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2024-08-05 来源:步旅网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摘要】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是积聚想象,催发情智,激活创新思维的

课堂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少年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每个少年儿童都喜欢在绘画中游弋,在绘画乃至涂鸦中体会美,感受创造自己的艺术和美。

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美术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美术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把自己的艺术天性更好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美术 激发教学 艺术天性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学是积聚想象,催发情智,激活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挖掘少年儿童潜在的艺术能力、艺术天性,是美术课及美术教师的主要责任。

少年儿童是与绘画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少年儿童天生都应该是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每个少年儿童都喜欢在绘画中游弋,在绘画乃至涂鸦中体会美,感受创造自己的艺术和美。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绘画的本性,相反,传统中小学美术教育失落了“创新”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创造特质,却以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美术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的艺术触觉被禁锢、被压制。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立足实践,我尝试了一种以主体性,创新性等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开放式美术教学模式,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美术实践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

表现美和创造美,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舞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把自己的艺术天性更好的展现出来。

一,通过开放的美术教学目标发掘学生的艺术感触

纵观我国先前的中小学美术实践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美术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美术知识的认知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上。在某些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美术知识,是否会用所学的技能完成一件作品,孰不知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艺术天性,挖掘和引导才是美术课的教学目标。

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中小学美术教育时,显而易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美中陶冶情操,才是中小学美术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认知活动和技能训练活动不应该成为其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精神、发挥能力”才是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 开放的美术教学目标是指美术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我们当然决不排斥美术知识与技能,而是指能在关注审美情感,态度与创新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又能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其中的某一方面。

以前,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遵循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始把美术教学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学习美术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在保证达到基础目标的前提下扩展开的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而设定的。

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不乏感觉一般的普通学生,更有动手造型能力差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过分强调这方面的机械训练,可能会使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热情消耗殆尽,对美术课产生厌倦感,心中仅有的美的触感也会随厌倦而去。这时,教师就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美术欣赏,同样的美术作品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并且是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谁能说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心感受 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天空

的云彩,是多姿多彩的。而美术作品就具有这种巨大的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兼容”作用。

二,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艺术的领悟

美术作品是主观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较高的。这就决定了美术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美的认识与对美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美术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美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艺术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家务活》一课,课前我让学生在家每人扮演一下爸爸妈妈的角色,做做家务活体验一下父母的辛劳。课上说说自己的体会再画一画做家务活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绘画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想象空间。绘画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绘画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课外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郊游,看表演等是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课外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交流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艺术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玩。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画,大胆做。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

验美。

让艺术走出狭小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美术课再也不能是几支笔,一盒颜料就能对付得了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成了课堂中必要的手段,它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电视,广播,Internet各种媒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美术文化范畴,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今中外各种美术信息,也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三,利用各种美术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艺术殿堂

利用各种美术教学方法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和表现事物能力的差异,以及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多样化,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如传统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和环境艺术,美术欣赏等,而里面的艺术手法包罗万象,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美学信息,更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前瞻眼光,具有创新意识。梅洛·庞蒂(法国)认为:“艺术创造是一种运用物质媒介进行创造性知觉的活动,媒介的运用,带来了知觉的形式化,从而使知觉的意义得以扩展和丰富化地表现。因此,媒介是艺术创造和表现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手段,教育媒体的丰富和多样化,使我们可以摒弃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

如在上《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一课,我设计了一堂多媒体教学课。 1,用扫描仪将大量的教学所需的素材如中国青铜器图片,相关的青铜器资料扫描进电脑,再用Photoshop软件进行优化,使之更美,图片更加赏心悦目。

2,选择编钟乐舞作为背景音乐,与青铜艺术作品浑然一体,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感受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美。

3,应用电脑,投影仪,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骑士贮贝器》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青铜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中国青铜器作品的用途与造型的巧妙结合,既符合科学原理又是优美的工艺品令人赞叹不已。

在美术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把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戏剧,美术与文学,美术与环境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如我在教《小乐队》这课时,我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小乐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或自己准备的一些

乐器,节拍器进行排练。各组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纷纷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编排歌唱,演奏,伴舞等。课上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每位学生尽管在其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但都获得了不同经验,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最大程度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既激发了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第二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组的小乐队,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凭记忆或想象画一画小乐队。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高低参差不齐,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长期进行这样的引导和鼓励,我相信在学生心中播下的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

四,通过对作品的评价积极引导艺术天分

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在美术教学中,作品完成以后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他们充分表达创作意图,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从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可能没有几件是”像样的”,但那里面有孩子自己的许多想法和艺术灵感,这些想法都是我们要了解,爱护,引导和鼓励的。即使作品”很烂”,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但这并不重要,只要他动脑动手创作了,就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至少那也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把学生美术作业都称为”作品”,而且没有一件”不及格”的作品。并构建了开放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我认为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选择,不能固定不变。

1, 当堂展示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直接在课堂里反馈,由于展示和讲评及时,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较准确地进行分析,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 课后展览评价。许多课堂美术作品可以直接成为展览品,即使有一些作品完成得不太好,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展出他们的作品。当然,对于一些问题比较明确的作品,可以采取要求修改或直接指出问题等方法,待修改后再展出。展览的地点可以根据条件而定,比如一些直接能上墙展示可以在班级的教室里展出,也可以展出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交流评价作品。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场合或机会,让同学把自己成功的作品带到大家面前,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自愿的前提下,相互交换评价创作的作品,这样既可以让大多数同学得到别人的优秀作品,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

学习,增进了解,促进交往。

4,网上展览评价。由于现在先进的图片处理设备比较多,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和多媒体教室的设备,以及数码照相机,把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可以随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课堂教学中也能随时用到所有的作品,学生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房在网上查看自己和别人的作品,还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里留下自己的评述。这种方式更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

5,送去评奖。只要机会合适,让学生的美术作品参加一些有益的比赛。这也是对他们的莫大肯定和促进。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美术学习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参考文献:《课堂教学策略》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美术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