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6-高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2023-01-09 来源:步旅网


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路基工程

编号:*****

基床下高路堤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 MHTJ-**** 标项目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年 **月 ** 日发布 201*年 **月 ** 日实施

1

目 录

1.适用范围........................................................................... 1 2.作业准备........................................................................... 1 3. 技术要求.......................................................................... 2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 3 5. 施工方法......................................................................... 5 6. 劳动力组织 ................................................................... 13 7. 材料要求........................................................................ 13 8. 设备机具配置 ................................................................ 14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 14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 15

2

基床以下高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蒙西至华中铁路 MHTJ-*** 标段路基基床以下高路堤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 施工场地

①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填料来源、弃土位置和运输条件等都已具备,均能满足开工需要。

②路堤填筑前应对地基和原地面处理进行验收,其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前应做好路基范围内地面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及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周边环境。

③路基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开工报告;施工前应做好人员的技术培训。

④新修或扩建既有道路,为材料进场和机械进场做好道路准备。

2.2 材料准备 高路堤填筑采用的填料应根据具体工点图纸要求进行复查和试验,经审查合格方可使用。备足所用填料,保证施工连续。

2.3 机械设备准备

①根据结构和施工特点,以及建设单位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施

1

工机械型号、规格,按总工程量和工期确定需要配置的各种机械的数量,按照工艺性试验结论确定适宜的机械组合。

②机械设备进场、检修、维护、试运转,并购置备件、耗材。

2.4 技术准备

①施工单位应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工程的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和要求,对施工图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

②做好施工调查,了解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气象和当地可利用的资源、设施等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开工前应对全线路基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核查。

③交桩工作应在现场进行,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书面交接手续;线路控制桩和路基中线、高程测量误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④在施工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特点、实际工程数量、工期要求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落实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报批后执行。

⑤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不同填料应在工程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欧威实验段, 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报批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3. 技术要求

(1)高填方路基基底换填处理要求严格保证无积水条件作业,如换填基坑积水严重,应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或采用抽水机抽水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理。

2

(2)换填层要求分层填筑并严格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其中换填土要求为砂性土或全-强风化岩块,压实度不小于93%,换填及填筑石料要求按沉降差法进行控制。

(3)高填方基底换填及堤身填筑过程中,要求严格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如遇地面或山坡坡面有山水渗流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各方调整填筑方案。

(4)土工格栅铺设时要求拉紧,不得有任何松弛,并及时采用U型钉固定。

(5)在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后方可采用高性能压路机进行补强压实。

(6)施工过程中班组长协助技术管理人员严格按设计要求对各段高填方路基进行 监测并保证监测频率,如监测数据超过规范允许值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等各方进行分析处理。

(7)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必须在严格按设计文件进行地基处理后,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开始填筑。

(8) 高路堤每隔2.4米全断面满铺一层土工格栅,格栅抗拉强度不小于110KN/m。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路堤填筑前对地基和原地面处理进行验收,其质量达到设计及验标要求。基床以下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

3

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取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

4.2 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 挖排水沟 疏干积水 挖除地表植被 分层回填合格填料 压路机碾压 平地机平整地面 下道工序

试验检测确定换填深度

图 4.2-1 路基处理施工工艺框图

4

图 4.2-2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5. 施工方法

(1)路堤填筑前需清除路基范围原地表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挖除表层种植土,并碾压平整场地。

(2)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

(3)表层土为松散土层时,需加固处理。松土厚度≤0.3m时,将原地表碾压密实;松土厚度>0.3m时,需将松土翻挖后分层回填压实

5

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使其密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4)地面坡率为1:5~1: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2m。

(5)地面坡率陡于 1:1.25时,须检算路基整体稳定性,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5,否则须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抗滑措施。

(6)天然地基土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 Ps值小于 1.2MPa 或天然地基基本承载力σ0小于 0.15MPa 时,应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厚度、含水率、地表积水深度等,采取排水疏干,挖除换填或复合地基等加固措施。

⑺在压实质量合格后,按照设计要求位置沿路基横向铺设土工格栅,并注意格栅间拉直平顺。施工土工格栅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a、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纶线缝接或 U 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格栅严禁扭曲、皱褶、重叠,铺设时应用手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工格栅每隔 2.0m 用钉头固定填方表面。

b、土工格栅上、下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规范规定的路基各部位范围内的粒径要求,在距格栅层8cm内的填料粒径不得大于6cm。

c、格栅铺完后,应及时填筑填料,每层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堤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的土面上,卸土高度 不大于1米。机械设备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在土面上

6

行驶。

5.1 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在施工范围内全面恢复中线测定路基边界范围。

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开挖两侧临时排水沟,疏通排干地面积水。在施工红线范围内砍伐树木、杂草、挖除树根、芦苇、草根、拆除地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

地表过分潮湿或水田、沟塘地段,在路堤两侧护坡道外开挖纵向排水沟,在路基范围内开挖纵横向排水沟,排除积水,切断或降低地下水。

挖除换填厚度、范围按照各工点设计要求进行,若施工中发现设计换填底以下仍存在软弱土层或人工弃填土,则全部清除至硬底。

半挖半填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按各工点设计要求进行,特别注意保证换填底 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以避免局部积水、淤水。

换填区较大而采用机械开挖时,要留有 30~50cm 厚的人工清理层,换填底应平整,排水通畅。

施工前选择适宜场地备好换填用料。填料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探测出软弱土层厚度,放设出开挖换填边桩。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施作临时排、截水设施。

5.2 高路堤填筑施工

5.2.1 高路堤填筑要求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以 A、B、C 组填料填筑,在进行大面积填筑前须进行试验段施工,确定虚铺厚度、机械组合、压实遍数及最佳

7

含水率等参数,以指导后续施工。

5.2.2 高路堤填筑施工方法

高填方路堤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层分段完成;高填方路堤基底及路堤每一层施工完成后,需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桩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高填方路堤的基底承受的荷载较大,施工前对路基进行稳定性验算和基底承压强度验算检查。对于软弱地基如常规压实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对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高填方路堤的地基土体,由于填筑体对其施加了较大的压力会产生压缩变形,填筑体在自重的作用下也会压密变形,这两个变形的完成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并逐步达到稳定。因此为保证高填方路堤的工程质量,必须优先施工。

(1)高填方路堤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运料→摊铺→大粒径石料破碎→细粒料填空隙→局部找平→碾压→ 局部空隙细料找平→碾压→检测→下一循环施工。

(2)测量放线及修整下承层

①测量放线:按设计标准施放中心线、边线和高程控制桩,并在路肩上做好排水槽以防雨水浸泡作业面。

②修整下承层:在填筑之前,认真检查下承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用平地机刮平并压实,经检查验收合格,表面平整、密实、无翻浆松软地段,标高、宽度、横坡度、 平整度、密实度符合验收规范规定,方可进行填筑。

(3)分层填筑 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各区段或流程内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分层的最大

8

压实厚度不大于 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 15cm。基床以下路堤 B、C 组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30cm 或摊铺厚度的 2/3。

(4)摊铺平整 填筑路基前首先用石灰线打出方格网,方格网按路基的宽度横向从中线分开,纵向 每隔 5 ~10m 打一道横线,即每个纵向隔 5~10m 设2个小方格,根据路基的宽度计算出 每个方格的面积,按照松铺厚度计算出每个小方格的体积,结合运输车运料的立方数,从而确定每个方格所卸填料车数。现场施工员既以车数来控制每个小方格内的填料厚度。每 20m钉出边线。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 50cm。

施工员确认方格内车数准确后指挥推土机进行初平,将填料推平(必要时用平地机, 装载机配合),推平时先中间,后两头。沿线路纵向方向保持中间高,两边低,路基横 向做成4%的横坡。为有效控制每层虚摊厚度,初平时用水准仪进行控制,推土机初平后,再用平地机进行精平,控制层面无显著局部凸凹。严格控制路基横坡,每层填筑时均须形成4%的人字形横坡。在摊铺及整平过程中,对出现的集窝现象,安排人工配合修整。

(5)碾压夯实 进行碾压前对填筑层的分层厚度和大致平整程度应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方能进行碾压。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 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 3m。

压路机按 S 形走行,相邻两行碾压轮迹至少重叠 0.4m,保证不漏压。压路机碾压走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9

图 5.2-1 压路机碾压走行线路图

(6)路基检测

碾压完毕后每层沿纵向每100m 等间距检查2 个断面6 点,每断面左、中、右各 1 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 1m 处检测其压实度。每填高 0.9m,纵向每 100m 检查2个断面4 点,距路基边缘2m 处2点、中间2点检测地基系数K30。

(7)路基整修 路基边坡压实采用挖掘机改装的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夯实,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

5.2.3 高路堤防护施工方法

边坡高度大于3.0m 路堤边坡采用M10 浆砌片石拱型截水骨架防护,骨架内植草及栽种灌木,主骨架厚0.6m,主、支骨架净距3.0m,并于路堤两侧边坡水平宽度 3.0m 范围内,自坡脚至基床表层下垂直高度每隔0.6m 铺设一层3.0m宽双向塑料土工格栅,其极限抗 拉强度不小于25KN/m,铺设时格栅外端距设计边坡坡面1.1m;其余边坡高度小于3m 的路堤边坡采用植草及栽种灌木防护。

骨架护坡地段两侧纵向每隔100~300m左右设置踏步一处。

10

5.2.4 高路堤防排水

高填路堤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地表排水设施,排水沟应随挖随砌,铺砌必须及时完成。基底、坡脚、填层面应及时做好排水处理,不得积水。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位。在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流入取土场内,并应将取土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路堤填筑前应做好路基两侧排水,填筑施工不得污染农田和环境。

5.3 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

5.3.1 路基不均匀沉降施工控制措施 (1)准确认定地质情况

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数据。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校核地质资料。地质补勘以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为主,配合必需的钻探孔,每50m一点,发现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处适当加密补勘点。 (2)控制纵向填层厚度均匀 除过渡段外每一结构层次碾压使用同等压实能量机械,按相同工艺参数施工,控制碾压质量的离散性。

(3)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填料严格按建筑材料看待,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5.3.2 沉降观测

(1)路基监测断面由沉降板、边桩和沉降观测桩组成

①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制作,断面直径不小于 0.1m,长度不小于1m,并在桩顶钉入小铁钉作测头。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0.1m

11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到设计深度, 将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②沉降板由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采用钢底板,尺寸为30*30*0.8cm,测杆采用直径2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采用直径50mmPVC套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100cm。接高后测杆顶 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的水平与垂直度,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③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直径16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55m。

(2)观测要求

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沉降板和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每天观测1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前两天每天观测1次,以后每3天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设计高程后,在前15天,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1次;第30~90天,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月观测一次。

观测控制指标: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 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在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沉降观测要求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

12

技术要求施测。 一直观测到铺轨前,根据\"填土高-时间-沉降量\"曲线图进行曲线拟合预测工后沉降,当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铺轨。

6. 劳动力组织

(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施工队组织模式。

(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施工队配备劳动力如下:

表 6-1 施工队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 种 现场管理人员 挖机驾驶员 自卸车司机 推土机司机 平地机司机 压路机司机 羊足碾司机 测 工 普 工 人 数 10 10 备 注 1 2 3 28 4 3 5 3 6 3 7 2 8 10 9 25 7. 材料要求

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

13

样检测;填筑过程中加强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8. 设备机具配置

表 8-1 施工队配置机械数量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挖掘机 推土机 振动压路机 300 台 4 3 5 2 5 2 空压机 平地机 VY9-A PY180 台 台 台 4 4 20 2 4 TY320 台 YZ25 台 台 自卸汽车 T815S1 重型羊足碾 YZT25Y 钢轮压路机 强夯机 洒水车 ZQ140/47 台 装载机 ZL50C 台 YZ10B 台 W200A 台 9. 质量控制及检验

9.1 路堤压实标准

高路堤的压实度标准采用基床底层的压实标准

表 9.1-1 高路堤压实标准

填筑部位 不浸水部分 标 准 细粒土、粉砂、 改良土 0.93 100 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碎石块石类 类 类 120 130 150 压实系数 K 地基系数 K30 (MPa/m) 相对密度Dr 100 ≥0.75

14

孔隙率 n(%) 100 ≦31 ≦31 120 130 150 浸水部地基系数 K ( 30分及桥 MPa/m) 涵两端 相对密度Dr 孔隙率 n(%) ≥0.75 ≦31 ≦31 检验数量:每层沿纵向每100m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每断面左、中、右各1 点(其中左、右点距路基边线1m),共6 点。沿线路纵向每100 米每填高0.9m 抽样检测地基系数4点,距路基边缘2m 处左右各一点,路基中部2点。

9.2 路堤高程、尺寸偏差检验方法

表 9.1-2 路堤高程、尺寸偏差检验方法

序号 检测项目 高 程 允许偏差 ±50mm 检测频率 检验方法 水准仪测量 1 2 3 4 5 每 100m 等间距检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 每100m等间距检测3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 每 100m 等间距检测3个断面 每 100m 等间距检测3个断面 每 100m 等间距检测6点 中线至边 缘距离 宽 度 横 坡 平整度 ±5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填土:30mm 填石:100mm 尺 量 尺 量 坡度测量 2.5m直尺 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 安全要求

(1)施工区域应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

15

(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坚持班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

(4)在路基主体填筑施工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走行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相互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5)每道工序开工前,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严格坚持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标志,符合安 全规定的标牌。

(6)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的 规定执行。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路堑内施工时, 开工前、收工前、放炮后、雨后都要有专人检查边坡有无裂缝和坍方的迹象,危土、危石是否处理干净。

(7)如发现边坡有裂缝或滑层,必须采取防坍塌措施以后,人员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由威胁的,应暂停施工,并报上级处理。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 禁止上下重叠作业。严禁在危岩险坡下休息或存放料具。挡土墙基坑开挖时,根据土质情况,及时做好临时支撑,在岩体破碎或土质松软地段,基坑开挖面不能太大,不能暴露太久,防止坍塌伤人。

(8)挡土墙体施工一定高度时,搭设脚手架平台、防护栏、挂安全网。挡土墙基础要分段跳槽开挖,快速封闭。挡土墙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要设防护栏杆加安全网。

(9)路堑上方应设置坡顶截、排水沟,大型施工车辆不得靠近坡

16

顶线行驶,以免边坡局部集中受力失稳。爆破工作有专人指挥,确定的危险区边界要有明显标志,警戒区四 周设警戒人员,预报、起爆、解除警戒应有明确规定。

10.2 环保要求

(1)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种责任制; (2)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 (3)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施工污染;

(4)在距离居民生活区较近的施工现场,须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减少因施工对周围居民环境的影响。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