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如娟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认识和识别,制订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增强了医院的整体效益。结论 针对妇产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够确保证理工作的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护理风险;风险控制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技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和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妇产科是整个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而又复杂的科目,妇产科护理中隐藏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如果出现问题不仅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会引发医疗纠纷。所以,每一位医疗人员都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必须对各种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做出系统的分析,做好妇产科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患者互相协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这样才能够提高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2.妇产科护理的风险
2.1 护理人员医疗水平不足且风险意识不强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医疗中的广泛使用加上各类新药更新较快,对护理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护士由于所学专业的局限性和技术水平相对薄弱会在一些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产生一些风险。此外,护理人员知识欠缺、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会妇产科一些关键时刻,不能迅速准确地配合实施抢救措施,给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现在医院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士长期坚守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使得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足,对待孕妇没能做到认真听胎心、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且产后没有严格执行护理常规,容易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 2.2 患者自身的因素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使得妇产科患者所存在的医疗危险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医疗难度,但是孕妇的家人对分娩的危险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分娩是人生必经阶段,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加上很多孕产妇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遵守,甚至私自离开医院,结果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摔伤、胎膜早破等等,不得已进行急诊剖腹产,而产后容易引起胎儿窒息,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再者,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需进行剖宫术,若术前没有及时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沟通,就容易出现期望与现实情况不符而导致患者的不满意情绪,增加了护理的危险系数。 2.3 急救设备和药物性因素中的安全隐患
现在大多数急救药品配备质量不良,某些医院医疗设备种类不齐全且性能也达不到标准等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抢救胎儿窒息所用的喉镜,它属于易耗品,如果在危急情况下出现灯不亮则会延误抢救时间,造成胎儿窒息;再如吸痰器,这种设备容易受到周围气温影响而造成吸痰塑料管软硬不均;以及在停电情况下抢救时氧气瓶氧气不足,各类医疗设备的备用电池电不足等等都属于设备安全隐患。另外对于产妇用药,在产妇期间如果用药不慎可能会给产妇带来无法挽回的危险。如妇产科用的催产素,医护人员要熟悉掌握该药的适应症状。在催产时,如不准确调整液体的速度,不仔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都有可能引发宫缩不稳定,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子宫破裂,引发法律纠纷。
3.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3.1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增强风险意识
现医院中护士群体偏向年轻化,对他们而言社会经验尚浅且服务意识不强,这是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技能水平培训,包括专科知识、急救技术等,聘请有丰富妇产科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做讲解,并教授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让年轻护士在思想态度上加强服务意识,做
到以人为本,时刻谨记患者的健康才是自己的幸福。此外,医院还应该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医院规章制度及事故处理的学习,定期督促他们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他们熟悉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且组织学习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时通报国内外最新的有关护理安全及风险的信息,这样能够增强护士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使他们在护理工作环节中提高警惕。
3.2 加强于妇产科患者的沟通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病人们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过程有着较强的求知愿望,然而妇科病房病人由于牵扯到自己的隐私都对自己病情有所隐瞒,而护士对病情与病人有着告知的责任,因此沟通的有效性缺失极易导致护患关系的恶化。当孕妇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要进行安全的护理和沟通,对孕妇嗳心沟通。以娴熟的护理技巧,保证护理的顺利进行;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产妇的沟通,缓解紧张害怕的情绪,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纠纷。在产妇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协助产妇办理出院手续,并告知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法;向产妇发放注意事项的手册,以便产妇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3.3 加强医疗设备及药物使用制度
医护人员需要要时刻对医疗设备是否完好进行检查,医院还要加强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培训,让护士能够熟练使用妇产过程中的各项医疗设备,实行每天对急救器械和急救药品情况的检查制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一些急救的医疗设备都能正常使用。同时要严格监管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和备案,还要保证药品的充足,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禁止医疗设备性能不良、规格不规范、数量不充足的情况发生,以影响整体医疗护理的效果。为了保证医疗操作准确,可以制订必要的医疗操作守则,方便医护人员查看。
4.结论
医疗护理是一个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职业,它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而妇产科护理安全问题则是一个永久性话题,它关系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形象问题。因此,要时刻坚持以妇产科患者为本的理念,以护理安全为基础,及时对妇产科中存在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解决,这对妇产科护理工作者有着重大的意义。任何一个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
足道的护理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妇产科,使得护理风险大大增加。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尽可能防范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3.
[2] 骆秀玉,黄宏坤.加强实习生医疗安全教育,防范医疗纠纷.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1:133~134.
[3] 甄丽基.防范医疗护理事故的临床实践与成效[J].现代临床护理,2004,3(4):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