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2)园艺学
一、学科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科始建于1934年,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目前有“果树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园艺植物种质改良”、“果树栽培与生态”与“茶业科学与工程”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园艺综合实验室”与“茶学综合实验室”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有“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以及“果树学”、“蔬菜学”和“茶学”3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园艺学科现有研究人员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9人,讲师和实验师11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5人;拥有博士学位研究人员2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和四川省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和协作专家4人。
长期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科瞄准生物和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四川及
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所造就的丰富、独具的多种类、多生态型园艺植物资源优
势和特点,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已形成以园艺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与特异种质资源筛选为优势,园艺植物优质高效栽培为特色,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种质
创新、果树品种选育与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绿色种植、茶叶清洁化加工及质量安全、蔬
菜育种与优质高效栽培等理论与技术多方向协调发展的四川省优势学科。承担了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15项,总科研经费2190万元,获省部级奖励4项,审定品种16个,获准专利26项,出版教材(专著)20部,发表CSCD核心期刊收录论文113篇,EI收录论文3篇,SCI收录论文69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092)。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习精神,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品德高尚,适应园艺生产的工作环境,能在园艺学领域
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2、应具有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园艺植物生态生理与栽培、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园艺植物(或产品)试验和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
能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3、了解园艺产业和研究课题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运用园艺学的原理和技术解决园艺生产中的问题;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理解园艺学研究领域内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果树学 | 1、果树生物技术2、果树栽培理论与技术3、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4、园艺植物资源与利用5、园艺产品采后处理理论与技术 |
蔬菜学 | 1、蔬菜栽培理论与技术2、蔬菜生物技术与育种 |
茶学 | 1、茶树育种栽培理论与技术2、茶叶加工理论与制茶工程3、茶叶品质检验与质量安全 |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 | 任课老师 | 备注 | |
学 | 公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1 | 政治教师组 | |
英语读写 | 3 | 1 | 英语教师组 | | ||
专业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 2 | 1 | 汤浩茹,陈清 | | |
果蔬茶花专题 | 2 | 2 | 李焕秀,杜晓,邓群仙,龚荣高 | | ||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与高效利用 | 2 | 1 | 王小蓉,唐茜 | | ||
专业 | 高级植物生理学 | 2 | 2 | 文涛 | | |
高级生物化学(植物方向) | 3 | 1 | 陈惠等 | | ||
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 2 | 1 | 刘永建 | | ||
必修环节 | 科研诚信与道德 | 0 | 1 | 导师组 | | |
中期考核 | 0 | 3 | 导师组 | | ||
开题报告 | 0 | 3 | 导师组 | | ||
研究生班讨论 | 2 | 2 | 导师组 | | ||
学术活动 | 2 | 1-6 | 导师组 | | ||
非 | 公共 | 哲学智慧的人文关怀 | 2 | 1 | 潘坤 | |
仪器分析 | 2 | 1 | 贾刚 | | ||
英语听说 | 2 | 2 | 英语教师组 | | ||
专业 | 园艺商品学 | 2 | 1 | 罗娅 | | |
园艺产品品质形成与调控 | 2 | 1 | 邓群仙 | |
| 跨专业选修课 | 可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其它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中选修课程 |
(二)课程学时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均为16学时。
(三)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鼓励选修人文类课程。
1、《高级植物生理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细胞的亚微结构与功能,水分及营养生理,光合作用机理,光敏色素及成花诱导,抗逆生理,次生代谢及次生代谢物质等相关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本科植物生理学的基础上,配合现代植物生理学中各个研究方向的新进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深入和提高。
(植物方向)2、《高级生物化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蛋白质的结构,高级结构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生物化学过程,生命科学研究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与实践。通过对植物体重要功能分子及代谢调控网络研究进展介绍,使学生在已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上得到拓展和深入,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植物的生命机理提供必备的生化基础知,常用的实验技术理论和研究技能。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该课程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内容,技术的产生、发展及未来,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和植株再生,单倍体培养与植物倍性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与植物育种,以及园艺植物基因克隆与转基因的原理和方法,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应用示范。
4、《果蔬花茶专题》
该课程为一门拼盘课,由果树、蔬菜、茶学、花卉等园艺学科专业的教师承担,分别讲授果树、蔬菜、茶学、花卉等学科栽培生理、遗传育种、储藏加工和生产发展中的研究进展,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学科方向的新进展,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深入
和提高。
(四)重要环节要求
1、研究生班讨论
研究生班讨论课按学位点开设,每位研究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研究生班讨论,并踊
跃发言、提问、质疑和讨论。研究生班讨论课由学位点领衔人主持、研究生主讲并参与
讨论,导师必须指导自己的学生准备和完成两次报告并尽量参与讨论和点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要求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撰写综述报告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在1-3学期内完成两次以上读书报告并参与讨论,硕士生不少于20学时方能获得学分。研究生班讨论每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每生专题报告及讨论时间不少于50分钟,学位点领衔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分工作。评分按100分制,研究报告占50%,多媒体汇报和讨论占30%,出勤占20%,按100分制计分,由导师和学位点其他导师共同商量评定,成绩分为优秀(80分及以上)、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不合格(5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记2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记学分且须重修该课程,重修考核后仍
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2、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品德作风、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学术道德、综合知识、业务能力。
(2)考核时间: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前半期进行。
(3)考核程序及要求
硕士研究生须填写中期考核表,完成自评总结和综合知识考核(技能考核)。由学
院负责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并公开进行。考核小组通过对硕士研究生综合知识考核,
结合审阅材料等了解硕士研究生全面情况,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中期考
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
合格者,由学院所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3、论文选题与开题
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
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研究生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学位论文选题要符合园艺学科
或园艺产业的需求,且必须要以园艺植物或园艺产品为研究对象。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必须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原则上应在中期考核合格后、第三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设计或研究方法;研究的预期结果及价值;研究计划、工作准备情况、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及来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目录。硕士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评审会前根据开题内容填写开题报告申请表。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开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实施方案;同时应将开题报告相关材料交由学院汇总存档。开题报告未获通过者,一个月内须修改补充后重新开 对三次开题仍未获准通过者,由学院上报研究生院,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题;
4、论文实施与写作
应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编制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相关要求。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与成绩要求
学习 | 学分 | 毕业 | 学位课学分 | 跨专业 | 课程 |
2-4 年 | 35 | 28 | 18 | 6 | 60 |
(二)学位论文及答辩
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三)其他要求
取得学籍满二年不足三年者,还需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