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二习题精选

2022-06-09 来源:步旅网


高中历史必修二习题集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C)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C) 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B)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4、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C) 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5、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基础的是哪一时期的江南开发?(C)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战国时期 6、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C)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外国商品

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行省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8、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B)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D)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10、下列各项中与城市经济繁荣无关的一项是(B)

A、交子 B、榷场 C、瓦肆 D、夜市

11、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幼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C)

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海外贸易发达

C、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成为宋朝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 12、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不包括(A) .A、开始时都经营冶铁业致富 B、经营行业比较广泛 C、都涉足金融领域 D、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13、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B)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

15、有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则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顷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A、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大量棉花纺织品投入市场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D、商品经济渗透浙江农村

16、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政权的帮之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明清政府的做法(B)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1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18、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自强”口号的本质目的是( B ) A、壮大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B、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C、壮大汉族地主的统治 D、挽救中华民国统治的危机 19、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C )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B)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北洋水师 D、创办京师同文馆 2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B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22、继昌隆缫丝厂等近代民族企业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的主要区别是(D)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对外国资金是否有依赖性 C、工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23、我们认为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依据主要是(C)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2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 25、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A)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A) 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27、下列哪些因素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 )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膨胀 ②日本全面侵华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

2

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9、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应当是在(D)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0、下列有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经历了近90年的发展史B、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C、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挠和限制D、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双重作用 31、左图中的建设成就是在何时取得的?( B ) A、一五计划期间 B、二五计划期间 C、文革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2、1956年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最终(C)

A、没收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C、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上缴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3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4、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 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5、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6、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B )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37、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B)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8、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C)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3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团结一致向前看

40、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下列有关此次会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全会指出:在多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B、全会指出:“要采取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C、全会指出:应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D、全会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

4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B)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4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B)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44、1978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强调在管理上的宏观调控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方式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A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

46、一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A)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C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8、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D )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49、20世纪末,中国政府积极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的战略。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C) A、“走出去”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 B、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提出的 D、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50、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B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51、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不包括(D) A、全面放开粮价 B、改革金融体制C、改革企业所得税 D、改革分配体制 52、下列有关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3、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C ) A、市场不是万能的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

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 54、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我国采取的措施是(C)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D、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

55、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城市商品粮小手大幅度增加,其主要原因是(A) A、城镇人口猛增 B、投机奸商哄抬物价C、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 D、国家政策不科学、不合理 56、选出与其它不是同一类型的一项 ( A ) A 三峡工程 B 菜篮子工程 C 希望工程 D 安居工程

4

57、近代首先颁布废止女子缠足法令的政府是 ( B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C国民党政府 D人民政府新中国 58、在近代无锡农村的一户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里,最可能出现的洋货是( D ) A咖啡 B面包 C洋酒 D洋火

59、市民买粮食除了钱外还需要粮票,下列最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的年份是(D) A 1840年 B 1912年 C1949年 D 1966年 60、下列属于“安居工程”的是 ( B) A修建高档住宅区 B修建经济适用房 C修建大型超市 D修建休闲公园 61、近代的农村和现代的农村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C)

A、饮食习惯 B、婚姻习俗 C、温饱问题 D、住宅出行 62、近代中国首先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业局面的企业是 ( C) A江南制造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63、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奠定是在 ( B)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前夕 C民国建立以后 D新中国成立后 64、民国时期的普通市民要前往重庆,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是 ( C) A汽车 B火车 C轮船 D飞机

6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老百姓最常用的通讯方式是 ( A) A写信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电话

66、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20世纪初,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C、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67、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B) A、《中国丛报》 B、《昭文新报》 C、《时务报》 D、《新青年》 68、在辛亥革命时期,老百姓能读到的报纸是 ( A) A《人民日报》 B《红色中华》 C《中央日报》 D《民报》 69、中国电影无声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 C ) A 《定军山》拍摄成功 B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 《渔光曲》拍摄成功 D 《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70、能大大提高电视台有效覆盖范围的技术是D

A电视机生产技术 B摄影摄像技术 C节目编排技术 D卫星传送技术 71、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C) A、印刷媒介 B、电波声像媒介

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 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

72、《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73、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D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74、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5

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D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信仰基督教 75、16世纪时,从英国到印度的最便捷的航线是:( A ) A.英国→大西洋→印度洋→印度

B.英国→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印度

C.英国→地中海→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印度 D.英国→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印度 76、下列各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 D )

A.引起“商业革命” B.引起“价格革命”C.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77、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能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 A.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B.造成金银价格下降和物价猛涨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D.导致市场的扩大和流通领域的活跃 78、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C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79、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D) 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 80、17世纪,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是:( B ) A.马德拉 B.阿姆斯特丹 C.伦敦 D.马六甲

81、16世纪以后,英国加入海外贸易竞争,开展海外殖民活动。英国走上海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是(A) A、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战B、英属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C、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D、颁布《航海条例》 82、下列地区中,是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的殖民地是(A)

A、新尼德兰 B、弗吉尼亚 C、印度 D、佛罗里达 83、17-18世纪西欧商人海外贸易的特点是(A)

A、一般性的商业贸易与抢掠、欺诈相结合B、进行一般性的商业贸易

C、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的贸易D、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相结合 84、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C)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8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丛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C)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8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C)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87、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B)

6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88、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C、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扩展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89、1870年以后,推动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直接原因是(D)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国际贸易的扩大发展 C、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D、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90、二工给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A)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9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B) A、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C、资本家加强了对生产价格和市场的控制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92、19世纪晚期,一些行业中最早出现了垄断组织。下列各项中不可能最先出现的是(A) A、纺织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汽车工业 两次工业革命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是(A)

①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在很多国家和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展开 ③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④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3、下列有关二工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和通信手段在世界市场发展中地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直接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C、使交通运输和通讯更加便利D、使工业品迅速运往世界各地

94、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德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D)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9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96、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D)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97、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表现的是(C) A、银行倒闭 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 D、失业人数激增 98、1929年大危机中,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C) A、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B、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D、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乱 99、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反危机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B) A、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B、利用计划经济调整经济 C、采用自由放任政策 D、自称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

100、“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B )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7

10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A )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102、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 A ) A.救济 B.复兴 C.改革 D.干预

103、罗斯福新政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这表现在(C) ①人们对银行的信任恢复 ②联邦政府的影响渗透到美国的日常生活中 ③相当数量的社会弱势群体成员首次享有了法定的经济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04、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共同点是(A) A、国家干预经济 B、利用市场发展经济 C、完全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

105、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 ( A ) 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 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

106、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停止发展

C.生产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107、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范式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治。”下列哪一事实戳穿了他的谎言 ( C ) A.欧共体成立 B.欧佩克集团提高石油价格 C.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108、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有: ( A )

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②应用最新技术成果 ③发展新兴产业 ④借助对外战争 ⑤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9、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大危机和7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共同点不包括: ( C) ...A.破坏生产力 B.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深远影响C.经济滞胀D.迫使西方世界进行政策调整 110、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现代福利国家产生于19世纪中叶

B、二战中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C、罗斯福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国家成功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实践 D、到20世纪80年代,福利国家得到更大的发展

1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D)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11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首先应先看它是否有利于(D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成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1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114、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D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115、十月革命后不久采取的哪一措施能起到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作用?(B )

A.将大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B.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 C.与德国签订和平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16、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C)

A、真的,新经济政策B、假的,余粮收集制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余粮收集制

117、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展示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D) A、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B、严重的经济困难

C、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D、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118、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俄政权(C)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体制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119、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苏联面对着多方面的困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落后,资金缺乏②外部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威胁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④新经济政策阻碍着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0、“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口号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B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B.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 还有距离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的积极性高涨D.苏联搞农业集体集体化运动时机还不成熟

121、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啊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C )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122、下列不属于苏联工业化特征的是(D )

A.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重工业为中心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由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来进行工业化D.通过市场机制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123、下列情况在1938年的苏联不可能出现的是(C )

A.苏联的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B.政府统一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逐级下达计划指标 C.苏联某拖拉机厂了解到中国需要大量的拖拉机,就派人去和中国商务部签订了购销合同,并利用中国

急于得到拖拉机的心理大大提高了价格D.苏联绝大部分农户加入了集体农庄

125、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地区地加入。”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A、中央的推动和压力B、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C、农民资源,主动性增强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 126、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C)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27、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D)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B、遂社会主义工业的政策和态度 C、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不同D、是否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128、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D) A、大规模的垦荒运动B、把所有的农业机械买给集体农庄

9

C、改变过去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129、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C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改革上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改革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130、1991年12月25日,三色旗取代了镰刀锤子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B )

A.67年 B.69年 C.73年 D.74年

131、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论断(B) A、是对苏联社会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 B、过高估计了苏联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 C、进一步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D、使苏联军事力量和综合国立大增

132、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D)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33、1988年开始,一些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全盘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这里所说的“乘机”是指(A)

A、1988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B、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一系列文件,宣布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C、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D、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 134、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A)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35、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在2001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中国政府积极努力加入WTO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此举符合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B.此举符合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 C.此举有利于防止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D.此举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136、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地体现了世界发展过程中什么特点? ( C ) A.世界大同 B.知识经济C.经济全球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137、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是 ( D ) A.相互对立 B.相互促进C.相互影响,相互促进D.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38、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B )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139、与中国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是 ( A ) ①中国台北 ②中国香港 ③中国澳门 ④韩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0、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 B )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141、20世纪70年代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亚洲的一些国家仍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他们是 ( A ) A.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B.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 C.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D.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韩国

142、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签署了《经济展望声明》,这揭开亚太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序幕,此后

10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其中2001年的第九次会议在( A )召开 A.上海 B.东京 C.汉城 D.华盛顿

143、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3年欧盟诞生,这些表明( B ) A.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144、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D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145、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的前提是 ( C ) ①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②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

③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扩大 ④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146、欧元启动后,弱势货币国家的民众普遍表现得兴高采烈,而德国人却忧心忡忡,有55%的德国人不愿意放弃处于强势的货币马克。这一现象表明 ( A ) A.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同 B.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

C.人们的原有认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对新事物的理解 D.人们的人生观、思维方式不同,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

147、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取路德维希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B )

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的趋向更加明显

148、在欧洲走向一体化过程中,可以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风险的措施是( D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B.欧共体的成立C.欧盟的成立 D.欧元的问世

14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到主要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发展中国家无法选择逃避,毕竟全球化能够提供发展机遇。以下各项,对于上述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150、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D )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1、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没有用欧元代替本国货币的欧盟国家是 ( D ) A.瑞典 B.德国 C.丹麦 D.波兰

152、世界贸易组织与下列哪两个国际组织被称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 C )

A.关贸总协定(GATT)、国际贸易组织(OTC)B.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银行(World Bank) C.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贸易组织(OTC) 153、英国提出的怀特计划和美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反映了(A) ①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②美英两国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A、①②都正确B、①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均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

11

154、《欧洲联盟条约》与《罗马条约》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C) A、使成员国联系加强 B、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C、促使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155、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B)

A、是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经济组织产生 156、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中国将面临的挑战是(D) A、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D、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157、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

A、European Union B、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 C、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158、我们所说的“地球村”体现了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C)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知识经济 C、经济全球化 D、世界大国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管子)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材料二:铁铲、六角形铁锄、铁犁 材料三: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 请回答:

⑴请推测材料二中的六角形铁锄、铁铲最早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唐朝 ⑵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

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1、⑴A

⑵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和牛耕出现且日益推广;战国时期各国进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⑶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代表了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使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并经营信贷业务。飞钱,又称便换。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材料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说明:松真宗时,益州16家富户,经政府许可,共同印造“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流通。后来,纸币的发行权归政府。

材料三: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的商标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柜坊”和“飞钱”最早应是在哪一时期出现的?两者的出现对当时的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⑵从材料二、三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北宋时期在商业活动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有何重大进步?意义如何?

12

2、⑴最早应在唐朝出现。两者的出现使当时富商大贾便于储存金银财物,有利于长途贩运商业活动的展开,从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⑵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北宋出现了商标,说明北宋商人重视商品的品牌意识和广告效应。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年间,朝廷根据江南机户的请求,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丝织业日趋兴盛,南京织机已逾三万张,出现了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的丝织工场。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丝织生产的分工也更细密,机房织出的生绢生绸,还要经过练房、染房、漂房的加工。不管是机房、练房,还是染房、漂房,内部又有许多分工,如练房内部有煮、沤、曝等不同的工序分工。 请回答:

⑴广州十三行是( )(2分)

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易机构 ⑵根据材料一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2分)

⑶分析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⑷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的政策对工商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及认识。(3分) 3、⑴C(2分)

⑵状况:手工工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雇工数量更多;分工更加细密。(任答2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⑶闭关锁国政策将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2分)

⑷康熙帝废除织机数量限臸的政策,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每点1分,共2分)认识:国家政策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力)。(1分) 4、2001年10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在此期间某中学举办了以“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上海”为题的知识竞赛。 请回答:

⑴举出1840-1949年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的、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一例事件。(1分)

⑵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5分)

⑶这一时期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50字左右介绍其中的一位。(应包括所处的时代、主要贡献和你的评价,3分)

4、⑴《南京条约》中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江南臸造总局和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创办发昌机器厂。(任答1点,每点1分,共1分) ⑵过程:①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臸,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出现短暂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年,或答国共十年对臷期间),民族工业有显著发展。⑤抗战时期,由于沦陷区日军的掠夺和国统区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⑥抗战胜利后,由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大肆挤压和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场纷纷倒闭。(其中第⑤、⑥点可以合并为一点,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答出阶段特点即可,原因不作要求)(每点1分,共5分)

⑶如:①方举赞。1866年,以200元资金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这是较早的民族工业。②荣氏兄弟、一战期间,经营面粉业,一战后创办申新等几家纱厂,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评价: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其创办的企业逐步走向萎缩。(“时代”、“贡献”、“评价”各1分,共3分)

5、在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上,洋务派迈出了第一步,而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

13

上了历史政治舞台,为中国近代化的实现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努力。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努力。

(2)与地主阶级的探索相比,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有何特点?试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3)指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的结局并分析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5、⑴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发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却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方案,发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民主共和的方案,发起辛亥革命,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涨的同时,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⑵特点: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转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原因:①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的。②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资产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政治舞台。③民族危机的加深,使民族资产阶级继续探索新的救国道路。

⑶结局: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戊戌变法失败;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因此,无论是改良还是共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三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和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请回答:

⑴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⑵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6、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措施: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利用苏联帮组;建立钢铁、汽车、重型及其等重工业企业和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⑵东北地区地理位臵优越,与苏联等国接壤;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联合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向中央两位同志的讲话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的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的问题,实事求是是

14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观点突出反映了( )

A、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盛行 B、党内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 C、忽视客观规律坚持本本主义 D、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用户 ⑵材料二是如何驳斥材料一中的观点?

⑶材料三是怎样发展材料二的观点的?用史实说明这种发展对当时所起的作用。 7、⑴A

⑵历史上的伟大任务没有说过凡是;要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国人民。 ⑶材料三是材料二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继续。史实:1978年,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了长期以来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8、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穷困的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8两(合公制400克),不够吃只好用瓜菜代替。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三年跨了三大步。 请回答:

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B、农民生活水平不高

C、旧的经济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 ⑵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⑶假如2006年暑假,你陪一个外国考察团到安徽凤阳县农村考察经济,外国友人请你介绍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以来该地方发生的变化,你准备如何介绍?(4分) 8、⑴C(2分)

⑵内容: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③改革购销体臸,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④废除人民公社臸图,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⑶①1953~1956年,实行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臸变为公有臸,实行集体经营。(2分)②1958~1978年,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公有化规模和程度。(1分)③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臸,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分)

9、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请回答: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20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建立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2分) ⑵当时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社会条件有哪些?(2分)

⑶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1分) ⑷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有什么意义?(2分)

9、⑴克服计划经济体臸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每点1分,共2分)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形势好转。(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⑶广东和福建。(2分)因为:靠近港澳台,地理位臵优越,便于吸收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华侨多,便于引进侨资。(任答1点,1分)

15

⑷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具有探索和示范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或答“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任答2点,2分)

10、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 请回答:

⑴中共八大在这一探索开始之际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贡献?

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过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析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⑶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作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

⑷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从所有制和经济体制方面概括) 10、⑴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⑵内容: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作用: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

⑶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⑷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帝国的军事在这次战争中,各种情势都应该更有利:如果进行大规模战争,清军可以自由地选择他们作战的地区和防守地;他们的后备部队和武器弹药都近在咫尺;而最重要的一点,乃是这次战争是在清军本土进行的,他们一定可以全神贯注于这一战斗中。

——奥特隆尼《对华作战记》

材料二:1841年1月9日,钦差大臣伊里布准备收复定海,奏调安徽、湖北、湖南4000人入浙江协同作战。道光皇帝1月17日批准,并以“600里加紧”命令上述3省调兵。2月10日,以伊里布“畏葸”撤职,此时所调军队尚无踪影。2月19日,接替伊里布的钦差裕谦奏报说:离浙江最近的安徽兵“将到兵营”,湖广(湖北、湖南两省)“程途遥远,本属缓不济急”,奏请撤销调令。 (1)材料一、二说明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出现了什么情况? (2)试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什么?

12、(1)清军由于本土作战所拥有的战略优势完全丧失。

(2)直接原因是清朝军队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根本原因归结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过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 (2)你认为在当时剪辫有必要吗?为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3、(1)材料一说明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下层人民对于剪辫还是非常支持的。(2分)材料二说明还有很

16

多人对于清王朝还心怀眷恋。(2分)材料三说明有些官绅小吏对于剪辫还持观望态度。(2分)

(2)有必要(1分)。因为辫子在当时已经成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象征,并且妨碍工作,同时还要花费时间保持卫生,所以应该剪。(3分)

(3)在移风易俗方面,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开始断发,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影响特别深,彻底根除陋习是相当难的。

结论:要想彻底地移风易俗,必须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同时政府的决策要果断和彻底。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传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材料二: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后期),西洋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拿出一幅世界地图给中国人看,这是中国人首次面临另一种崭新世界观,因为明代中国人的地图清楚标明中国居于世界中心,由中国十五个市政使司居地图中部,四周有海环绕,海中有若干岛屿,上面写着九个蛮国名称。这些“岛国”总面积可能还不如中国一个省份大……

材料三:直至15世纪,欧洲的世界地图也很简单,基督耶稣高高在上俯视世界,从诺亚方舟洪水退却之后,诺亚三个儿子分别居住欧、亚、非三洲成为各洲始祖。地图上用圆规画出网状,网状内有代表城市和王国的旗臶与城堡,所谓“世界”即以地中海区域为主要范围的世界。 请回答

(1)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人会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呢? (2为什么中国人在当时会坚持那样的世界观?

(3)为什么欧洲人在15世纪前会绘制如此世界地图?坚持地中海中心的世界观?有人说,当时全球形成了古代五大文明摇篮以及五大区域的种族信仰古典文明,你能列举吗?

14、(1)欧洲人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地中海航路,丝绸之路中断,东西方交流受阻,所以对东方充满着神奇而虚幻的主观臆想。(2) 中国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视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视海外邦国皆是不开化的蛮夷之地、接受中国文明的恩施与教化。(3)欧洲中世纪接受的是罗马大主教皇、基督教会颁布的创造世界与人类的宗教世界观、地图的结构源自《圣经》诺亚方舟的故事。15世纪之前的欧洲,由于罗马教皇在地中海的意大利,统治着地中海区域为中心的欧洲版图,所以他们坚持地中海为中心的世界观。当时世界存在五大文明摇篮,即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产生了五大区域文明:东亚儒家、南亚佛教和印度教、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欧洲基督教和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15、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博览会。恩格斯说:“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新的冶炼厂和新的纺织厂大批出现,到处都是新建立的工业部门。”

材料二: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愈来愈大企业的过程中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语

材料三:英国在印度以……等形式,每年从印度人那里拿走大量的东西,他们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印度人那里拿走的东西——不包括每年在印度境内攫为己有的在内,即仅仅使印度人被迫每年无偿地送往英国的商品价值,就超过六千万农业和工业劳动的收入的总和!这是残酷的敲骨吸髓的过程! ——马克思语

材料四:“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社会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历史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语 请回答:

17

(1)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次重大事件。 (2)据所学知识说明在两次事件后殖民扩张在经济上的主要特点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四,客观地评述西方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 15、(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以资本输出为主。(4分)

(3)殖民扩张及殖民掠夺:一方面是野蛮、残暴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破坏了当地旧的封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殖民地半殖民地也逐渐产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是一种建设性作用。(4分)

16、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 (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4)今天当你站在又一个新旧世纪之交的时候,你觉得当时正确的态度或方略应该是什么?

16、(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2分)

(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分)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2分)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19世纪中后期,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2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工业(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人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或答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分)

(4)面对西方侵略,应该高举救亡旗臶,坚决抵抗,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同时面对西方先进事物,应该高举启蒙旗臶,努力学习,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民族素质。(2分) 17、21世纪初,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突显其能源战略。 请回答:

⑴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先后被用作能源的依次是什么?

⑵在推动能源利用方面,两次工业革命有哪些革命性的发明?这些发明产生了哪些影响? 17、⑴煤炭、电力、石油

⑵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等。发电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而内燃机的发明则推动了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的大发展。 18、阅读以下材料:

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臸”,德国创立“以贸易贸臸”,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美国为何要提高进口税率?其目的是什么?

18

(2)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

18、(1)美国提高进口税率的原因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产品大量积压,所以要限制外来商品。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的生产,抵制外国商品的竞争。

(2)这种关税战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简表: 美国 德国 日本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下降 失业人数 50% 40.2% 32.5% 75.5% 70% 50% 2/3以上 1700余万 近600万 近300万 3000万以上 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经济状况?它有何特征? ⑵材料一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是( )

A、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B、高利润和低消费的矛盾

C、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D、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⑶出现胡佛村的原因是什么?

19、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状况。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征:范围特别广、来势特别猛、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 ⑵D

⑶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20、阅读下列材料:

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请回答:

⑴为什么一部分资本家反对罗斯福新政?⑵罗斯福“迁就工人”的目的是什么? ⑶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20、⑴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会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⑵缓和阶级矛盾,赢得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⑶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我们不能只有有所的,也要有所风险;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臸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请回答

(1)罗斯福就任总统时,面临着怎样的国内形势? (2)用自己的话扼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19

(3)材料一中的“后退”指的是什么?造成后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什么意思?罗斯福说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指什么?是不是美国经济制度中最严重的缺点?为什么?

22、(1)经济危机严重,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人民不满情绪高涨。(3分)

(2)要美国人民不要害怕,要守纪律,要为恢复发展经济作出牺牲。(3分) (3)“后退”是指美国经济衰退(1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2分)

(4)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来挽救经济危机,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2分)。罗斯福所说的缺点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1分)。不是最严重的缺点(1分)。最严重的缺点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层臸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社会主义,到1921年春天就在经济战线遭受了严重的失败。——《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任务》

材料二 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 改造小农,改造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习惯,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事情一。只有有了物质、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实现电气化,才能解决小农问题,才能使他们的要以说是全部的心理健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所说的经济政策是指什么政策?从材料中看出当时的布尔什维克把它作为什么时期的经济政策?它反映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列宁认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主张利用什么手段消除这一障碍? ⑶材料三中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列宁主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有何时间限度?

23、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长期执行并写进党纲;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 ⑵小生产,小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

⑶农业生产的机器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认为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说明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 原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影响:当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步履艰难,甚至萧条、萎缩。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2分)

24、自十月革命至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其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4、⑴变化及影响:①苏维埃下令成立后,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为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②1918年,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③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俄国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④1928年实行计划经济,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不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⑵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要保证农、轻、重有比例地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地、高速地发展。(1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20

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在那里他看到了饥荒,也看到了蕴藏着的巨大宝藏。他用易货贸易的方式为俄国购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后来,列宁特地借鉴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请回答:

⑴材料反映了当时俄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⑵材料反映出当时苏俄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条件?( ) A、自然资源丰富 B、政局稳定 C、经济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⑶列宁授予哈默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什么政策?与此相关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5、⑴当时俄国出现了饥荒,粮食匮乏的现象,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⑵A

⑶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接触了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 26、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一:(图一 苏联工业化宣传画) 材料二:(图二: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请回答:

⑴以上两幅图反映的是苏联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

A、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B、一五计划实施和新经济政策推行 C、一五计划实施和二五计划实施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⑵自习观察图二画面中宣传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与旧式的生产方式又什么重大不同? ⑶图二的画面中新旧生产方式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26、⑴A

⑵旧的生产方式是个体生产,生产工具落后;图二画面宣传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机器生产和集体生产。 ⑶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不同。 27、阅读下列材料: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基建投资 请回答:

⑴以上统计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 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现以上特点的原因。

27、⑴初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后期经济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了停滞时期。

⑵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进行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 方面,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新体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因其改革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高估了苏联实际发展水平;对外推行霸权主义,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迟缓,进入停滞时期。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举行了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12国范围内实行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1961-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90年 1982年 6.5 6.5 8.6 2.2 5.4 7.4 7.8 8.5 3.9 7.3 6.3 5.7 7.4 2.5 6.7 4.2 4.3 4.4 1.7 3.7 3.3 2.6 2.8 4.0 2.0 21

材料二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政府首脑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人口,年生产总值约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 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2)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亚太经合组织所奉行的“APEC大家庭精神”是指什么? 28、(1)区域经济集团化。

(2)1989年,美、日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标志。

(3)APEC精神:为了本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做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签署条约,进一步阐明了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主张。条约首先在总则中明确了:(1)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针对成员国本着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原则所拟定的共同目标,臸定共同的经济政策;(2)规定各成员国的货币兑换率,以便实行单一的货币――欧元;(3)臸定并且实行单一货币和统一的货币兑换率政策,以保障价格的稳定;(4)建立一个旨在臸定和执行欧共体货币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

材料二 欧共体首脑会议在签署的条约中还规定的目标包括:(1)促**衡持久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达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一个没有内部边界的欧洲共同体,加强经济社会一致性;(2)在国际上,作为一个政治同盟,通过实行包括拟定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伸展自己的立场;(3)实行联盟公民权臸度以加强成员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的保护;(4)在内部事务和司法方面密切合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出该条约规定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表明了欧共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欧共体的发展有什么变化趋势?其基本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说出欧共体的前身和后身分别是什么组织? (4)简介欧共体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地位。

29、(1)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和货币兑换率;设立欧洲中央银行等。基本性质是一个经济货币联盟单位。

(2)呈现出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变化趋势;基本性质是由经济货币联盟发展为政治社会联盟。 (3)前身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后身是欧洲联盟。

(4)经济上,欧盟(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其实力是任何人所不能忽视的;政治上,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30、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3分)

(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8分)

30、(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 (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8分)

22

要素 “欧洲说”要点 “世界说”要点 新航路开辟后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工业革命后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 两极格局结束后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经济改革与区域经济合作

31、阅读下列材料: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的代表(不包括苏联),在美国国务院举行了签字仪式,宣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成员国陆续增加。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开业。1947年3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投入运营。同年11月,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这两个机构再加上“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请回答:

⑴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其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⑵下列有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协定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B、该协定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

C、它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D、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1、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战后三大支柱。三大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面发展。 ⑵C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应该团结起来,抵臸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207美元 33个发展中国家 103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请回答:

⑴你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观点?

3129美元 22185美元 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32、⑴材料一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簪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抗拒,但它却是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应辩证分析。

⑵在20世纪70-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世界贫富分化严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根源: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很难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固有的矛盾和弊端,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⑶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把握急于,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