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地理)

2023-02-21 来源:步旅网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 一 地 理

本试卷分第1卷(单选题、判断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每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将答卷纸交回。

第I卷(单选题、判断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中国“神七”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东^区)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共绕地球飞行了45圈。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问出舱活动。据此回答l-2题。

1.在太阳系模式图(图1)中,代表地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航天员出舱时,居住在日本东京(东九区)的华侨收看电视实况的当地时间是( ) A.9月27日17时43分 B.9月27日15时43分 C.9月27日20时43分 D.9月27日4时43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 )

①生物的生长 ②大气的运动 ③火山的爆发 ④煤、石油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③④ D.①⑧④

4.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 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50年

C.每年夏季的夜晚,在江苏的人们常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活动会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中断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图2),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⑧ D.④

6.下列地理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B.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 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图3),回答7—8题。

7.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 A.横波、纵波都变快 B.横波、纵波都变慢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8.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是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图4),完成9 10题。

9.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⑧ D.④

10.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地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图5),完成11—12题。

1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压低于b地 C.a地空气受热下沉

B.a地气温低于b地 D.b地空气冷却上升

12.若甲处有大面积绿地,则绿地对b地空气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增温、减湿

13.图6(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所示时期,我省大部分地区( )

A.吹偏南风,低温少雨 B.吹偏北风,低温少雨 C.吹偏南风,炎热多雨 D.吹偏北风,炎热多雨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14一19题。

14.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15.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读世界洋流模式略图(图7),回答16—19题。 16.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B.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C.海洋水体自身的重力 D.大陆轮廓和岛屿的影响

17.下列关于洋流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方向 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为顺时针方向 C.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方向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为逆时针方向 18.下列洋流中属于暖流的一组是( ) A.a和b B.c和d C.a和d D.b和c

19.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主要是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B.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C.洋流不仅加快了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而且缩小了污染范围 D.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且速度较快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资源,但地球上的水只有2.53%是淡水。图8是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和人口资源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值分别表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人口数量占世界总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20一23题。

20.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冰川、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B.淡水湖泊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D.深层地下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21.地球上可利用淡水资源最多和最少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南美洲欧洲 D.南美洲大洋洲 22.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非洲 23.关于水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近几十年来以色列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该地水资源丰富 B人类文明发祥地主要产生在水资源丰富的河流上游地区 C.我国新疆地区主要利用湖泊水来发展灌溉农业

D.农夫山泉饮料厂建在浙江干岛湖畔的原因是这里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读水圈构成图(图9),回答24—25题。 24.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水圈主要是由河水和地下水构成的 D.水圈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天体间的引潮力 25.水圈中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

A.冰川 B.地下水 C.河水 D.湖泊水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26~27题。

26.下列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B.亚马孙平原的形成 C.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和冰斗 D.海南岛海边的沙滩 27.关于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B.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C.外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内力作用进行得很慢。

D.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读地貌景观图(图10)完成28-29题。

28.图中所示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图11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0-33题

80.根据河流所处的地区判断,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湖泊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地下水

31.图中b、c、d三个地区附近河流的横断面与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b—②、c—③、d一① B.b—③、c—②、d—① C.b—①、c—③、d—② D.b—①、c—②、d—③ 32.该河流经过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a、b B.b、c C.a、d D.c、d

33,该河流人海口附近岛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海水侵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汶川县位于我国四川省的西北部山区,2008年5月12日这里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据此回答34—35题。

34.汶川县发生大地震的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人类活动 C.地壳运动 D.气候异常 35汶川县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 5分。

36.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 37.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为零。( )

38.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 ) 39.地转偏向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40.暖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

41.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 4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 )

4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不断减少,气候干旱( )。 44.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人类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 ) 45.从南向北流动的洋流是暖流。( )

46.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 47.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48.在地貌上,背斜一定发育成山岭,向斜一定发育成谷地。( ) 49.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 50.山区的交通路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三、综合题:本题共d小题,共50分。

51.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2)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13),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 向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或相反)。

(2)每年的 月 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甲位置相比,丙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

(3)图13中ab为展昏线,请在该图中用“”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

(4)图13中c点此时的地方时为 点,该日c点日出时刻为 52.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全球共形成 气压带和 风带,乙气压带的名称是 气压带,丙风带的名称是 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季节移动的原因是 ,①图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大致偏 (南或北),此时为北半球的 季节。 (3)图15是A、B、C、D四个地区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其中B地图的气候特征是 ,原因是该地终年受 气压带控制。

(4)受乙气压带和丙风带交替控制下的地区,其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15中 地区相符合。

53.读水循环示意圈(图I 6),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可以分为 循环、 循环、 循环,其中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主要是 循环。

(2)在图中A、D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 (3)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是 、G是 。影响我国的夏季 风属于 环节(填字母),滚滚东流的长江属于 环节(填字母)。

(4)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 环节(填字母),为了促进 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人们采取的开源措施有 、 等(回答两点即可)。 (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双项选择)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相同 C.使海洋水不断蒸发,陆地径流不断增多

D.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54.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7),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砒}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 的地貌是 。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 (5)图18中的 图与乙地的地貌成固相同。

南京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一分,共35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3 B 25 A 2 A 14 A 26 A 3 C 15 C 27 D 4 D 16 A 28 D 5 A 17 C 29 B 6 D 18 C 30 C 7 A 19 D 31 A 8 A 20 B 32 D 9 D 21 B 33 D 10 C 22 A 34 C 11 B 23 D 35 C 12 B 24 B 二、判断题(15小题,每题1分,共35分。) 题号 答案 36 B 37 A 38 B 89 B 40 B 41 A 42 B 43 B 44 A 45 B 46 A 47 A 48 B 49 A 50 A 51.(共14分)

(1)西(1分) 东(1分) 一致(1分)

(2)6(1分) 22(1分) 夏至(1分) 慢(1分) (3)图见右(2分) 23°26’s(1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1分)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1分) (4)12(1分) 6(1分) 52.(共10分)

(1)7(1分) 6(1分) 副热带高(1分) 盛行西(1分)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分) 北(1分) 夏(1分) (3)终年高温多雨(1分) 赤道低(1分) (4)C(1分) 53.(共15分)

(1)海陆问或大(1分) 陆地内(1分) 海上内(1分) 海陆间或大(1分) (2)A箭头向上(1分)D箭头向左(1分)

(3)蒸发(1分) 降水(1分)D(1分) B(1分)

(4)B或B、C(1分,只答c不得分) 掺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台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1点1分,共2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AD(只答1个且对的得1分,答对2个得2分。) 54.(共15分)

(1)岩浆(1分) 变质(1分) 沉积(1分)

(2)(D——上升冷却凝固;②——同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连对1条线得1分,共4分。) (3)向斜(1分) 山岭(1分) (4)上升(1分) (5)C(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