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唯物史观与经济外交研究方法论

2023-08-21 来源:步旅网
Ll LUN TAN SUO 唯物史观与经济外交研究方法论 谢华 太原030006)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摘要] 方法论是一个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研究范式等内容在内的有机整体。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方法论的 深刻论述,尤其对目前的国内经济外交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决 定性作用、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克服机械的历史唯物论等方面论述,是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深刻把 握经济外交内涵、性质以及具体研究方法的法宝。 [关键词] 唯物史观;本体论;认识论;分析方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2-0012-03 [中图分类号]B27 “经济外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使用频率在不断 增多的一个概念,但应该说对其研究方法的认识仍 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唯 物史观关于经济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 用、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研 究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论述,尤其对我们更准确更深 刻地认识经济外交研究方法论问题有着极大的启发 作用。虽然方法论的含义众多,但人们一般认为,社 无必要使用该概念,是否这种使用只是对后冷战时 代流行的新名词的套用和借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指导我们进 行全部历史研究唯一科学和严整的历史观。唯物史 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 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虽然都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 再生产”,但其具体内容却有所不同。在蒙昧时代和野 蛮时代,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自身的生产,即 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指的是一个包含本体论、认识 论以及研究范式与具体分析方法等内容在内的有机 整体。 一种的蕃衍;在文明时代,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 质资料的生产,即经济因素。[21狭义的唯物史观认为, 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即经 济因素。狭义的唯物史观有一个前提,即经济因素是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针对从物质生产有所 发展、物质产品有所剩余到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物质 产品极大丰富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而言的。唯物史 、本体论:经济因素的内涵及其在人类历史发 展中的地位 本体论指的是研究者作为主体对于世界本原问 题的根本性认识,即思维(观念)与存在(物质)何者 为本原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经济外 交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利 用经济手段达到特定的政治目标或对外战略意图; 二是通过外交手段处理经济事务,修正和协调经济 政策,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对外经济关系中的权益、增 进国家经济利益的目的。l1l不过,也有的学者认为经 济因素并不是能影响外交决策制订的相对独立的 “变量”,还有更多的学者质疑在外交研究中到底有 观以经济为第一性的决定因素。“根据唯物史观,历史 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 和再生产。”“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 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视的事实,即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 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 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 了承认。”l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 [作者简介]谢华(1971一 ),男,山西大同人,历史学博士,中共山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冷战史。 ・12・ 从现实的人出发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生活 中的决定作用。“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 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 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 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 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 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 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 也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的这 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4】夕 交作为处理国家 关系的一种行为,它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即阶级、 国家和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阶级的存在仅 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国家并不 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 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 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 分裂而成为必要了。”因此从起源上来说,经济外交 是现代外交的一种原始形态和最初形态,政治外交、 意识形态外交乃至军事外交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经济 外交的延伸或放大。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即承认国家关系中充满着矛 盾和冲突,但它们最终来自于国际物质生产活动;社 会生产力发展差异带来的生产关系矛盾是国际政治 的根本动力,决定着国际关系的深度和广度。 二、认识论:经济因素作用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的方式与特点 认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的理论思维能否认识世 界,以及如何获得对世界认识的概念。目前国内“经 济外交”研究遇到的另一个难题,即如何准确界定经 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互动关系。经 济因素是整个人类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一 个活跃变量,分析历史发展变化中的经济因素,能大 大拓展外交史研究的视野和空间,能使研究工作更具 深度和广度。目前经济外交研究中也存在“经济问题 就是政治问题”的倾向,导致对经济因素的分析成了 政治史的陪衬。实际上,国际政治事件背后往往隐藏 着深层次的经济根源,另外政治事件也总会酝酿或引 发重大的经济后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地把人类 历史全部归结为是一种经济决定论。在致约・布洛赫 的信中,恩格斯指出:“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 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 中共山面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 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经济 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 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 层建筑的各种因素”;[5/“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 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 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 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 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同唯物史观揭示的是历史深层 的逻辑规律,而不是历史的现实表现,我们不能用原 则去替代具体的历史研究。对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因 素决定性作用的全面理解,同样有赖于对历史进程中 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之间的现实关系进行微观的 考察。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历史性与非决定性的特点。现实的人类社会是 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整体,经济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 方面,它不能单独决定社会历史的存在与发展。经济 因素只有与其他社会因素统一起来,彼此不可分割地 构成社会整体,它自身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在历史研 究中截然分开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只是为了更便 于说明在社会历史的各个构成因素中,哪一个因素对 整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人类历史 是由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宗教的等因素 构成的统一的历史,每一个因素在发展过程中都保持 着自身的连续性和其他因素的密切联系,每一个因素 在历史上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人类历史整体 结构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依存,决定了经济因素对非经 济因素的“第一性”,同时也为其他因素所影响着。二 是阶段性与两重性的特点。经济因素作为历史结构 性因素之一,并不总是先有某种性质的经济因素出 现,然后才决定与其性质相适应的非经济因素的出 现。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会 改变自己的位置,成为社会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因此, 唯物史观没有把人类历史结构中各因素的排列和地 位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也没有把某个因素规定为永 恒不变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要素 也都可能对社会的某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的 影响。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最深厚 的基础和根源在于经济,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最直 接的反映,国内或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经济 因素决定的;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和外交关系有其 ・13・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深刻的经济根源,国际关系中“争权”和“夺势”从根 本上说也就是为了“取利”“谋利”,这是国家行为最 基本的出发点。 三、研究范式与分析方法 唯物史观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深刻论述,奠 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研究范式的基础。所谓的 研究范式,指的是得到同行研究者共同接受的、具体 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的视角或途径,它是“一组假 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目前经济外交研究方 法论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就 是唯物史观经济分析研究范式的回归。不过,由本体 论和认识论组成的哲学层面的方法论,毕竟不是也 不能完全取代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唯物史观在方 法层面揭示出来的研究手段和思路,虽然对历史研 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同样是全面认识和把 握经济外交研究方法论问题的重要方面。 首先,唯物史观经济分析的研究范式是辩证的 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构成为所谓社会”的 “社会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 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问的 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 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一 些事物,它们的内部联系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以确 定,以致我们可以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忘掉这种 联系),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应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71在 现实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各个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作 用,使得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诸方面可能是同步运 动,也可能不是同步运动,所以历史表征才变得错综 复杂,历史因果规律因时间、环境、条件的不同而表现 得千变万化。其次,唯物史观坚持人类历史发展的合 力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考察历史因 素本身的活动,还要在此基础上考察各因素彼此之间 的紧密联系和交互作用,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动 态研究与静态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单一的历史研究 往往只着眼于一个切入点、一条分析线索、一个考察 角度,因而因发现不了史实背后的历史规律,使得研 究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科学性。“整个伟大的发展 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 力量很不均等:其中经济运动是更强有力的、最本原 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切都是 相对的。”【 袅三,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 ・14・ 非线性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从任何超自然的 神秘力量或抽象理念出发来考察人类历史中的经济 因素,而要从现实的人 发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 活动即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唯物 史观不是一般地承认历史的因果关系,而是深入到社 会有机体的内部,具体揭示本质与表象、偶然性与必 然性的相对意义。唯物史观不是把历史规律看作某 种外在于人的、无主体的自在过程,而是看作人类生 产活动中形成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一方面,“人们自 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是随 t2,所 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 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 创造。” 在人类经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人类以 及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经济因素。经济 要素是保证一个社会运行和国际关系演变的基本条 件,也许有人不想也不愿意承认世人皆有“自私”和 “贪欲”的本能。没有经济利益牵涉其中,国际政治活 动最终会显得玄幻乃至不可理解;就效果看,意识形 态和文化因素持久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有坚 实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历史发展规律不由得使人 们更加怀念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的深刻性以及具备 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鲁毅,黄金祺,等.外交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 社,2004:167;周永生.经济外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 社,2004:22;张学斌.经济外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6.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5-33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l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5-696 【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8—10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96.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0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85 责任编辑:徐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