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为迎接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和第4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央视科教频道将于5月18日至6月13日期间推出《2009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大型媒体文化活动。《2009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将以“弘扬中华文明,唱响爱国主题”为宗旨,采取“特别直播+多栏目联动”的播出模式,传播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是以大力宣传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媒体行动,自2006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2009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将于5月18日和6月13日当天分别推出两档大型直播节目,《百家讲坛》、《讲述》等六档栏目也将分别推出特别节目,与两档大型直播穿插打造“文化遗产博览月”。
据节目总导演阎东介绍,“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的直播节目将以世界上第一座建在水下的博物馆“白鹤梁水下题刻博物馆”开馆和沈阳铁西钢铁厂工业遗址博物馆建立为切入点,采取北京、重庆、沈阳三地同步直播的形式,聚焦两地文化遗产保护现场。“6·13文化遗产日”的直播将以京杭大运河多省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载体,对大运河文化进行一次系统梳理。此外,央视科教频道的六档名牌栏目也将推出特别制作:《百家讲坛》将推出“蜀地探秘”系列,对三星堆、金沙、都江堰、武侯祠以及杜甫草堂等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地进行讲述;《人与社会》将推出“普通老百姓守护国宝的故事”系列,重点介绍近年来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作出杰出贡献的“护宝英雄”;《子午书简》将推出“收藏海洋”系列,聚焦古船文化博物馆、鸦片战争纪念馆、灯塔博物馆、台风博物馆等;《探索·发现》将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介绍南京云锦、扬州雕版印刷、福建木拱廊桥、安溪铁观音等;《人物》将推出“传承大师”系列,聚焦东北二人转、古琴艺术、豫剧等;《讲述》推出“宝藏人间”系列,节目通过追溯小人物发现宝藏的最初源头,记录文化遗产保护的传奇历程,讲述普通人在发现和保护中感人至深的故事。
目前,《2009中国记忆——文化遗产博览月》大型媒体文化行动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王润)
●5·18国际博物馆日的来历
1977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向世界宣布的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协会规定的博物馆的定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专论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
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的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要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
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题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题是:“反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题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 1999年主题是:“发现的快乐”(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题是:“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200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题是:“博物馆和普遍遗产”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河北省文物局2009年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通过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彰显文化遗产的重大作用和意义,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提高各级政府和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文化遗产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活动主题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三、活动要求
突出主题,形式多样;社会关注,全民参与;彰显特色,平安运作。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文化遗产日前,就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在新华网河北文物频道做一期领导专访节目或专题报道。
(二)继续做好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券发放宣传活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省文化厅、文物局组织开展\"走近河北瑰宝感受中华文明\"惠民活动,经河北省委、省政府同意,4月27日,在省会石家庄河北会堂举行首发优惠额为1000万元的\"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券\"启动仪式。全省10家重点文物开放单位参与此项活动。该活动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响强烈。办公室拟协同河北日报等媒体对文化遗产日消费券活动进行跟踪报道,请相关市和单位做好配合。 (三)请省领导视察一次文物工作。文化遗产日前,由博物馆处制定工作方案,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视察;由文物保护处制定工作方案,请孙士彬副省长到曲阳北岳庙视察。
(四)组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重大建设工程考古现场宣传活动。5月下旬以前,由文物保护处协调,省普查办落实具体工作、经费等,举办\"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巡礼\"以及考古现场集中采访,利用2--3天时间,邀请中央驻石及省会主流媒体记者,赴重点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地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普查点,进行现场采访集中报道。
(五)按照冯厅长在全省文物局长会上的要求,文化遗产日前,在鸡鸣驿城组织一次宣传活动。由张家口市文物局、怀来县政府组织,请省电视台做一期访谈节目或专题报道。
(六)举办鸡鸣驿城及其保护特色图片展。按照5月4日局务会要求,由博物馆处负责与怀来县沟通、落实展览事宜,主要展示鸡鸣驿城的老照片、历史片断以及保护工程开展情况等,省博物馆提供展厅。
(七)围绕大运河申遗和长城资源调查开展宣传活动。文化遗产日前,请各相关市组织在沿大运河、长城两条线的较大乡(镇)、村,设立标语、宣传牌等;在鸡鸣驿城等古建工地和各考古发掘现场要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在全省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八)\"文化遗产日\"当天,除已免费开放的11家博物馆、纪念馆外,全省具备条件的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单位、古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都要减免费对公众开放。名单在媒体上公布。
(九)\"文化遗产日\"当天,在省博物馆广场举办系列宣传活动。省文物局机关各处室代表、省直文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参加省博物馆广场宣传活动。
时间:6月13日上午:9:00-11:30 1、举办河北特色民间艺人广场展演活动; 2、组织文物法律咨询,文物知识咨询;
3、在广场布置宣传条幅、汽球等,滚动宣传字幕、在大屏幕播放《古中山国探秘》等宣传片;
4、发放文物法律法规的相关资料以及大型文物开放单位宣传材料、宣传画等; 5、发放\"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券\"1万张; 6、发送5万条手机短信。 五、做好\"五个一\"活动
按照冯厅长在今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文化遗产日\"期间,各市要推出\"五个一\"活动,(一)请各市领导到文物点视察一次;(二)专门请市领导听一次工作汇报;(三)搞一次大的宣传活动,在全省各地形成宣传声势;(四)在当地电视台搞一个文物节目;(五)搞一个展览,进社区、工厂、学校。 六、文化遗产日前后,各市要组织媒体,采取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集中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公益宣传活动,在全省形成较大的宣传声势。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一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