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无奈的时间

2023-01-06 来源:步旅网
 -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无奈的时间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触到第七册,从使用过的这七本教材来看,每册的编排结构都是相同的,内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每册书中,每项内容都化整为零地编排在不同的章节,同样每册包括总复习都有八个单元,这八个单元是大小单元(通常我习惯把课时多的称大单元,课时少的称小单元)分开编排,大单元大多数与计算有关,其中包含一部分解决问题,小单元大多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册教材来说吧,有这样几个内容:大数的认识(11课时)、角的度量(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统计(3课时)、数学广角(4课时),课时多一些的只有三个单元,其余几个单元课时相对都比较少,前几册教材的情况基本相同。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多的课时用不了,少的课时又不够的情况。比如:正在教学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参上教学时间的安排是6

11

-

课时,可实际上教学这一内容我已经用9课时了,教材上最少还有一课时的练习没有完成,如果要加上复习及测试的课时,本单元最少要13课时,这样一来,真正的教学时间相当于规定课时的两倍。在这一册里,不此这一内容,《角的度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实际教学时间是规定时间的两倍。但有些内容如《统计》、《数学广角》虽然还没有教学至此,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全能完成教学内容(不包括复习和单元测试)。可有些大的单元,如《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规定的时间里不仅能完成教学内容,就连复习检测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说时间用的多,每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比较少,学生学得肯定不错,教师教的也会比较轻松,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大单元的知识点就集中在某两、三节课上,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一单元也就没有什么难点,学生学得也不错,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在重点部分稍加辅导,单元基础知识也能过关。而小单元的教学可就困难的多,我似乎感到每节课都在跟学生在战斗,往往弄得两败俱伤,怎么会这样呢?在小单元里,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一节

11

-

一个新内容,优生没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为了这部分同学,只能多花时间,原本规定一节课的内容,只好进行分解,变成两课时或更多的课时,还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还得留在课后单独辅导,并且辅导的难度特别大,又费时,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不战而退。

面对这些内容,每学期末,办公室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碰到这些内容就恶心。但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小单元的内容,我自创了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说白了就是“炒冷饭”,方法是: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增加一点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什么也不做,等新课结束后,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些小单元上,每天一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辅导,采取个个依次过关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学生,促使其掌握这些“小”而难的内容,这种方法实用性是不错,但总得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里总不是滋味。

请看一笔流水帐:第七册练习十二有这样一些题目:动手剪(第3题)、判断(第七题)、探索四

11

-

边形内角和(第

八、九两题),这三题我整整用了两节课(前两项一节课)。第七题中有两道判断题: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将这两个题目与第3题整合在一起,先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不断地拼,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能解决判断题中的两个题目。这样一来,连同生成性的一些内容,一节课就结束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也一样,因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所以量的角比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难度也比较大,一节课下来,还有些学生没有量出正确结果来。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触到第七册,从使用过的这七本教材来看,每册的编排结构都是相同的,内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每册书中,每项内容都化整为零地编排在不同的章节,同样每册包括总复习都有八个单元,这八个单元是大小单元(通常我习惯把课时多的称大单元,

11

-

课时少的称小单元)分开编排,大单元大多数与计算有关,其中包含一部分解决问题,小单元大多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册教材来说吧,有这样几个内容:大数的认识(11课时)、角的度量(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统计(3课时)、数学广角(4课时),课时多一些的只有三个单元,其余几个单元课时相对都比较少,前几册教材的情况基本相同。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多的课时用不了,少的课时又不够的情况。比如:正在教学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参上教学时间的安排是6课时,可实际上教学这一内容我已经用9课时了,教材上最少还有一课时的练习没有完成,如果要加上复习及测试的课时,本单元最少要13课时,这样一来,真正的教学时间相当于规定课时的两倍。在这一册里,不此这一内容,《角的度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实际教学时间是规定时间的两倍。但有些内容如《统计》、《数学广角》虽然还没有教学至此,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全能完成教学内容(不包括复习和单元测试)。可有些大的单元,如《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

11

-

数的除法》在规定的时间里不仅能完成教学内容,就连复习检测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说时间用的多,每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比较少,学生学得肯定不错,教师教的也会比较轻松,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大单元的知识点就集中在某两、三节课上,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一单元也就没有什么难点,学生学得也不错,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在重点部分稍加辅导,单元基础知识也能过关。而小单元的教学可就困难的多,我似乎感到每节课都在跟学生在战斗,往往弄得两败俱伤,怎么会这样呢?在小单元里,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一节一个新内容,优生没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为了这部分同学,只能多花时间,原本规定一节课的内容,只好进行分解,变成两课时或更多的课时,还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还得留在课后单独辅导,并且辅导的难度特别大,又费时,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不战而退。

面对这些内容,每学期末,办公室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碰到这些内容就恶心。但却不得不面对,

11

-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小单元的内容,我自创了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说白了就是“炒冷饭”,方法是: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增加一点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什么也不做,等新课结束后,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些小单元上,每天一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辅导,采取个个依次过关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学生,促使其掌握这些“小”而难的内容,这种方法实用性是不错,但总得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里总不是滋味。

请看一笔流水帐:第七册练习十二有这样一些题目:动手剪(第3题)、判断(第七题)、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第

八、九两题),这三题我整整用了两节课(前两项一节课)。第七题中有两道判断题: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将这两个题目与第3题整合在一起,先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不断地拼,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能解决判断题中的两个题目。这样一来,连同生成性的一些内容,一节课就结束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1

-

也一样,因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所以量的角比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难度也比较大,一节课下来,还有些学生没有量出正确结果来。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触到第七册,从使用过的这七本教材来看,每册的编排结构都是相同的,内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个方面的内容: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每册书中,每项内容都化整为零地编排在不同的章节,同样每册包括总复习都有八个单元,这八个单元是大小单元(通常我习惯把课时多的称大单元,课时少的称小单元)分开编排,大单元大多数与计算有关,其中包含一部分解决问题,小单元大多数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册教材来说吧,有这样几个内容:大数的认识(11课时)、角的度量(4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统计(3课时)、数学广角(4课时),课时多一些的只有三个单元,其余几个单元课时相对都比较少,前几册教材的情况基本相同。

11

-

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多的课时用不了,少的课时又不够的情况。比如:正在教学的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参上教学时间的安排是6课时,可实际上教学这一内容我已经用9课时了,教材上最少还有一课时的练习没有完成,如果要加上复习及测试的课时,本单元最少要13课时,这样一来,真正的教学时间相当于规定课时的两倍。在这一册里,不此这一内容,《角的度量》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实际教学时间是规定时间的两倍。但有些内容如《统计》、《数学广角》虽然还没有教学至此,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两个内容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全能完成教学内容(不包括复习和单元测试)。可有些大的单元,如《大数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规定的时间里不仅能完成教学内容,就连复习检测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说时间用的多,每节课的教学容量相对比较少,学生学得肯定不错,教师教的也会比较轻松,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往往大单元的知识点就集中在某两、三节课上,只要学生能掌握这些重点内容,这一单元也就没有什么难点,学生学得也不错,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在重点部分稍加辅导,单元基础知识也能过关。而小单元的教学可就困难

11

-

的多,我似乎感到每节课都在跟学生在战斗,往往弄得两败俱伤,怎么会这样呢?在小单元里,内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节课都有不同的重点,一节一个新内容,优生没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为了这部分同学,只能多花时间,原本规定一节课的内容,只好进行分解,变成两课时或更多的课时,还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学生,他们还得留在课后单独辅导,并且辅导的难度特别大,又费时,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不战而退。

面对这些内容,每学期末,办公室的老师经常开玩笑说:碰到这些内容就恶心。但却不得不面对,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好一些小单元的内容,我自创了一种“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说白了就是“炒冷饭”,方法是:先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增加一点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剩下的什么也不做,等新课结束后,将复习的重点放在这些小单元上,每天一个知识点,不断的反复、辅导,采取个个依次过关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学生,促使其掌握这些“小”而难的内容,这种方法实用性是不错,但总得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里总不是滋味。

11

-

请看一笔流水帐:第七册练习十二有这样一些题目:动手剪(第3题)、判断(第七题)、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第

八、九两题),这三题我整整用了两节课(前两项一节课)。第七题中有两道判断题: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我将这两个题目与第3题整合在一起,先用课前准备的学具不断地拼,发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好能解决判断题中的两个题目。这样一来,连同生成性的一些内容,一节课就结束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也一样,因为一定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所以量的角比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难度也比较大,一节课下来,还有些学生没有量出正确结果来。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