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

来源:步旅网
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简介

一、醛类消毒剂 1、甲醛

甲醛以液体、气体烟熏剂广泛用于医院消毒和卫生防疫消毒;低温甲醛蒸汽则用于医院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甲醛作为消毒剂虽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但是其对人有一定的毒性,如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过敏反应、全身性毒性(如呕吐、腹痛及全身性休克等)和致癌作用。

(1)适用范围: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醇溶液可用于医疗器械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①4%~l0%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污染物品的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者浸泡作用30 min,细菌芽孢污染者浸泡作用6h以上可达消毒要求。②8%~12%甲醛-乙醇(70%)溶液,浸泡作用18~24 h可用于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③直接加热福尔马林或福尔马林与氧化剂等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用于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等的熏蒸消毒。如福尔马林(40ml/m3)与高锰酸钾(30 g/m3)法、福尔马林(20 m1/m3)与漂白粉(20 g/m3)法、福尔马林(80 ml/m3)与三合二(70 g/m3)法等。 2、多聚甲醛

(1)适用范围:多聚甲醛可用于特殊环境中室内空气、物品表面等的气体或烟雾熏蒸消毒。

(2)使用要求:①加热熏蒸消毒 将多聚甲醛放于容器中在热源

上直接加热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②氧化多聚甲醛熏蒸消毒 应用多聚甲醛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甲醛气体,进行熏蒸消毒。

在各因素水平处于不利时,多聚甲醛浓度增加至20mg/L,作用时间>4h时也可达到消毒要求。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需要加热使温度到达20℃,以便多聚甲醛和高锰酸钾在加水后可快速反应。熏蒸容器内壁和处理物品表面不应有水珠,以防甲醛凝聚。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适用范围:低温甲醛蒸汽灭菌适用于对大多数类型的物品进行灭菌,包括手术器械、内窥镜及其附件,由玻璃、塑料、橡胶、皮革制品和热敏材料制造的各种用品与器械等。

(2)使用要求: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在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其操作过程包括预处理、灭菌和后处理等。其中灭菌处理在设定温度下,按表1-1要求的温度、压力、灭菌时间和甲醛浓度进行的灭菌处理。

表1-1 GEF-449型低温甲醛蒸汽灭菌装置灭菌处理要求 灭菌温度(oC)

55

60 199 30 64.699

65 250 30 63.743

80 474 10 61.035

灭菌绝对压力(mbar) 157 灭菌时间(min或h) 60 甲醛浓度(mg/L)

65.685

(3)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的特点:①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安全性好,由于灭菌过程在负压状态下进行,甲醛气体不会向外泄露。对环境中甲

醛浓度的测定结果显示,低温甲醛蒸汽灭菌装置安装环境中甲醛质量浓度(0.06l~0.096mg/m3)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安全标准 ②灭菌效果可靠,低温甲醛蒸汽对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灭菌效果可与环氧乙烷相比,与干热和压力蒸汽灭菌技术相近。 (4)使用注意事项:①甲醛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致敏作用和全身性毒性作用,吸入高浓度甲醛气体,可毒害人的中枢神经,导致肺水肿,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②甲醛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受有机物影响明显,污物污染严重者不宜用甲醛消毒;甲醛气体穿透性差,包装物品不能用甲醛气体消毒。③甲醛不得用于皮肤与粘膜消毒。④消毒后物品与器械应及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或经化学方法解吸甲醛,去除残留甲醛后再使用。⑤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时,灭菌温度对灭菌效果有明显影响,一般随温度升高灭菌效果逐渐加强,但是,温度过高对灭菌物品有一定的损坏作用,所以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器温度设置在50~80℃范围内,即不损坏灭菌物品又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⑥甲醛浓度越高,灭菌速度越快。有机物存在时,可在微生物周围形成凝固蛋白保护层,甲醛不能有效接触微生物,使甲醛对微生物杀灭作用下降,所以对污物污染严重者不宜用甲醛消毒。⑦多孔的棉、毛织品等容易吸收甲醛,100g棉织品可吸收1.5~2.0g甲醛,毛织品的吸收量可达3.0~4.0g,所以棉、毛织品可降低灭菌效果,一般甲醛气体不用于棉、毛织品的消毒与灭菌。⑧聚脂纤维、丁基橡胶、棉毛织品等较易吸收甲醛,不可用该类材料作为包装材料。 5、戊二醛:

戊二醛溶液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为了减少戊二醛分子的挥发,降低或去除其刺激性气味,又可使戊二醛溶液具有较好的杀微生物作用。应用离子型化合物和络合剂等的复合作用,可以降低或去除戊二醛溶液的刺激性气味,并能保持戊二醛溶液的杀微生物效能。这种刺激性气味较低的戊二醛溶液又称为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 (1).适用范围

含有防腐剂的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主要用于对医疗器械和用品以及精密仪器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使用要求

出厂时戊二醛溶液的pH值应当是酸性(一般为pH 4~5),使用前加入防锈剂(亚硝酸钠)和pH调解剂(碳酸氢钠)并使其完全溶解,于20~30min后,测定戊二醛溶液的pH值和戊二醛浓度,只有当pH值达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戊二醛浓度≥2%时方可使用。

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和用品浸泡消毒时,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溶液浸泡,作用10~40 min;对分枝杆菌污染物的消毒需延长作用时间至90 min以上。内窥镜等医疗器械和用品浸泡灭菌时,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和2%碱性低气味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不得少于10 h。 (3).使用注意事项

(1)戊二醛浓度的影响:使用低浓度的戊二醛溶液用于对细菌芽孢污染的处理,有可能造成消毒或灭菌失败。因此,禁止使用浓度低于2%的戊二醛溶液进行高效消毒或灭菌处理。

(2)pH值的影响:pH值对戊二醛的稳定性和杀灭微生物作用都有较大影响。 所以使用戊二醛溶液时pH值的调控适当与否已成为灭菌是否成功的关键。

贮存时戊二醛溶液应当保持酸性(pH3~5)条件,应用时戊二醛溶液应当保持pH值在7.5~8.5,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为7~14d。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当其有效成份下降至标示浓度的90%时,不得继续使用。

(3)戊二醛溶液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受有机物影响,所以灭菌时应先作预处理,清洗去除有机物。

(4)戊二醛溶液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戊二醛溶液不得用于粘膜消毒,也不可以喷雾气溶胶方式使用。与其他消毒剂配伍用于皮肤消毒时,戊二醛含量不得超过0.1%。

(5)器械或用品消毒与灭菌前应清洗干净,干燥或将水沥干后,再浸泡到戊二醛溶液中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6)使用戊二醛溶液时,在戊二醛溶液中加入亚硝酸钠等防腐剂,可防止戊二醛消毒液对金属器械和用品的腐蚀作用,同时对戊二醛溶液的杀灭微生物效果有增效作用。实验证明加入亚硝酸钠,可使杀菌时间大大缩短。

(7)消毒或灭菌处理后的器械与用品,必须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再用。不得用生理盐水等含盐的水冲洗,以免产生腐蚀现象 二、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又称为氧化乙烯,是灭菌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达到灭菌要求。 应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时,可使用100%环氧乙烷制剂、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剂(环碳合剂),含有环氧乙烷10%,二氧化碳90%和环氧乙烷与氟利昂-12合剂(二氯二氟甲烷合剂),含有12%环氧乙烷,88%氟利昂-12。各种剂型的环氧乙烷应当装于钢瓶(装量0.2~50 kg不等)或玻璃安瓿中(装量5~20 ml不等)。 1.适用范围

环氧乙烷蒸汽压大(60℃,5 kg/cm2),对物品穿透力强,适用于对棉、毛、化纤、皮革及塑料制品、热敏橡胶、合成材料制做的物品、电子元件、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精密仪器等的消毒与灭菌。 2.使用方法

(1)消毒袋法:环氧乙烷(环碳合剂)的用量为15 ml/L(含环氧乙烷1350 mg/L),室温下(20~40℃)作用16~24 h。

(2)大型蓬幕法:可用于大型或大量物品的消毒。环氧乙烷使用剂量为0.4kg/m3,作用40~48 h;或0.7 kg/m3,作用20~24 h。

(3)环氧乙烷灭菌器:使用时,将物品放入灭菌器的柜室内,密闭柜门,预热至40~50℃,抽真空至53kPa,通入环氧乙烷,用量600~1200 mg/L,在40~60℃,相对湿度60%~80%条件下,作用6~12 h。灭菌后,抽出残余环氧乙烷气体,充分通风换气,使物品残留的环氧乙烷解析。 3.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防火、防暴。

(2)整个消毒和灭菌过程中应保持充足用量的环氧乙烷和适宜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以保证消毒或灭菌效果。

(3)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既要保证环氧乙烷顺利穿透,又能防止再污染。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用包装材料有:普通纸、复合透析纸、棉布类、无纺布、聚乙烯和通气好的硬质容器。

(4)灭菌后物品中残留的环氧乙烷必须完全去除后才可使用。 (5)环氧乙烷对人有毒性,工作场所空气中允许浓度为0.1mg/L。使用时应防止吸入中毒和接触皮肤粘膜引起烧伤 三、含氯制剂: 1.含氯制剂分类

可分为无机氯和有机氯消毒剂两类,其有效成分含量以有效氯(mg/L,%或g/kg)表示。含氯消毒剂的水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性质相对稳定,在酸性条件,性质不稳定,但是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好。 2.适用范围

含氯消毒剂适用于餐(饮)具、卫生洁具、饮用水、水果、蔬菜及一般物体表面的预防消毒;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水,以及被污染的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等的疫源地消毒;医院环境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等。 3.使用要求

预防消毒时,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消毒,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10~30min;对细菌芽孢污染的消毒,用有效氯2000~3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20~30min。疫源地消毒时,使用有效氯

5000~1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

喷雾消毒时消毒液的用量,一般物体表面(光滑不吸水)10~30ml/m2,木制地面与墙面10~50ml/m2,水泥和水磨石等不吸水性光滑表面20~50ml/m2,白灰墙面50~100ml/m2,泥土墙面与地面150~300ml/m2。

(1)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稀薄者加干粉搅拌消毒,浓稠者加3倍要求浓度的消毒剂溶液2份与l份拟消毒物搅拌消毒。医疗器械与用品主要以浸泡洗涤法消毒,一般用含有效氯500~3000mg/L的含氯复方消毒剂浸泡洗涤30~60min。

(2)对饮用水或污水采用加氯法。加氯量:污水为有效氯80~100mg/L,饮用水l~6mg/L,疫区有时可增至加氯量8~10mg/L。消毒效果可通过检测水中余氯量判断,一般作用30min后,污水中余氯量为4~6mg/L时可排放,饮用水中余氯量达0.3~0.5mg/L时可饮用;疫区水源污染严重时,水余氯量需达2mg/L。 4.使用注意事项

(1)各种无机氯消毒剂原药均不稳定,使用前应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并按实际含量配制消毒液。

(2)含氯消毒剂水溶液均不稳定,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制。 (3)含氯消毒剂有刺激性氯味,对人体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吸入氯气可致急性中毒,配制和使用该类消毒剂时应注意个人防护。

(4)含氯消毒剂对纺织物和金属类制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此类物品消毒后应及时清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5)用于饮用水和餐具消毒时,消毒液中的铅和砷含量及其他化学物质均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6)漂白粉等无机含氯消毒剂干粉或乳剂沉渣不可倒入下水管道,以防堵塞。 四、、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物消毒剂是一类具有很强氧化作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臭氧和二氧化氯等。 1.过氧乙酸(C2H403)

(1)适用范围:酸性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有时也可用于手和皮肤、餐饮具、食品及加工用具、果蔬、卫生洁具等的消毒。四乙酰二乙胺与过碳酸钠制备的碱性固体过氧乙酸只能用于细菌繁殖体污染表面的消毒和水果、蔬菜的浸泡消毒。乙酰水杨酸、一水过硼酸钠和抗腐蚀缓冲剂制备的过氧乙酸可用于内窥镜的消毒。 (2)使用要求:使用剂量和方法参照表1-1的要求。

碱性固体过氧乙酸用于细菌繁殖体污染表面的消毒和水果、蔬菜的浸泡消毒时,过氧乙酸含量0.1%~0.2%,作用10~15 min。

乙酰水杨酸、一水过硼酸钠和抗腐蚀缓冲剂制备的过氧乙酸是内窥镜消毒机的专用消毒剂,按消毒机使用要求使用。

(3)注意事项:①一元包装的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二元包装者,两种药液混合后,应当静置24h以上。两种包装用前均应测定消毒液中过氧乙酸含量,并以实测含量在使用前新鲜配制。②过氧乙酸腐蚀性和刺激性,不可直接用手接触,配置时应戴防

酸橡胶手套;喷雾时要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谨防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与衣物上。若不慎溅及,应即刻用清水冲洗,以免损伤。③过氧乙酸对金属材料和棉、毛与化纤织物有腐蚀或漂白作用,若必须使用时,消毒后应即刻用水冲冼干净,以减少损坏。④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时,应当新鲜配制,配制用水以蒸馏水为佳。⑤过氧乙酸对水泥、水磨石地面有腐蚀作用,所以不宜用过氧乙酸消毒。⑥过氧乙酸不稳定,应储存于通风阴凉处,储存过程中会逐渐分解,使用前应测定过氧乙酸含量。

表1-1 过氧乙酸溶液消毒剂量和方法 消毒对象

过氧乙酸含量处理方法 (%)

手和皮肤 口腔粘膜 餐(饮)用具 用具 体温计

0.5

水果、蔬菜

0.2~0.3 0.1~0.5,

气溶胶喷雾

室内空气

20ml/m3 2%,8ml/m3

物体表面

气溶胶喷雾

30 60 30

擦净浸泡 洗净浸泡

15~20 10~20

0.1~0.2 0.02 0.5~1.0 0.2~0.5 0.05

浸泡、擦拭 含漱 洗净浸泡 浸洗 擦净浸泡

1~2 1~2 30~60 20~30 90~120 作用时间(min)

0.2%~0.5%,气溶胶喷雾

20ml/m3 1~3g/m3

2、过氧化氢(H202)

过氧化氧又叫双氧水,市售过氧化氢溶液含过氧化氢30%~50%,过氧化氢需放遮光阴凉处保存。

(1)适用范围:过氧化氢水溶液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型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和口腔含漱与外科伤口清洗消毒。

(2)使用方法:消毒时,物品表面可用喷雾或擦拭法。用于细菌繁殖体污染表面的消毒,可普通喷雾3%~6%过氧化氢水溶液,用量为200ml/m2;气溶胶喷雾为1.5%~2%过氧化氢溶液,用量20~40ml/m3。对塑料制品(包括用具和玩具)和餐具,用3%~6%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消毒。室内空气的消毒与清新,用气溶胶喷雾1.5%~2%过氧化氢溶液,用量15~20 ml/m3。口腔含漱用1%~1.5%过氧化氢溶液:外科伤口清洗消毒用2%~3%过氧化氢溶液。 (3)使用注意事项:过氧化氢不稳定,低浓度过氧化氢遇热、见光或微量金属离子可加速分解,应当用蒸馏水新鲜配制。

人体皮肤、粘膜接触过氧化氢可被腐蚀,吸入过量过氧化氢可使人中毒,作用场所中空气允许浓度为l mg/L。过氧化氢浓度>3%时,对织物和金属有漂白或腐蚀作用,此类物品应慎用。

用浓溶液时,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粘膜,一旦溅上,及时用清水冲洗。

熏蒸

60~90

3、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水溶液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破坏肉毒杆菌毒素。2%~5%水溶液作用24 h,可杀灭细菌芽孢。

(1)适用范围:高锰酸钾水溶液适用于对水果和皮肤粘膜的消毒,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物品和用具的消毒。

(2)使用要求:水果消毒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洗作用5~10 min,皮肤粘膜消毒用0.01%~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冲洗作用3~5min。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物品和用具的消毒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拭或浸洗作用10~30 min。

(3)注意事项:①有机物和酸、碱条件都可影响高锰酸钾杀菌效果,勿使其与有机物、酸和碱性物品接触。②高锰酸钾水溶液在空气中易分解,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置。③消毒后应及时清洗,以防着色,若有着色可用过氧乙酸或草酸溶液洗净。④勿使皮肤接触高锰酸钾结晶以免染色或腐蚀。 4、二氧化氯(ClO2)

二氧化氯杀菌谱广,可杀灭包括大肠杆菌、粘液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和军团菌在内的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分枝杆菌、病毒、细菌芽孢等各种微生物。

(1)适用范围:二氧化氯适用于生活用品和环境表面的消毒:食品加工用具和用品的消毒;生活饮用水、医院污水、城市污水、工业循环水、化工环保废水和泳池水的消毒;水产养殖灭藻、杀菌和清洁水体等。用于生活饮用水消毒,其杀菌作用不受水体pH值和氨的影响,

可减少水体的嗅味和色度,改善水质。

(2)使用要求:饮用水消毒时二氧化氯加入量为自来水为1~2mg/L作用1~2min,洁净的河水、井水等天然水体为2~3mg/L作用3~10min。检查水中残余二氧化氯量达0.1~0.6mg/L时即可饮用。

对各种玻璃、塑料和陶瓷类器皿,可用含250~5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min。对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和细菌芽孢等污染的物品可用含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作用30 min。

对一般污染的环境表面可用含500mg/L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对结核分枝杆菌、肝炎病毒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可用含1000mg/L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肉类、水产品、禽类产品用含100~150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洗涤5~10min,不仅可杀灭其表面,微生物,且可延长保存期。

(3)使用注意事项:①二氧化氯水溶液对织物和金属类物品有漂白和腐蚀作用,对此类物品应慎用。②二氧化氯活化后不稳定,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制,配制时,忌与碱类物质和有机物相混合,配制后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h。③pH值和有机物等对二氧化氯活化及杀微生物作用影响明显,使用时应测定其pH值。pH>5时,随pH值升高二氧化氯释放减慢;pH>9时,则完全不释放:pH <3时消毒效果最好。 5、臭氧(O3)

臭氧杀菌力强,速度快。

(1)臭氧的应用:①空气消毒 但臭氧气体对人有毒,只能用于无人

条件的消毒。目前使用越来越少。②饮用水消毒 臭氧可杀灭水体中的各种致病微生物,降低水体的嗅味和色度,改善水质。③瓜果蔬菜的消毒将臭氧气体持续通到放有瓜果蔬菜的水体中,当臭氧浓度达到0.5mg/L时,作用5~l0min可有效杀灭瓜果蔬菜表面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可有效去除残留的农药,如有机磷农药等。④手的卫生消毒 。 (2)使用注意事项:①臭氧对人体有毒,吸入过量可出现强烈的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造成肺部组织损坏。我国规定空气中臭氧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②臭氧对物品有氧化作用,可腐蚀橡胶和铜、铝等金属,对棉织物也有一定的损坏作用 五、含碘消毒剂 1.碘(I2)

(1)使用要求:碘溶液或碘酊溶液适用于外科手术、注射、穿刺等的涂擦消毒,作用1min,再用70%乙醇脱碘。0.05%~0.1%碘溶液可用于粘膜和伤口的冲洗消毒。

(2)注意事项:①配制的碘溶液与碘酊应加盖密闭存放。碘升华后,碘溶液与碘酊的颜色变浅,杀菌效果下降;乙醇挥发,碘浓度升高,使用时皮肤粘膜易被灼伤。②碘酊不适用于粘膜的消毒,新生儿慎用,以免灼伤或着色。③皮肤消毒后,应及时脱碘,以防灼伤。④碘对织物有着色作用,使用时应加以防护。 2.碘伏

(1)适用范围及要求:①外科术前手的消毒,用有效碘0.5%~1%的碘伏刷洗2~5min。术野皮肤消毒,涂擦有效碘0.5%~1%的碘伏

或涂擦有效碘0.3%的专用术野碘消毒液,作用1~2 min。②注射、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静脉和肌肉注射用0.5%~1%碘伏或0.3%的专用术野碘消毒液涂擦两遍。③粘膜和伤口消毒,用0.02%碘伏冲洗;泌尿生殖系统粘膜消毒,用0.05%~0.1%碘伏浸洗,作用5~10 min。④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医疗器械,用0.1%~0.2%碘伏浸泡l~2 h消毒;⑤物体表面消毒,用有0.1%碘伏擦拭5~10 min或冲洗;食品车间、食品运输工具、车船等表面消毒,用0.02%~0.05%碘伏消毒液冲洗。

(2)使用注意事项:①消毒用的稀释液稳定性差,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置。②不用于银、铜、铝和二价合金制作的器具消毒,以免物品被腐蚀损坏。③稀释碘伏时,应当使用蒸馏水。④有机物含量较多时,适当增加有效碘含量;温度超过40℃时可使其碘蒸发,最佳使用温度为10~35℃。⑤使用碘伏偶尔引起过敏性皮疹、起水泡、瘙痒等过敏反应,一般停用后即可恢复。 六、醇类消毒剂 1.乙醇

医用乙醇含量为94.58%,消毒用乙醇含量为70%~75%。乙醇可增强来苏儿、双胍类、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的杀微生物作用。乙醇可与双胍类等消毒剂配伍,制成泡沫型消毒剂,用于手的卫生消毒。 (1)适用范围:适用于外科洗手消毒、手卫生消毒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2)使用要求:外科洗手消毒用75%乙醇水溶液浸洗5min,或用含

0.2%~0.5%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或刷洗3~5min。

手卫生消毒用含0.2%~0.5%氯己定-乙醇(50%)溶液擦拭lmin。

物品或生活用具可用75 %乙醇溶液擦拭消毒1~3min。注射、穿刺和手术前皮肤在碘消毒后也需用75%乙醇水溶液消毒脱碘。 (3)注意事项:①不得用于外科器械、采血针、针炙针等为防止乙型肝炎病毒或其他经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病毒的消毒。 ②必须用医用乙醇配置,乙醇浓度不得超过80%,亦不可低于70%。③乙醇易挥发,保存时应加盖,易燃,忌明火,存放时远离火源。④不宜用于可被乙醇溶解的涂料表面消毒。⑤有机物对乙醇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明显,使用时应尽量清除表面沾染的有机物。 2.异丙醇(CH3CHOHCH3)

异丙醇其杀菌作用优于乙醇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和分支杆菌,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

(1)适用范围:适用于手和其他部位皮肤的卫生消毒、物品表面以及医疗器械等的消毒。

(2)使用要求:手和其他部位皮肤的卫生消毒用含60%~70%(v/v)异丙醇溶液擦拭1min。物品表面或生活用具可用60%~70%(v/v)异丙醇溶液擦拭消毒1~3min。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可用60%~70%(v/v)异丙醇溶液浸泡消毒10~30min。 (3)注意事项:①异丙醇易挥发,保存时应加盖,易燃,忌明火,远离火源。②不宜用于可被异丙醇溶解的涂料表面消毒。③有机物对

异丙醇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明显,使用时应尽量清除表面沾染的有机物。④对异丙醇过敏者慎用。 七、季铵盐类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但不能杀灭结核杆菌和细菌芽孢,属低效消毒剂。 1.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对物品表面、织物、皮肤粘膜和禽舍环境表面的消毒。也可用于水处理微生物杀灭剂、灭藻剂等和作为增效剂与多种消毒剂配伍。 2.使用要求

对污染物品表面用含0.1%~0.5%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水溶液喷洒、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配制用水硬度过大时,浓度应增加l~2倍。

对皮肤粘膜用含0.1%~0.5%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水溶液浸洗、涂抹或冲洗,作用1~3min。

对棉、毛和化纤织物可用含0.1%~0.2%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水溶液浸泡消毒30~60min。

对禽舍环境表面的消毒用含0.1%~0.2%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水溶液气溶胶喷雾,20m1/m3,作用20~30min。 3.使用注意事项

(1)季铵盐类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使用中的消毒液易受微生物污染,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液,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置,盛装容器应

经灭菌处理,使用不得超过1d。用于一般物品等的消毒,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3d。使用次数较多时应适时更换。

(2)季铵盐类消毒剂不宜用于粪便、痰液等排泄物、呕吐物与分泌物的消毒,不得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或浸泡无菌器材。

(3)pH值在碱性时,杀菌效果好,使用中应注意消毒对象的pH值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效果的影响。

(4)不可与肥皂及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含碘的消毒剂和过氧化物合用。

八、胍类消毒剂:

目前已经应用的胍类消毒剂主要为氯己定和聚六亚甲基胍。胍类消毒剂可杀灭多数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但不能杀灭分支杆菌、细菌芽孢和某些真菌,属低效消毒剂。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手的卫生消毒,胍类消毒剂与乙醇等的复方消毒液也可用于外科洗手消毒、物品表面消毒,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水溶液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2.使用要求

手和其他部位皮肤的卫生消毒,用醋酸氯己定一乙醇(60%)溶液和盐酸聚六亚甲基胍醇溶液擦拭作用l min。

物品表面或生活用0.5%醋酸氯己定-乙醇(60%)溶液和0.3%~0.5%盐酸聚六亚甲基胍醇溶液擦拭作用l~3min。

皮肤粘膜消毒可用0.3%~0.5%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水溶液擦拭

消毒作用3~5min,浸洗消毒作用5~10min。 3.注意事项

(1)胍类消毒剂属低效消毒剂,使用中的消毒液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液,应当在使用前新鲜配制。

(2)醋酸氯己定的抗性菌株日见增多,用于手的卫生消毒时,应注意和其他类消毒剂交替使用,以防止抗性菌株产生。

(3)使用胍类消毒剂醇溶液时,若对乙醇等过敏时,停用后便可恢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