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 )内作出处理。 A.15日 B.20日 C.30日 D.60日
5.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全面发展 B.均衡发展 C.能力为重 D.德育为先
6.法的要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制定
9.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 ) A.教育计划 B.教育发展 C.教育政策 D.教育惩罚
15.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要求是( ) A.高中 B.中专 C.本科 D.中师
16.关于教育政策功能具有的两个特点,正确的是( ) A.强制性和惩罚性
1
B.稳定性和强制性 C.易变性和惩罚性 D.易变性和稳定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确定的。 2. 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__________制定的。
3. 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_____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4. 确定教育政策的四个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6.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__________小时,小学不超过——小时。
7. 我国学校语言文字教育政策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
8.《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__________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13.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__________。
14.__________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15.按照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__________级人民政府规定。
16.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学校,应当在__________或者开设汉语文课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前开设。
17.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__________,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18.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达到__________规定的要求。
2
19.“文教科技法”又可称为__________。
20.教育法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作用和保障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人身权和人格权是如何保护的?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取得小学、初中教师资格分别应当具备哪些相应的学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5.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10分)
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0'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 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 “我作为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3.C 4.C 5.B
6.D 7.A 8.A 9.C 10.A 11.C 12.A 13.D 14.B 15.D 16.D 17.B 18.B 19.A 20.B 二、填空题
1.宪法 我国实际情况 2.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3.高于 4.方向正确 抓住要害 适度 具体 5.当地人民政府 6.8 6 7.普及普通话政策 8.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11.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聘任制度
3
1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3.权利和义务 14.依法治校 15.省 16.小学高年级 中学
17.指导性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
18.义务教育法 19.智力开发法 20.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三、简答题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2.(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3.(1)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 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 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5.(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4)确保教育的战略性原则;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6.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教师资格制 度,将大力推动未达到资格标准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有 利于吸引其他行业优秃人才通过取得教师资格到学校任教,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实行教 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地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 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它的严格性, 有利于教师任用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论述题
(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 师要“关心、爱护
4
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 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 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