输出,不 断循环l_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 挥过程,建立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可 以依据战斗指挥周期中的信息流动过程将炮兵战 斗指挥抽取为三个阶段,即:指挥信息的收集和传 递阶段;指挥信息的处理和决策阶段;指挥控制阶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过程 就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获取和加工信息、制定控制 程序并实施控制的完整过程[2]。其中,指挥信息的 段[4]。相应地,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 指挥效能就包括了信息的收集传递效能、信息处理 决策效能和指挥控制效能[5]。 进行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必须要建立一个 完整的、能反映评估目的和要求的指标体系。指标 体系是指在评估活动中,由一系列效能指标构成的 流动过程是:“收集(输入)各种情报信息,处理加工 成指令信息(输出),再接收各种反馈信息,获取指 有机整体,是测量评估对象的尺度集。建立指标体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26日,修回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作者简介:曹书成,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战术基础理论。王博,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战术基础理论。 58 曹书成等: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 总第203期 系时要注意解决客观作用与评估目的相一致。评 估指标的可测性及指标的独立性等问题,处理好简 洁与完备的关系。 对其进行定量评估。 1)灰色层次关联度模型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将信息化条件下炮兵战 斗指挥效能作为指标体系的总目标,将信息收集传 R=WXE={ri 一∑ 岛,i一1,l2,…, ) J一1 式中,R为指标关联度;w为权重向量;E为关联矩 阵.r?为指标的关联系数; 为分辨系数。 递效能、信息处理、决策效能和指挥控制效能作为 一级指标,由每个一级指标的内涵,采用目标逐层 2)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C=B×R 一Ec1,C2,…,c ] 分解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炮兵战斗 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引。 信息收集完备率 任务需要的信息单元数(E 111) 信息 (EAn) 实际收集的信息单元数( 112) 信息 收集 信息收集的质量 信息收集的准确率(EA121) 收集、 效能 (EA12) 信鼠收集的可靠度(EA122) 传递 (EAt) 信息收集的效率 任务需要的信息收集速率( 1A131) 效能 (EAI3) 实际的信息收集速率(En132) (E ) 信息 信息传递的质量 f传递 (EA21) 荒息f}递的保真率(E II) 效能 信息传递的效率 信息传递途径拥有率(EA2z ̄) 基于 (Era) (EA22) 信息传递速率指数(Era22) 信息 信息 信息处理质量 信息去伪率(EBll1) 系统 处理 (EBn) 信息去冗余度(f 112) 的体 信息 效能 信息处理效率 任务所需的信息处理速率(EBlz1) 系作 处理、 (函) (Era2) 实际达到的信息处理速率(EB122) 战炮 决策 战斗决心质量(E兵战 效能 决策 决策质量(EBzB2n) 斗指 (蜀3) 效能 1) 战斗计划质量(Eml2) 挥效 (E陇) 决策 ̄g(E定下战斗决心效率(E&21) 能 m2) 拟制战斗计划效率(Em2z) (E) 指挥连续眭指数(ECll1) 指挥 指挥质量(Ea1) 异常晴况处置正确率(Ecu2) 效能 战斗计划向战斗命令的正确转换率 指挥 (Eo) (Ecl13) 控制 指挥效率(Ea2) 任务允许延滞时间(f ̄i21) 效能 实际指挥所用时间(Ea22) (Ec) 控制跨度指数(Ec211) 控制 控制质量(Ec21) 控制层次指数(& 12) 效能 ( ) 控制的正确率(Ec2 ̄3) 控制效率(E22) 图1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 指挥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结构表 3评估模型的建立 建立评估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从表示系统各方 面性能的最基本指标人手,通过对不同指标之间从 属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应用适当可行的 数学方法,建立描述各单项指标与系统效能之间关 系的评估模型,将各单项指标的评估量值代人这种 以指标集为基本依据的函数关系式,即可得出炮兵 战斗指挥效能值。 3.1基本指标量化模型 3.1.1 定性指标的量化评估模型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炮兵战斗指挥效能 评估的指标体系中有一部分指标不易量化而只能 定性描述。因此,对其认识不够深入且具有灰色或 模糊性质,可以采用灰色评估法或模糊综合评判法 式中,C为模糊综合评判;B为指标因素的权系数; 尺 为指标因素的评价矩阵; 为模糊评判对象的 综合评判值。 在指标体系中,应用1)或2)模型的有:战斗决 心质量(Ez )和战斗计划质量( 。 )。 3.1.2 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评估模型 一些利用测量或计算的数值来进行评估的定 量指标,比如效率指标、速率指标、完备率、途径拥 有率等,由于其基本指标层的物理属性和量纲各不 相同,所以在进行效能评估时必须将定量指标量值 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量作为指标的评估值。 1)“差比”模型 厂(X—K・X)/X X X] y—lo X’>xj 式中,y为指标的无量纲化评估值;X为系统对指标 的要求值;X为指标的实际值;K为平衡参数,K一 0.4。该模型适用于变化在一个区间,高于某一数值 时,对评估结果贡献很小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应 用这一模型的有:定下战斗决定效率(E 。 )、拟制战 斗计划效率(Ez2zz)和指挥效率(E z)。 2)“商比”模型 Y===x/x。 式中,X为实际值;Xo为相应的所需值或总值。在 指标体系中,应用这一模型的有:信息收集完备率 (E^ )、信息传递质量(EA )、信息传递的保真率 ( )、信息传递途径拥有率(Eazz )、信息去伪率 (EBⅢ)、信息去冗余度(EzⅢ)、指挥连续性指数 (Ec )、异常情况处置正确率(Ea 。)、战斗计划向 战斗命令的正确转换率(Ea 。)、控制跨度指数 (E )、控制层次指数(Ec2 )、控制的正确率 ( 。)以及控制效率(E )。 3)“多向”型模型 ,厂X /x X: X] Y—lL 1 X ̄>XJ 式中,y为指标无量纲化评估值;X为系统对指标 (下转第123页) 2011年第5期 舰船电子工程 参考文献 able submarine depth-control system design[J].Octan Engineering,2008(35):17 ̄18 [1]孙元全,马远义,邓志纯.潜艇和深度的现代操纵理论 [6]Leithead W E,O’Reilly J.Performance issues in the 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20 individual channel of 2-input 2-output systems[J].Ro— [2]施生达.潜艇操纵性[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bustness issues.InternationaI iournal of controI,1992 200~232 (55):3~47 [3]王健,何麟书.飞行/推进综合控制的自抗扰控制器设 [7]O’Reilly J,Leithead W E.Multivariable control by in— 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30(2):7~9 dividual channel contr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4]韩京清.自抗扰控制技术~估计补偿不确定因素的控 eontro1,1999(54):1~46 制技术E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20 ̄131 E8]Goodwin G C,Graebe S F,Salado M E.Control sys— [sj Eduardo Liceaga,Carlos E,Evam.Efficient multivari— tenr Design[M].Dretice-Hall,2001 ;币 ! 矫 ; ; ! 彳 矫 譬 舔 乖 希 物 铂 坏 乖 乖 坏 乖 (上接第58页) 规定值;Xi为指标实际值。该模型适用于多向的 指标,当指标量值大于系统规定值时,就认为效能 4评估模型分析 为1;当不大于系统规定值时,就用除法模型来计 采用几何均值合成模型得到炮兵战斗指挥效 算。在指标体系中,应用这一模型的有:信息收集 能评估模型为:E===( ・ ・Ec) 。。从模型中 的效率( 。)、信息传递速率指数( )、信息处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EA一0,或者EB一0,或者Ec一 理效率( 12)。 0,那么,E===0。说明信息化条件下炮兵战斗指挥 3.2指标量化值综合模型 过程中,信息收集传递、信息处理决策、指挥控制三 1)均值模型 因素缺一不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其它模型 y一(IIX ) X:≥o 分析以此类推。 一1 式中,y为父指标评价值;X 为第i个子指标的评 5 结语 价值; 为父指标下子指标的个数。该模型适用于 根据模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 各子指标相互强烈关联的情况,强调各评价指标的 议:重视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的提高,大力 一致性,权重系数的作用不明显,合成结果突出了 发展炮兵指挥信息系统;高度重视指挥体系研究, 评价值较小的指标的作用,对于各子指标的变化较 建立精干高效的炮兵战斗指挥体系;高度重视指挥 敏感。在指标体系中,应用这一综合模型的有:所 员、指挥机关决策指挥和业务能力的培养,造就一 有的三级指标到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到一级指标、 支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炮兵战斗指挥人才队伍;重视 一级指标到总指标的综合模型,以及信息收集的质 指挥控制水平的提高,不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炮兵 量( )、决策质量( 。 )、决策效率( 。)、指挥 战斗指挥方式;重视炮兵战斗指挥效能评估系统建 质量(Ec )。 设,建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炮兵战斗指挥特色、功 2)加权模型 能全、可操作性强、简便易用的评估系统。 Y一 —1 w x 参考文献 —l 式中, 为第i个子指标相对于父指标的权重系数, Eli赵继臣.对提高炮兵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 且∑VG=1,其它与上同。该模型适用于各子指标 的思考EJ].炮兵学院学报,2010(2) 相互独立情况;各子指标可线性补偿,权重系数作用 [2]丁来富.聚焦“三个转变”促进炮兵体系作战能力的形 明显,合成结果突出了量值较大和权重系数值较大 成lⅢJ].炮兵学院学报,2010(4) 的指标的作用,难以明确反映各子指标之间的差异, [3]赵学,等.信息化条件下反坦克炮兵作战运用[M].沈 阳:白山出版社,2008 对计算数据无特殊要求,计算方法简便,便于推广。 [4]付海俊.基于效果的炮兵作战指挥活动研究[D].合肥: 在指标体系中,应用这一模型的有:信息传递的效率 炮兵学院,2009 (EA2 )、信息处理质量( )、战斗决心质量(EB2 )、 [5]苏翔宇.陆军网络化火力作战指挥活动研究[D].合肥: 战斗计划质量(互 )和控制质量( )。 炮兵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