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20-04-19 来源:步旅网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当前,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出能够迎接未来知识经济挑战、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刻不容缓的大事。

前苏联教育学博士赞可夫说过,“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而且要使学生在研究某一事物时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看,即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我的教育实践谈三点粗浅的看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空中造楼,万丈高楼平地起。新颖的教法,活跃的气氛,只有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才能锦上添花,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容易进入误区,认为丰富的活动和新颖的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忽视了数学基础的训练。近几年,我在一所乡镇初中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而且学习能力的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数学有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我认为欲对其实施创新教育必先夯实其数学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的教学;精选例题、习题,通过严格系统地训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最后要定期检测,及时反馈及时补救,确保学生“双基”过硬。

在此基础上,创新教法。丰富数学课堂,营造积极思维的氛围,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定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认真备课,力求在教法上有所创新

万物在运动,教育在发展,教师的教法亦必须不断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新颖的教法不仅能吸引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多维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选择好最适合学生的教法尤其重要。教师备课时,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不仅要弄清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点、知识结构、前后联系,而且要摸清学生的知识底细、智力水平、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和关键,把握教学的适度点,找准启发的切入点。从而选择出富有创新的、最适合学生的一套完善的教法。

二、创设情景,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

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他们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找“船”和“桥”,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参与者”和“发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亢奋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求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时,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伤其思维的积极性。

三、抓住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时表现出探索新知识、追求新知识的需求和意向,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利用“开放性问题”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讲完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几种测量水池宽度的方案吗?请先画出图形,然后举手发言。”话音刚落,不少的同学就举起了手,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边的一对相似三角形,有的画出了以水池宽度为斜边的一个直角三角形,这几种方案只要再测量出所需几条线段的长都可以求出水池的宽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不同,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比较,“上面几种方案,哪一种更理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容易。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比较归纳→得出结果的系列训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调动了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全面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