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宣教
心脏起搏治疗概述: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
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种心律失常
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心脏起搏技术是心律失常介入性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心
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起搏电极导线组成。
起搏治疗的目的:
正常的心脏节律是维持人体功能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如果心率过缓,可导
致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各主要脏器的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过缓的心律失常
也可并发或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快-慢综合征的房颤及严重过缓心律,Q-T
延长导致多形性室速、室颤等,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反复交替
发生窦性停搏和快速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快-慢综合征),给药物治疗带来困难。
起搏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起搏方式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以
及左右心室的协调收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死率。
起搏器植入术适应症:①主要适应症是症状性心动过速(即由于心动过缓导致的
心排血量下降,并使重要脏器及组织特别是大脑供血不
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②对明确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③用于治疗一些非心动过缓的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
肥厚性/扩张型心肌病、颈动脉窦过敏和迷走血管性晕
厥综合征等。
④用于预防和治疗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
心房颤动、室速等。
⑤心脏停搏。
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
目前通用1987年由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与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
组专家委员会制定的NASPE/BPEG起搏器代码,即NBG代码。
NBG起搏器代码
第一位 | 第二位 | 第三位 | 第四位 | 第五位 |
起搏心腔 | 感知心腔 | 感知后反应 | 程控功能 | 其他 |
A 心房 | O 无 | O 无 | O 无 | 略 |
V 心室 | A 心房 | I 抑制 | P 简单程控 | |
D 心房+心室 | V 心室 | T 触发 | M 多项程控 | |
S 心房或心室 | D 心房+心室 | D 双重 | C 遥测 | |
S 心房或心室 | R 频率调制 |
了解和记忆起搏器代码的含义十分重要,例如VVI起搏器代表该起搏器
起搏的是心室,感知的是自身心室信号,自身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起搏器发放
一次脉冲。DDD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及心室,感知的是自身心房及心室信号,
自身心房及心室信号被感知后抑制或触发起搏器在不应期内发放一次脉冲。
AAIR起搏器起搏的是心房,感知的是自身心房信号,自身心房信号被感知后抑
制起搏器发放一次脉冲,并且起搏频率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及频率适应
性起搏。另外还有VAT、VDD、DDI等起搏方式。
临床工作中常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为:①单腔起搏:常见的有VVI
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室心尖部)和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心耳)。
根据室率或房率的需要进行心室或心房适时的起搏;②双腔起搏器:植入的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放置在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③三腔起搏器:是近几年来开始使用的起搏器,目前主要分为双房+右室三腔起搏器和右房+双室三腔心脏起搏。前者应用于存在房间传导阻滞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后者主要适用于某些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衰协调房室及(或)室间活动,改善心功能。
起搏器植入术的方法:
心脏起搏器是个火柴盒大小,重量在18-30g之间,外壳由金属钛铸造而成的紧密仪器。手术时医生为病人局部麻醉,在病人的上胸部切4-6公分的手术切口,将起搏器埋在脂肪组织和深筋膜之间,起搏器连接一条金属线,医生提前选定一条静脉血管(头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任选一 起搏器将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条即可),
将金属导线送入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泵出血液供应人体需要,从而提高心率和脉搏,缓解或消除病人症状。
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给予术前准备及术前宣教:
术前宣教:安装起搏器前的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检查和治疗的知识,向患者讲述起搏器的物理性能和组成,使患者获得感知认识。采用适当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安装起搏器的目的、意义、及大致过程;术中发现的不适、术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如注射局麻药及分离起搏器球囊是会出现疼痛,安放电极时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让患者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使他们在完全自愿、有心理准备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完成术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Holter等。备颈、胸部皮肤。做抗生素过敏试验。指导患者训练平卧位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体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法、麻醉方式、体位、位而出现排便困难。
注意事项等,并将手术过程中的一些信息适当反馈给患者,不断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紧张,使手术进行顺利。术前6-8小时不能进食,必要时术前晚给予口服安定片诱导入睡。
术后教育:
①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心电图等各项检查及治疗。测量体温、脉搏,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胸痛等情况。如有低热、体温不超过38℃,不做 特殊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切口部位敷料,预防感染。
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皮温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及脚趾活动,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向其解释安装起搏器后因心率较前增快而感到不适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不必有更多顾虑,如果顾虑担心影响到正常的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镇静剂。
②术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向左侧卧位1~3d,术侧肩关节及上肢制动, 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为了预防出血及血肿形成,告知给予左上 胸部切口部位须沙袋压迫6小时。伤口疼痛往往在术后一天内发生,一 般可以忍受,若患者疼痛明显可给予止痛药物。如患者出现咳嗽,指导 其右手按扶起搏器切口处,切勿用力咳嗽,并给予化痰药物有利于痰液
的咳出,若咳嗽过频可给予镇咳药物,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③告知患者为了促进切口愈合应进食高蛋白、粗纤维、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食多餐,防止便秘,便秘时,由于排便用力,会增加伤口出血,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纳肛。如患者排尿困难,不习惯床上排尿,可告知热敷腹部、给予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④如有腰部不适为卧床过久所致,指导患者可进行按摩或腰部垫一软枕。
告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3天方可下床活动。第一次活动应动缓 慢,指导病人适当进行上肢及肩关节的前后活动,防止跌倒。
⑤患者术后的恢复期锻炼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术侧肢体不易过度活动,禁止甩动手臂、患肢负重等剧烈动作。为了保证起搏器电极绝对安全,安置上肢避免过度牵拉,并且告知患者出院后1~2月尽量减少右侧卧位,3个月内禁止做扩胸运动。
⑥住院期间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学会测脉搏,最好于每天同一时间在安静状态下测量,测量时间为1分钟。⑦让患者记住安置起搏器的日期、型号、及生产厂家、起搏器工作方式。如果是程控起搏器,一定要记住每分钟起搏多少次。
出院教育:
①安置起搏器后工作和学习的安排:安置起搏器后,如果心脏无其他问题, 心脏功能就恢复,一般情况下可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
②学会病情自我监测方法:教会患者自测脉搏2次/天,一般每天早晚各 数脉搏一次,一分钟一次,自己的脉搏不能低于起搏频率,但可以超过 起搏频率。若突然出现脉搏比设置频率低10%或超过起搏频率过多,达 120次/分以上,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之前的症状,要怀疑有无他问题 而就诊。不要随意扶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该部位有无红、肿、 热、痛等炎症反应后出血现象,出现不适立即就医。
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较重体力劳动,装有起搏器的一侧上肢应③活动指导:
避免做用力过度或幅度过打的动作(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影响起搏器功能或使电极脱落。
④随声携带起搏卡:妥善保管好起搏卡(有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安装 ,外出时随声携带,特别是旅行或出差,即便出现意外日期、品牌等)
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⑤外界电磁场对起搏器的影响:告知患者出院后不宜进行电疗、磁疗。避 激光、变电站等)免到强磁场和高压电的场所(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
家庭用电一般不影响起搏器工作。但按摩器、电剃须刀不能在埋藏起搏 器处的皮肤表面使用。嘱患者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 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或不在使用该电器。随着技术不断更新,目 前移动电话对起搏器的干扰作用很小,
推荐平时将移动电话放置于远离 起搏器至少15厘米的口袋里,拨打或接听时采用对侧。
⑥注意有关不适症状:如埋藏起搏器处局部肌肉的跳动,任何时候都要注 意是否出现安置起搏器前同样的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
⑦定期复查:为了确保安全和健康,医生要定期检查起搏器,出院后2个月内每2–3周门诊随访1次,2个月至1年内1–2月随访1次,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在电磁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小结:
在起搏器植入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对病人的精心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护士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及指导方法,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