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少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这首由龚耀年编曲的《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是一首活泼优美的童声二部合唱歌曲。其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并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青少年到郊外远足的情景,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新时代青少年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并愿意与大自然共存的真切情感。歌曲为大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分两部分, 2/4拍,旋律轻盈活泼,在第一部分中用齐唱形式的两个乐句构成,以起伏跳荡的旋律和鲜明轻快的节奏表现了青少年在山谷行进的步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第二部分以合唱形式的两个乐句来展现。第一乐句的节奏为连断式,旋律非常的优美舒展,与前后乐句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对自然的情怀。第二乐句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合唱部分以和声手法主要运用平行三度,音响明亮且饱满,塑造了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音乐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和声训练让学生了解和声,把对大自然的美好感情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表现出来,让学声能通过这些体验来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收集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和自学关于美丽的山谷的歌曲的活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歌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感情。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意用歌声表达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愉快心情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3.在了解作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门的和声训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创作的快乐。
4. 在歌曲熟悉的基础上了解乐句乐段的知识。 教学重点
1.用愉快的的声音演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并且从以美丽的山谷为主题的作品中感受,体验投入大自然的快乐。
2.通过简单的和声训练,培养学生对和声的感知力、表现力。 教学难点
1.注意2/4拍子的弱起要轻巧,明快,强调弱起小节的节奏和分句的换气。 2.二部和声的训练及表现 。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学的活动 意图 形式 课前 欣赏吴佩芬神秘 播放一些以美丽的 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创设适当的教学 谷之声 寻找消 山谷为主题的视频 进入气氛 情景并让学生感受 准备 失的 蓝月山谷 山谷的美好景象 导 欣赏我们来到美丽 直接播放要学唱歌曲 聆听歌曲并听后 吸引学生注意力 入 的山谷 开门见山,学生初步欣赏 说出歌曲带给自己的 调动学生学习歌曲 感受 歌曲 感受 的兴趣 展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课前可让学生自己搜集 介绍自己了解的山谷 引起学生想去 有关世界各地山谷的 教师补充介绍并播放 山谷探险的 资料 各地山谷精彩图片 精神及想学习 新歌的热情 学唱歌曲 我们来到 欣赏歌曲并小声哼唱 美丽的山谷 回答
1. 歌曲应用怎样的感情演唱?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带着问题学习歌曲 2. 齐唱,合唱定义及效果 边听边哼唱歌曲并回答 调动学生的探究学
有何不同? 问题 1和3 习 的主动性
3. 2/4拍划拍和弱起拍的 演唱方法
教师范唱歌曲并钢琴伴奏 提示学生划拍演唱 熟练演唱歌曲 教唱歌曲两遍,第二遍提示 歌曲 学生愉快的声音演唱
第三遍整体演唱歌曲 学生有感情演唱 准确把握歌曲情感 提示学生有感请演唱
和声训练 教师提示学生感受 学生训练时注意音准, 通过和声训练 开 歌曲并回答问题2 空拍节奏问题,连断结合 深入理解歌曲 训练歌曲和声部分 的演唱形式 情感及和声表现手法 乐句乐段讲解 补充讲解乐句乐段 学生在熟练歌曲基础上 让学生掌握乐句和乐段 把握分清歌曲乐句和乐段 能更好的把握歌曲情感 总 本课我们学习并演唱了《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这首歌曲》,并且知道如何划分乐句和乐段,通过
结 简单的和声训练,让我们进一步的掌握了和声所带给我们的美的感受,,了解了音乐的表现手法 是丰富多彩的,音乐能让我们和美丽的山谷约会,能让我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反 和声训练需要长期进行下去,上课之前应多做准备工作,以达到良好的和声效果.歌曲学唱时教 师要适时提醒学生用愉快的感情表现歌曲,音乐知识的讲解 可再调整讲解的时间.
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