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刘勰文体发生论

2020-06-29 来源:步旅网
刘勰的文体发生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他不仅继承了挚虞的分析方法,也发扬了挚虞的研究思路,将礼学与文体论结合起来,探讨各类文体与礼学的关系及其礼义内蕴,可谓依礼立义。

在刘勰的文体发生论中,他认为《礼》是用来建立体制,制定规范的,因此各类文体都出于《礼》,如铭、诔、箴、祝这几种文体。这种观点在《汉书·艺文志》和扬雄《法言·寡见》中也有体现,他们认为从《礼》演变出的文体,极为鲜明、富有特色,而《法言·寡见》则认为《礼》对于辨析文体的作用很大。

刘勰的文体发生论还体现在他对各种文体发展的分析上。他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原始以表末”,是对各种文体的历史发展、源流演变的论述;2)“释名以章义”,对每一类文体的名称做一个科学的说明,同时给予一个带有定义性的概括,以指明这种文体的理论含义;3)“选文以定篇”,从每一类文体历史发展状况的论述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做出深入分析;4)“敷理以举统”,对各类文体创作特征和要领的分析。

刘勰对各种文体的探讨还体现在《文心雕龙》的上半部,从《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分体论述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体文章名称的由来、源流演变、代表作家作品及写作原则。此外,《辨骚》篇专论楚辞,也带有文体论的性质。这样,

在上半部文体论各篇的篇名中提到的文体就有三十三类,即∶ 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这还是比较大或重要的类别,至于各篇论述中涉及到的比较小或次要的类别,如《杂文》篇论及“对问”、“七”、“连珠”,《诏策》篇论及“戒”,《书记》篇论及谱籍簿录、方术占式、律令法制、符契券疏、关刺解牒、状列辞谚等,数量就更多了。

总的来说,刘勰的文体发生论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分析了各种文体的起源和发展,还探讨了它们的理论含义和创作特征。这种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