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浅析

2022-04-03 来源:步旅网
农 村 小 学 生 家 庭 教 育 浅 析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说它是基础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目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却很不乐观,而这一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因其教育主体的权威性,教育策略的针对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教育地位的特殊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然而,现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视。

一、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过于缺失。

农村家长大多专注生产和外出创收,忽视孩子家庭教育。家长大多起早贪黑的忙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学校、在老师。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潮的兴起,大批年轻父母外出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这些家庭多把孩子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看管。而很多爷爷奶奶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采取过度顺从和溺爱。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看似爱,其实害”;而亲戚朋友在

看管孩子的时候,由于不是自己孩子,所以大多数觉得不好批评,甚至是不敢批评。所做的仅仅就是管孩子吃住而已,这就出现了“看而不管”、“管而不教”的局面,家庭教育几乎空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管理存在一定的缺失,家庭教育管理的缺失特别是亲情的缺失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2、 家庭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许多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家长主义、命令主义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家长的头脑中,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均以物质作为奖励。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而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迁就,甚至孩子因没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敢上学,家长也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往往会让学生形成厌学情绪。

3、家庭教育内容较为单一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做真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

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策略与建议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教育意识。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生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家长的垂范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家教知识,给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与理念。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同时更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做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问题推给老师,老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力量去改变你孩子的命运,可能没那么容易。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家长们的深思。我们向来用言传身教去形容父母教育孩子,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他会把父母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无论什么教育,教育者都要为

孩子树立榜样,比如教育孩子不要骂人,父母平时就不要骂人,如果父母经常骂人,不但孩子会不服气,还会让他对父母失去信心。

2、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1)家长要学会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扬长即发扬优点,避短即克服缺点。家长应学会抓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引导孩子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使自己的孩子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要多鼓励,不要总是与其他孩子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其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对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并给予鼓励,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要明确指出,允许孩子犯错误,并能从实际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机会,帮助他改正错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将赏识教育落实在观念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2)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学会运用榜样教育。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且还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要学会与孩子沟通,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融为一体,倾注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导孩子在做事中开智明理。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读书学习,努力为孩子创设出一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之余,家长还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增长孩子的知识面。

3、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儿童会受到种种影

响。尤其是自然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温馨和睦、民主宽松、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家长与学校加强沟通,走家校合作教育之路。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密切配合。只有将三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优势互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教育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显然,那种学校、家庭、社会互不往来的刻板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家校合作有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优势,做到在教育内容上相互延续、补充、扩展,在教育方法上相互借鉴、学习、提升,从而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营造出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育人氛围。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在实际行动上支持学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沿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之所在。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学校、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总体现状以及不同学生家庭背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消弭不良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以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这样,使两教在目标上统一要求,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协

调互补,力量上聚分适度,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形成优化的教育合力,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