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玉蓉
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5期
罗玉蓉
摘 要: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是影响博物馆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总结了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应该注意的三大原则。
关键词:博物馆 旅游解说系统 构建原则
针对博物馆旅游解说,目前的诸多研究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提升人员讲解质量或者大量运用高新技术手段的辅助性解说,这种以博物馆为主而长期忽视游客实际需要的做法,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以文化旅游为诉求而进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的需求。长期以来,博物馆旅游解说因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地位的从属性、功能的辅助性等原因而未引起管理者和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如何从现存的博物馆旅游解说的不足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找出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应该坚持的原则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一、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相关研究综述
(一)研究发展历程
国外对博物馆解说系统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广,已深入到微观领域,研究内容主要有解说系统的内容、受众、解说媒介、利益相关者、有效性、解说方式等领域,研究方法趋于多学科的融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应用也较为成熟。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解说的著述较多,主要是通过景区案例探讨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应用,但是专门针对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当前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是以专家视角为基础,忽视受众在人口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研究结果缺乏普适性和差异性。
(二)研究内容
1、博物馆解说媒介
张润峰 、孙桂茹(2002年)从技术控制的角度研究了智能分区解说控制系统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运用,探讨了消除多个解说员同时解说、声音相互干扰的问题。
2、游客需求和满意度
研究者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调查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解说受众)来博物馆的旅游动机、对博物馆的总体满意度、对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感知和评价、对博物馆现有解说系统的期望、对解说系统中各种解说工具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等。洪艳、陶伟(2006年)研究认为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很高,不同社会特征和出游动机的游客对博物馆解说服务的需求有显著差异。陈桂洪(2011年)经研究发现,博物馆解说系统对游客知识增长有显著成效,游客可获得较高的情感体验,游客对博物馆将解
说系统各要素的重要性认识都高于满意度评价。李海娥、吴海伦(2012年)认为博物馆解说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并影响游客博物馆之旅的满意度。甘露、卢天玲(2012年)调查发现,游客具有较高的知识需求水平,对博物馆解说系统在知识丰富性、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游客对解说工具的使用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知识获得和解说系统的评价; 游客的期望只在部分程度上得以实现,而且体现出超过较低期望游客的预期,但未达到较高期望游客要求的特点。柳红月、邹亮(2014年)经研究认为:游客对展示类型、展示设计、展示设施等完善博物馆解说系统的需求较大并且要求较高。耿玉环等(2015年)则认为,博物馆解说系统虽然功能上已满足游客对博物馆的基本认知需求,但游客的“场景融入”和“行为引导”程度一般,解说系统仍以传统的解说为主,灵活性不够。
3、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管理、优化等问题
目前国际上较具代表性的解说系统规划模式有SMRM模式(传递者-信息-接受者交流模式)和IMF模式(信息流向模式),运用的都是传播学理论。我国学者多从微观角度对解说系统组成部分中的标识牌、英文解说系统、游客中心等提出规划建议。唐鸣镝(2006年)认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步骤一般包括:明确目的、指定范围、确定主题、选择表现方式(媒体)、确定解说的重点,以及对规划结果进行评价,它们互相联系,也可随具体情况变化。李渊(2010年)认为当前博物馆解说系统的管理工作要实现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使参观者对博物馆产生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黄晓波(2014年)认为,可靠高效的解说系统,不仅是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关键,因而,对博物馆解说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构建应当以游客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功能为目标,实行全方位、立体化、多途径的解说系统的完善,进而强化博物馆功能,从而实现博物馆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4、引入其他学科理论的博物馆解说研究
场所依赖理论是解释“某些地方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这个客观现象的有效理论工具。孔旭红(2008年)认为博物馆可运用“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来构建与游客的密切关系,场所依靠强调的是一种功能性依赖,博物馆可选用适当的解说媒体组合、丰富讲解内容来体现博物馆的人文关怀;博物馆通过构建馆内工作人员与观众、观众之间、观众与专家和志愿者的良好社会交往,丰富博物馆之间在联合办展、各自定期举办研讨会 、知识讲座 、培训班、咨询会、博物馆“四进”巡展和“三贴近”文化下乡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
手段—目的(Means-End Chain)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米尔顿?罗克奇提出,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汤姆?雷诺兹和丘克?吉恩格勒把它运用到营销学上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手段—目的理论阐述了个人价值影响个人行为的方法。张波(2011)通过对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行为的价值分析,尝试性地构建了自助游类、徒步与远足类、休闲体验类解说系统结构模式。杨鑫(2012年)以湖北省博物馆为实证研究对象,并引入“手段—目的”理论,着重从游客需求视角来研究综合性博物馆解说系统。
二、现有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是博物馆旅游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学者以其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媒介来划分,将其分为向导式解说服务(人员解说)和自导式解说服务(非人员解说)两类,还有学者借鉴“产品层次理论”,将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次、附加层次和扩展层次。相较而言,后者更容易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找出目前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而为构建游客满意的博物馆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博物馆大多以展品和现有资源为主来设计解说系统,可读性、趣味性不足,导游员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在我国,软硬件条件较为完善的博物馆,相应地旅游解说要素的分布和设计较为合理,大部分运行条件一般的博物馆,只是以展品和现有资源为主来设计解说系统,博物馆旅游解说要素不尽完善、不够规范,没有设立专门的旅游解说系统管理部门。表现在:
1、博物馆旅游解说媒介类型不完备,尤其缺少高素质的博物馆解说员、多媒体解说媒介及游客中心。
一名优秀的博物馆讲解员,讲解只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同时具备撰写优秀讲解词(甚至不同语种的)的能力、熟练使用当代传播技术的能力、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组织和培训的能力以及组织、策划、实施其它活动的能力等,即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能力。讲解员不仅要设计不同的讲解内容,因人施讲,开展多层次的讲解服务,还要想方设法把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根据观众的需要,设计一系列体现文化多元化、时代感强、交流互动大、充满人文关怀的相关活动。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大多只是把展物放置在特定的展览空间内,附以简短的说明,长期忽视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合理运用。博物馆历史场景复原、沙盘模型、微型景观和数字化信息等辅助性解说传播手段使展览更具趣味性、参与性,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较好地获得美的体验和历史文化的熏陶。
游客中心是指在旅游区(点)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很多博物馆,或者没有游客中心,或者游客中心缺乏必要的功能设施而形同虚设,以致旅游者在进入博物馆后,难以用最快的时间对博物馆空间整体轮廓形成意象或者在有需要时对博物馆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2、博物馆旅游解说设施设备陈旧且不完善,旅游解说系统管理存在漏洞。
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中尚未设置专门的旅游解说系统管理部门,相应地,大部分博物馆缺乏对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普通存在管理力量薄弱、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设置落后、博物馆解说折页信息内容不充分、主题不突出、展览内容文字错漏常见、警示忠告牌示言语呆板、设施设备陈旧且缺乏艺术性、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信息量少且内容更新缓慢,网站的吸引力和信息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二)博物馆旅游解说往往忽视氛围营造,互动性、参与性不够。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传统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体验”概念下的博物馆展示和旅游解说方式应该以人们的精神感受为主,氛围营造应着重展物能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游客最大的历史体验、空间体验、心理体验、虚拟体验、视觉体验等。然而,我国博物馆各类旅游解说要素的设计实施往往缺少人文关怀,表现在:
1、游客往往被假定为单纯的知识获取者,博物馆设计解说系统时过于专业、严肃,以单向推送文化知识为主,忽略了游客对愉悦的需求;
2、解说媒体重视听,轻动态性与参与性,无法激发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的动机;
3、博物馆服务内容模式化,忽略区别性对待个体差异,旅游解说单调乏味。
(三)博物馆旅游解说难以对现存文物“以古鉴今”做好解读,现实性、时代感不强。
博物馆旅游解说的现实性与时代感,是指博物馆旅游解说过程中,注重解说内容的教育情境,它从游客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博物馆教育现场出发,从博物馆旅游教育实践出发,盘活文物和历史,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解说需求。
三、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构建原则
(一)坚持立足自身,满足博物馆解说功能的同时要坚持放眼全局原则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构建要与博物馆自身情况相符,既要突出博物馆的特点与优势,又要挖掘博物馆所在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绝不能在解说中杜撰其人其事。博物馆的主题展示应营造浓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注意增设游客喜闻乐见的参与和体验项目,充分发掘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窗口”的营销功能,将有形与无形,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于一体,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以人为本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游客,旅游解说媒介、解说对象的设计都必须面向游客,以游客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何时何地运用何种解说媒介,应根据游客的需求来决定,处处为游客着想。旅游解说的设计实施应追求个性化、差异化,讲解员要将展陈主题、展陈内容、解说目的以观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必要的时候须采用多语种解说;解说形式和内容设计的选择上,要讲究趣味性,做到寓教于乐;要重视优化博物馆空间解说线路,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欣赏需求;解说设施的设计要方便各类旅游者,特别要考虑到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适当在博物馆延伸附加服务产品,如开设书店(出售文博类书籍)和工艺品店,既可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又可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招募专业人士,定期对专业性强的展厅进行讲解;进一步扩大志愿者的队伍,加强培训,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可持续发展
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博协主席汉斯?马丁?辛兹教授对此的解释是,“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机构,在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生态系统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威胁,动荡的政治局势,人与自然的唇齿相依的联系,这些都使人类社会可能会遭遇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必须坚守其保护文化遗产的职责。博物馆通过举办教育活动和展览努力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博物馆成为维护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推动力。”
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应致力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重视博物馆学术研究,针对博物馆开放、资金来源、展陈方式、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规范研究,同时对发展瓶颈问题进行调研、统计和分析,提出可行性措施和方案;对博物馆发展走向提出预测或者警示,提出兼具战略性和建设性的报告等;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的有效对接;建立展陈、导引、人员和辅助系统全面互动管理的体系,促进多形式、广角度、多渠道、立体化解说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结论与展望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已经成为影响博物馆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构建原则的意义在于,通过剖析旅游解说系统存在的不足,引导博物馆向高层次建设、高水平管理、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充分认识博物馆的特征与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教育服务功能,塑造博物馆所在地区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A Craig W,J John L.Selective interpretation and eclectic human heritage in Lithuania[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519-529.
[2]Todd J G.Interpretive planning changing landscape of museums[N].Dallas Morning News,2007-06-20.
[3]William F S M.Auschwitz:Museum Interpretation and Darker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4):1175-1178.
[4]Dai xin,Lu Lin,Yang Xingzhu,et al. On the study progress of overseas museum tourism and its enlightenment[J].Tourism Tribune,2007,22(3):84-89.
[5]Stewart E J,Kirby V G.The“place”of interpretation:a newapproach to theevaluation of interpretation [J].TourismManagement,1998,19(3):257-266.
[6]张润峰,孙桂茹.\"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智能分区解说系统 [J].房材与应用,2002:35-37.
[7]洪艳,陶伟.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为例[J] .旅游学刊,2006年11期:43-48.
[8]陈桂洪.基于游客感知的博物馆解说效果评估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11.
[9]李海娥,吴海伦.基于顾客感知的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53-57.
[10]甘露,卢天玲.博物馆解说系统的游客期望、使用和评价研究——基于知识需求的分析[J].旅游学刊,2012:56-64.
[11]柳红月,邹亮.游客对博物馆解说系统需求偏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80-83.
[12]耿玉环,何睦添,葛玮,牛建洋,彭国睿,田红娜.基于游客感知的地质博物馆解说系统研究——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45-48.
[13]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 .旅游学刊,2011 年01 期:64-68.
[14]李渊.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管理[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86-88.
[15]黄晓波.博物馆解说系统规划与管理[N] .中国文物报,2014年3月5日.
[16]孔旭红.场所依赖理论在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中的应用[J].软科学,2008:89-91.
[17]张波.基于手段—目的理论的人本化旅游解说系统构建[J].人文地理,2011年第5期:143-147.
[18]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1):44-46.
[19]李韵. 让博物馆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推动力[N].人民政协,2015-05-18期09版.
[20]Madin EMP,Fenton D M.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in the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an assessment of programmeeffectiveness[J].JournalofSustainable Tourism,2004,12(2):121-137.
作者简介:
罗玉蓉 (1979-),女,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公共教育,宣传推广),现任职于广州民俗博物馆教育推广部。
(作者单位:广州民俗博物馆 广东广州市 5100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