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点滴认识

2021-08-22 来源:步旅网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点滴认识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想在教书育人的这个行业上有所进步。只有和同行比一比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劣之处。“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这样的活动通过对同样内容的不同教法和把握,成功地为参与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容易学到同仁的优势。反思这几年来的“同课异构”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收获:

首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

-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我们应从这项活动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是拓展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都有他的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并且在准备这次课的过程中,大家就每一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年轻教师也积极献言献策。思想发生了碰撞,讨论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这是智慧的碰撞,为老师们构建了多重对话的平台。

再者,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中各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了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珍惜、爱护眼睛的情感,愿意将这种情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自觉行动起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

-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教学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样的课如果两位老师再换不同的教学对象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便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高效,教学高效是为了学生受益。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了自己的使命,高效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

最后“同课异构”这样的在相互对比中,可以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课标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构建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席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

-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古人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节课,不同的构思,又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呢!“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