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2020-09-21 来源:步旅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1)02-0001-08

基金项目:北京市软科学项目/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模式研究0(Z101108002110037)阶段性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刘颖琦(1971-),女,山东烟台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高宏伟(1966-),陕西米脂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TrendsandMeasuresofTechnologyInnovationinChineseNewEn-ergyVehicleIndustryAlliance

刘颖琦,高宏伟

LIUYing-q,iGAOHong-wei

摘 要:本文通过访谈和数据搜集,应用UCINET软件绘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联盟网络图,细致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联盟伙伴选择、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和组织管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路超越和管理超越的两大超越对策。

关键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

Abstract:Throughinterviewsanddatacollection,paperapplicantsUCINETsoftwaretodrawChinesenewenergyvehicleindustryalliancenetworkmapandgivesadetailedanalysisofChinesenewener-gyautomotiveindustryalliancestatusandcharacteristics1Basedontheanalysis,paperdoesin-depthstudyonthethreeinfluencefactorsoftechnologyinnovationdevelopmentinChinesenewener-gyvehicleindustryalliance1Finally,paperdrawsthemeasuresofthepromotionofChinesenewener-gyvehicleindustryalliancewiththeideabeyondandmanagementbeyond.Keywords:Chinesenewenergyvehicle;

industryalliance;trendsoftechnologyinnovation

2011102 科学决策 1

政策研究

新能源汽车作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能够解决能源安全,二氧化碳减排,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更能够促进新技术革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升级,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自2009年中国第一辆自主品牌的量产新能源汽车)))长安杰勋进入市场,到2010年底,已经有家企业的整车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过去二十年里,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复杂程度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需要掌握多种学科分支,而这样的技术只有很少几家企业掌握,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主要采用产业联盟这样一个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如2010年丰田汽车和其他日本车企宣布成立日本电动车联盟,称为CHA-deMo。联盟成员主要代表有丰田汽车、日产汽车、三菱汽车、富士重工和东京电动车动力公司。包括这五家主要成员在内,总共有160家公司加入了该联盟,其中包括外资公司和政府机构

[1]

业联盟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对策。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现状中国新能与汽车的范围定义主要采用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5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人管理规则6中的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定义。即/新能源汽车0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0;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0。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工信部,2009)

[5]

。关于产业联

[6]

盟的定义非常宽泛,本文我们采用Gulati(1998)

给出的联盟定义是/任何独立发起的涉及企业间交流、共享和共同发展的联系0。

目前中国国内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联盟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在各自区域内成立的联盟,第二类是国家层面成立的联盟;第三类是国内外企业一起成立,被命名为国际联盟。在中国首先成立的是区域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2009年3月13日,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作为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随着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成立,重庆、湖北、上海、天津、吉林、浙江、广州、安徽和成都等地成立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数量已经接近30个。在这些联盟中,既有国家层面、地区层面还有所谓的国际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既有涵盖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条的联盟还有只覆盖生产和市场服务链条的产业联盟;既有涵盖60多个成员单位的大联盟也有只涵盖2个成员单位的小联盟;既有组成成员涵盖国

联盟是两个或更多的公司自愿的合作协议旨在实现通过合作获得优势(DasandTeng,2000)

[2]

,组合企业形成的产业联盟的形式来克服

与新产品开发相关的固有风险,控制创新的过程和获得更好的结果已经获得共识(JARILLO,1988;Gulatietal1,2000)

[3-4]

。在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

产业联盟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联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2009年3月我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经建立了近30个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截止2010年底在公开的信息渠道可以查到,以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关键词的各种联盟)。

下面我们在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2科学决策

201110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外企业的联盟也有组成成员只涉及国内企业的联盟。同时,各个联盟的章程也有较大的差别,有的联盟要求联盟成员之间联合采购,有的联盟没有强制要求。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种类和组成成员复杂,但从技术研发的角度可以看到,大多数的产业联盟的组成成员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从2009年的专利统计数据可以看大,位居专利申请前15位的主要申请者中的汽车厂商奇瑞、比亚迪、一汽、长安,以及研究机构的清华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吉林大学等都在不同的产业联盟中作为组成成员存在。同时,产业联盟中的核心成员单位也都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技

术研发较强的资金支持,如重庆长安投入2512亿元进行技术研发(长安汽车,2010),一汽集团在十一五期间,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研发费用达3亿元,获得65项专利、有38项发明专利获得美国专利局授权(国资委,2010)

[7]

为了清晰地反映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现状,我们应用UCINET(Borgatt,iEveret,t&Free-man,2002)建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网络(图1)

[8]

。我们采用联盟的数据建立一个组织)))组

织二元对称矩阵,明确不同企业间相互关系以及一个特定企业在不同联盟中都存在时的相互关系(联盟数据来自各公司的网站,以及我们对各企业的访谈)。

图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网络

2011102 科学决策 3

政策研究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特点

(一)大多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呈现关联关系,只有很少几个联盟处于主要联盟之外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网络中可以看出,中国绝大多数产业联盟通过一些共同的成成员单位实现了关联,这些共同的组成成员既有科研单位,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也有通过整车厂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建立关联,如东风汽车与东风云南,一汽集团与天津一汽等,也有通过零部件厂商及其下属子公司之间的联系建立关联,如春兰电池与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等。我们所选取的产业联盟中,只有3个产业联盟在游离在现有产业联盟相互关联之外,它们分别是成都、锦州和河南的产业联盟,由于这3个联盟中的成员单位与其他联盟没有关联,因此,这三个产业联盟与整个产业联盟之间缺乏联系。

(二)大多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多种联盟的混合体,尽管地区和国家层面形成的联盟的构成各有不同

目前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分类较多,我们常见的有国家联盟,如央企电动车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被称为国家层面的联盟;区域联盟,如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等被称为区域层面的产业联盟;国际联盟,如北汽福田和IBM,美国伊顿等成立的联盟被称为国际联盟。

为了有效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进行研究,本文根据产业价值链中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分为三类(Baumetal1,2000)

[9]

形成横向联盟,从而达到商业化的初期;企业还可以通过联合下游企业获得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形成下游联盟,从而实现商业上可行的技术到可销售的产品的过程。

在各个区域以整车厂为核心建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主要构成为上游联盟和下游联盟的混合联盟,以2009年3月13日成立的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例,就集合了包括上游(零部件厂商和大学等)和下游企业(公交集团)的联盟;这其中奇瑞建立的电动车产业联盟是一个下游联盟的典型案例,该联盟的目标是促使电动车可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形成。国家层面建立的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则是一个集合上游、下游和横向联盟在内的混合联盟;另外一个国家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0(TOP10)是一个典型的横向联盟,由国内销售额位居前十名的本土整车企业构成。

(三)各产业联盟的成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成立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威力,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的持股人中,长安集团控股65%,重庆市科委下属的一家公司占35%股份。在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时,重庆市拨付10亿元财政资金,为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的企业提供资本金补助,并在土地、税收、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2010年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的成立得到国资委安排的13亿元用于支持电动车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今后几年还将获得持续的支持(国资委,2010)

[7]

,企业可以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合作(四)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存在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根据UCINET建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网络

上游伙伴从事基础的、早期的研究阶段形成上游联盟;企业也可以联合其他技术企业共享资源和技术

4科学决策

201110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图,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大学,如清华大学参与多个联盟,和多个联盟中的整车厂都有技术研发的合作,而部分大学只参与了一个联盟。由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建立的目的之一是将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实力纳入到产业联盟中,提升整个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现有的大多数联盟中存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身影,存在多种的大学)))企业联系方式。但这样的联系在央企电动车联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均不存在。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由于各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内组成成员技术的差异性和技术优势不同,以及各个联盟性质不同,影响各个产业联盟的技术创新的因素和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各有不同,我们将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联盟不同阶段,联盟合作伙伴的动态选择是联盟技术创新发展的趋势

与之前的成立合资公司不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越来越多汽车整车厂采用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借外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技术研发实力。为了提高产业联盟的技术研发实力,联盟技术创新趋势首先体现在对联盟伙伴选择上。

由于在联盟的建立之初到联盟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外成功的产业联盟通常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来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从而为提升产业联盟的技术创新实力提高保证。盟莲花公司(LotusCorporation)创建了35条经验法则,用来解决产业联盟不同阶段的合

短,产业联盟还处于发展初期,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也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主要以国内合作伙伴为主,未来将结合联盟不同发展阶段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上对联盟合作伙伴进行选择,以提升联盟技术创新实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网络反应出,现有的各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国内成员单位都尽可能地涵盖龙头企业可以覆盖的处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前端的各个成员,如新能源汽车整车厂,零部件厂商(电池企业、电机企业和电控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上游以及下游企业,受地域或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战略不同,联盟组成成员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员选择上,要结合产业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吸引和选择新的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加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联盟国外组成成员中涵盖IBM、美国伊顿公司和设计公司AECOM等,与整车厂选择自己传统的零部件厂商不同,国际零部件厂商合作伙伴的选择形成了相互的竞合关系。这其中的合作关系是由双方自愿组成联盟所体现,但在实际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界定,研发活动的开展,以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实力的提升对这些企业的影响等都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国外成员的选择上,要在提升自身研发实力的基础上,选择有实力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作为产业联盟的合作成员,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的

作伙伴选择问题。与此相类似的,施乐公司(Xe-加盟是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有效rox)、甲骨文公司(Oracle)史克必成公司(Smithkline路径。Beecham)等也都形成了与此相类似的方法,选择哪些适合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合作伙伴。

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建立时间较

(二)搭建有效率的合作研发平台,是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联盟内的

2011102 科学决策 5

政策研究

各个企业和机构在联盟这样一个合作平台上进行,产业联盟的建立为技术研发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可能,反过来,通过搭建有效率的产业联盟合作研发平台,又促进了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首先,产业联盟作为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为联盟内的企业信任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在信任度的基础上,联盟内各成员单位之间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谈判时间、谈判成本和谈判难度降低,促进了联盟内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后,联盟内的一汽集团和电池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

(三)产业联盟管理创新为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尽管产业联盟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联盟的高失败是我们所不期望看到的,研究表明产业联盟的失败率高达50%以上(Harrig-an,1985;Kogu,t1989)

[12]

[10-11]

,而保证联盟成功运转

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联盟的管理经验(AnandandKhanna,2000)

。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成立时间较短,现在联盟是否可以成功的讨论还很少涉及,但是国外成功的联盟通过有效的管理创新

联盟为企业间所搭建的合作研发平台的重要性。保证技术创新的思路值得我们的产业联盟借鉴。一汽集团和电池企业央企电动车联盟为整车厂和电池厂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平台,双方的合作超越了市场条件下的买卖关系,电池厂在以优惠条件提供给整车厂电池的基础上,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了在联盟内的技术共享。

产业联盟内部成立了专业委员会或专家委员会来知道联盟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为例,其专家委员会由产业内知名专家组成,对产业技术发展方面非常了解,从而有能力进行不同领域的技术指导。

联盟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立之后,如何使用该研发平台必然会面对很多问题和困难,国外公司在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的龙头企业所拥有的管理知识主要是对零部件厂商的管理知识,如何在上游联盟、横向联盟以及下游联盟中有效地对联盟内各个成员单位进行管理需要企业进行管理创新。

西方产业联盟成立时间较长,各个龙头企业有着较为成功联盟管理知识,国外的成功的联盟都具备良好的管理创新的能力,他们通过建立紧密的联盟内部管理机构来管理联盟的技术创新活动。

以惠普公司(HP)的联盟管理创新为例,为了有效地进行联盟内部的沟通和交流,提升管理效率,惠普公司开发了一个两天的管理课程,该课程在联

这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谈判机制来进行协商和管理。盟内每年上3次。它还创造了在其内部网络管理人礼来公司(EliLillly)在其所在产业联盟中,不同合作伙伴存在严重的冲突时,建立一系列的争端解决程序和功能充当调解人,以帮助解决争端。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技术创新的路径的选择和合作研发平台的研发也将遭遇一系列争端,未来产业联盟内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建立必要的争端解决程序和功能,将是提升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员通过其内部的培训计划,全公司的联盟首脑会议,管理人员参与联盟的虚拟会议的机会。该公司还定期派联盟的联盟经理管理学校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惠普的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副总裁作为联盟日常管理机构的成员,该日常管理机构每周开会一次,就现有的技术研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由于该日常管理机构的有效运作,使得联盟的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6科学决策

201110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

礼来公司(EliLillly)对它的每一个关键的联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一次健康检查(HealthCheck),用来调查礼来公司联盟管理者和合作伙伴的联盟经理。调查结束后,专门功能的联盟经理与特定一个联盟的盟主讨论结果,并提供意见或建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礼来公司发现它需要更换其盟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管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研发的管理上,由于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于零部件厂商和整车厂之间的关系,尤其在涉及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上需要进行多样性的实践来解决,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联盟内部的管理上。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是联盟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解决不好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就无法建立起联盟内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无法实现知识共享。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构成较为简单,各个联盟之间的交叉关系较少,对企业管理联盟的能力要求较低,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使得各整车厂与联盟内的各个成员单位之间,以及联盟与联盟之间协调,管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增加,联盟内部以及各个联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将会越来越复杂,如何管理联盟内部不同于零部件厂商的大学,如何管理位于不同联盟内的大学都需要企业在管理上有所创新。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管理创新有效地解决诸如涉及知识产权归属、创新活动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对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至关重要。

现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网络中可以看到,部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处于两个甚至三个联盟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同一联盟内以及不同联盟间存在管理问题,将会提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

业联盟内部企业以及整个产业联盟的技术创新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技术投入和浪费。时间短,随着联盟的不断扩大和发展,

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对策针对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三个影响因素,我们提出思路超越和管理超越作为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思路超越选择技术创新中合作伙伴和技术研发平台搭建

在产业联盟技术创新中,增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是每个企业所必须首选的行为,而且这样的思路也在产业联盟发展过程中得到验证。在此基础上,每个企业要自身的实际出发,用创新的思路来思考合作伙伴的选择,这样才能够通过产业联盟这样一个开放的组织形式提升创新能力。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属于既有激进技术和增量技术的创新,这样两种技术创新的思路和发展思路有较大的差别,产业联盟在技术创新平台搭建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激进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而不是增量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同时,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能力,从技术路线发展上选择适合企业未来的,有竞争力的技术来进行发展。

(二)管理超越构建合理的联盟组织形式,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的需要,使得产业联盟的管理创新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尽管产业联盟作为一种提升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但是产业联盟的失败率是非常高的,大约有超过50%的产业联盟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成立时

2011102 科学决策 7

政策研究

间短,目前尚未提及联盟失败的问题。但随着联盟数量不断增加,联盟内部以及联盟和联盟之间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借鉴国外成功的联盟管理经验,超越传统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有效地提升联盟技术创新能力。

五、结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迅速,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大多数的产业联盟是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首要目的建立起来。通过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1联盟伙伴的选择,联盟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以及联盟管理创新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首要三个因素。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体现在不同产业联盟发展阶段联盟伙伴动态选择过程,在联盟内搭建技术合作研发平台实现技术创新以及通过管理创新提升技术创新绩效。

21思路超越和管理超越是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两大对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首先是从发展思路上进行改进,思路超越不仅体现在联盟伙伴选择上,而且体现在技术研发平台的搭建上。而管理超越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最终保障。

参考文献:

[1]日本电动车联盟1www1CHAdeMOchademo1com.

[2]Das,T1K1,Teng,B1-S1(2000)1AResource-basedThe-oryofStrategicAlliances1JournalofManagement,26(1):31-60.

[3]Jarillo,J1Carlos(1998)1OnStrategicNetworks1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1):31-41.

[4]Gulat,iR1,Nohria,N1,Zaheer,A1(2000)1StrategicNe-twork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1:pp1203-215.[5]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EB/OL].

http://www.miit.

gov.

cn/n11293472/

n11293832/nl1293907/n11368223112425871.htm.l2009-06-25.

[6]GulatiRanjay(1998)1lAlliancesandNetworks1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SpecialIssue:Editor'sChoice119(4):293-317.

[7]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www1sasac1gov1cn/[8]StephenPBorgatt,iMGEverett,LintonCFreeman(2002).UcinetforWindows:SoftwareforSocialNetworkAnaly-sis1HarvardAnalyticTechnologies,2002.

[9]Baum,JoelA1C1,CalabreseTony1Silverman1BrianS1(2000)1Dont'goitalone:alliancenetworkcompositionandstar-tups'performanceinCanadianbiotechnology1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SpecialIssue:267-294.

[10]HarriganK1(1985)1ManagingforJointVentureSuccess1Praeger;NewYork.

[11]KogutB1(1989)1TheStabilityofJointVentures:Rec-iprocityandCompetitiveRivalry1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38;183-198

[12]AnandB1,KhannaT1(2000)1Dofirmslearntocreateva-lue?Thecaseofalliances1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1(3):295-316

StrategicNetworks,21(3):

(本文责编:刘鲁梅)

8科学决策

20111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