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唑啉草酯·炔草酸(大能)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

来源:步旅网
植物护理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3期 5%唑啉草酯・炔草酸(大能)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 赵海红 童生明 孟爱中 . (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农技站,江苏海安226600; 海安县植保植检站) 摘要5%唑啉草酯・炔草酸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表明,5%唑啉草酯・炔草酸对以硬草和看麦娘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具有 较好的防效,与20%氯氟吡氧乙酸的混用性好,耐低温、耐雨水冲刷,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小麦相对安全,早春使用推荐用量为1 200 mL/hm 。 关键词5%唑啉草酯・炔草酸;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451.221;¥48l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13—0176—02 5%唑啉草酯・炔草酸(Traxos大能)乳油是用于小麦田 表l施药期间气象资料 进行苗后处理的新一代高效茎叶处理剂。为进一步研究 5%唑啉草酯・炔草酸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 安全性以及与其他阔叶类除草剂的混用性,为其大面积推 广提供依据,2010年早春笔者进行了田间试验 ,现将结果 整理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5%唑啉草酯・炔草酸(Traxos大能)乳油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并提供样品):15%炔草 酸(麦极)可湿性粉剂(先正达公司生产,市售);6.9%精恶唑 禾草灵(骠马)水乳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市售); 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市售)。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设在海安县农牧科学研究所内,土质为砂壤土. 肥力为中上,有机质含量为1.96%,pH值为7.6。前茬种植作 后30、55 d调查残留杂草株数,计算株防效:55 d时同时拔 物为水稻。小麦品种为宁麦8号,11月7日播种,长势较平 尽点内杂草称量,并计算鲜重防效。 衡。田间禾本科杂草以硬草(占1/3)和看麦娘为主,阔叶草 2结果与分析 以猪殃殃为优势草种。施药时小麦叶龄在6叶以上,杂草带 2.1安全性 蘖3~5个。 药后7 d,少数麦叶中上部出现褪绿斑点,10 d后明显 1.3试验方法 褪淡,15 d后中上部麦叶失绿后成黄白色,似冻害状。以处 试验设9个处理,分别为:5%唑啉草酯・炔草酸900 理C较明显,其次是处理D、处理B及处理F,其他处理未 mL/hm (A)、1 200 mL/hm (B)、1 500 mL/hm (C);6.9%精恶唑 见异常。影响较大的是处理H,伴随叶色褪淡的同时,植 禾草灵1 500 mL/hm (D);15%炔草酸600 gc/hm +20%氯氟吡 株略有矮化,直至1个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这种现象 氧乙酸900 mL/hm (E);5%唑啉草酯・炔草酸1 200 mL/hm:+ 可能是由于施药期间多雨寡照、麦苗长势较弱、气温较低引 20%氯氟吡氧乙酸900 mL/hm (F);20%氯氟吡氧乙酸900 起的。 mL/hm (G);5%唑啉草酯・炔草酸3 000 mL/hm (H);以不施 2.2防效 药作空白对照(CK)。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 。 据观察,5%唑啉草酯・炔草酸处理10d后,单子叶杂草 1.4试验实施 生长受到抑制,14 d后杂草叶片开始褪绿发黄,21 d后部分 施药时间为2月8日,采用对水525 kg/hm 茎叶细喷 杂草死亡。试验各处理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 雾。施药时土壤含水量约30%,阴天。药后6 h降雨,雨量 30 d,处理A、处理B、处理C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达到 3.9 mm。施药期间气象资料见表1。 74.79%~83.77%,而处理D和处理E的株防效分别为75.07%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和81.40%,无明显差异。杂草死亡较慢主要与天气~直低温 药后不定期观察,是否有药害症状及小麦生长异常表 阴雨有关。药后55 d,处理A、处理B、处理C对单子叶杂草 现。每小区随机定2点,每点0.11 m ,药前调查杂草基数,药 的株防效达到96.91%~100.00%,鲜重防效达到97.40%~ 100.00%,杂草死亡的速度和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 作者简介赵海红(1978一),女,江苏海安人,助理农艺师,从事植物保 护方面的工作。 高;处理D和处理E的株防效分别为97.64%8 ̄98.36%,鲜 收稿日期2010—05—12 重防效为97.50%和98.27%,通过LSR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176 赵海红等:5%唑啉草酯・炔草酸(大能)防治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 表2 5%唑啉草酯・炔草酸防治禾本科杂草的效果 药前 药后30d 处理 基数 株数 防效 株数 株/m A B C D E F 药后55 d 防效 鲜重 % m % 。。 表3 5%唑啉草酯・炔草酸与20%氯氟吡氧乙酸 混用对阔叶杂草的防效 株/m % 株/m 757.6 266.7 74.79 36.4 766.7 l89.7 82 28 12.1 848.5 l923 83.77 — 903.0 3143 75.07 33 3 778.8 202.3 81_40 18_2 724.2 94 一 1523 84,一 969l 54.55 98.93 3O.27 100.00 0 97.64 52.74 9836 72.73 lO0.OO O 97.40 98.56 aA aA 1OO.0O aA 97.50 98.27 aA aA l00.0O aA CK 645.5 9O1l3 1 oo9.1 2109.09 1 200mL/hm 左有。 试验各施药区处理差异不显著(表2)。 2-3混用性 4参考文献 [1]黄正银,曹慧南,李华,等.麦极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用药适期与 乙酸900mL/hm 进行混配使用,在单予叶、双子叶杂草的死 一探ii cJJi ̄I,_l,上i-’ 衾 舷 20—08 j .将5%唑啉 : 兰譬 2o0 量 篓 }[至 善 紊善 ’ ,1等).:4麦3-极44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效果网 一 。 ~… 。[3]周文勇,万宝兵,吉文柱,等 同药剂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药效示 亡速度和防治效果上都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5 d 后处理F对单子叶杂草防效达100_()(】%, 理B无显著 I4J 警 92.98%.而处理G与处理E的侏防效分别为96.54%、 无显著差异(表3)。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炔草酸(Traxos,4<II) ̄L 差异;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5.29%和 一杂草研究lJl_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35—36. c防 j不 【5J段美生,张振国,赵士领,等.炔单酸・唑啉争酯乳油春季防除小麦m 95.76%,鲜重防效 J为92.8l%和91.37%,3个处理伺也 『6] .三 .麦田禾本科杂草的 防效【J1农药,2007,46(9):628—629. [7]刘娟.15%麦极防除小麦禾本科杂草药效l武验….瓤撼农垦科技, 09明(6):39,32[8】黄20海祝小祥毛伟强,等.8%炔草酸Ec防治麦田禾本科杂草试 ,油在早春使用,对以硬草和看麦娘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具有 很好的防治效果.且与氯氟吡氧乙酸的混用性好,耐低温、 验IJ1.杭州农业与科技,2009(6):33—34. [91周剑锋,张民桢,周国民,等.大能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试验示范报告 耐雨水冲届『j,在试酬量范围内对/J、麦卡闷对安全'是/J\麦 ll0 2009(12):78 : 麦田禾本科杂草的 J1.农技般务, 田防治禾本科杂草的较好药种 Ol。早春使用推荐用量应在 (上接第174页) 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和4条褐色纵纹,顶端具1个圆形突 起圈。金针虫食性很杂,其成虫叩头虫在地 部分活动的时间 遍及全国各地,危害最重。黄地老虎、大地老虎分布也相当 普遍。小地老虎成虫体长20tilm左右,触角雌蛾丝状,雄蛾 双栉齿状。全身灰褐色,前翅具有2对横纹,内、外横线之 不长,只能吃一些禾谷类和豆类等作物的绿叶,并无严重的 危害。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危害的牧草有禾本科的 黄竹草、无芒雀麦、狐茅草、鸡脚草以及豆科的苜蓿、三叶草 等。幼虫能咬食种子,食害胚乳而使种子不能发芽,如已出 苗可危害须根、主根或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 2.2.3蝼蛄。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名土狗、拉拉蛄等。 间,近翅的前缘有肾状纹、环状纹各1个,环状纹下有1个 楔状纹。卵半球形,直径0.5~0.6 mm,高0.35~0.50 mm,表面 有排列整齐的格子花纹,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深黄,近 孵化时灰褐色。幼虫老熟时体长37 50 mm,黑褐色,腹背有 黄褐色纵线2条。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危害各种农作物、 牧草及草坪草的根、茎。常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造成大 主要是非洲蝼蛄(G Z0 nfPa africanaPalisot et Beauvois)。非 洲蝼蛄成虫体长30~35 mm,淡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其长能 量死亡。 3结论 覆盖腹部的1/2,后翅纵卷成尾状,超过腹部末端,前足腿节 下缘平直,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3~4个能活动的距,腹部纺 锤形。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为黄褐色,孵化前暗紫 色,长约2 mm,宽约1.2 mm。若虫初孵化时乳白色,腹部红 色或棕色,2 ̄3龄以后体色接近于成虫,末龄若虫体长约25 mm161c调查结果表明,黔西南州12种地下害虫对牧草造成不 同程度的危害其中,蛴螬、金针虫、蝼蛄、小地老虎的危害 ,程度较大由于蛴螬危害程度大,并且咬食根部,造成伤口 。容易被病菌侵入引起植物病害。因此,调查结果对病害的 防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此次调查仅了解了牧草的 .。蝼蛄的成虫和若虫均能为害,蝼蛄在土中用口器和前 足将牧草根茎咬断撕成乱丝状,咬食种子,特别是刚发芽的 种子,也咬食幼根和嫩茎,咬断茎秆,幼苗萎蔫而死。蝼蛄在表土层来往串行,形成很多隧道,由于幼苗和土壤分离,使 幼苗失水干枯而死。  ̄IiI ̄-A对这些害虫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将在后续的研究 中展开 .4参考文献 【l1邓伯祥金州建成草地60多万亩 黔两南H报,2008—03—12(1). [2]钱学聪,李清西.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2.4地老虎。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土蚕、切根虫 等。地老虎种类很多,主要是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一 mberg),另外还有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 Sehiffermuller)、 昙 ∥郭振甲‘贵州农林昆虫志:第 。卷‘贵阳:贵 [41秦雪峰,吕文彦,杜开书,等.草坪蛴螬种群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JJ. 河南农业科学,2007(2):56—57- 大地老虎 grotis tokion Butler)、八字地老虎∽gr。 c—n 一 篙 瑟 。南方草坪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u 现代农业 /tm Linnaeus)。小地老虎属于世界性大害虫,分布最广,几乎 [61吕锡祥.农业昆虫学fM1.北京:农业出版社,19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