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2013课标Ⅱ, 2,6分)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2、(2013江苏单科, 5,2分) 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 正确的是( ) 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
B。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 研磨叶片时, 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3、(2012上海单科, 17,2分) 图表示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纸层析的结果, 据图判断用作实验材料的叶片颜色为(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紫色 4、(2011江苏单科, 4,2分)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 与正常叶片相比, 实验结果是( ) A. 光吸收差异显著, 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 色素带缺第2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 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 色素带缺第3条
5、(2011海南单科, 12,2分) 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 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 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 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 液泡中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6、(2010上海单科, 26,2分) 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 则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 )
A. 水培的洋葱叶 B。 生长的柳树幼叶 C。 培养的衣藻 D。 秋冬的银杏落叶
7、(2011广东理综, 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 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 食用色素, 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 提取叶绿素
绿色叶片提取液过滤液浓缩液叶绿素粗产品 Ⅱ。 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1 / 7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 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于室温(约25 ℃) 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叶绿素溶液调pH处理时间溶液颜号 (mL) 至 (min) 色 ① ② ③ ④
3.0 3。0 3.0 3。0
Y 10 7.0 10 6.0 10 5。0 10
绿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褐色
注: 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 请回答:
(1) 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 , 原因是 。 (2) 表中Y应该为 , 原因是 .
(3) 若用作食品色素, 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 否则 。
(4) 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 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 考点二、光合作用过程
1、(2013重庆理综, 6,6分) 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注: 箭头所指为处理开始时间)
A。 t1→t2,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 基质中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B. t2→t3, 暗反应(碳反应) 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 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3→t4, 光照强度不变, 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果 D。 t4后短暂时间内, 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升高, 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2、(2013海南单科, 10,2分)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 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 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 如下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 去除锡箔纸, 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 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 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 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 a、b和d B。 a、c和e C。 c、d和e D. b、c和e
3、(2011课标, 3,6分)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 与对照组相比, 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原因是( ) A. 光反应强度升高, 暗反应强度降低 B. 光反应强度降低, 暗反应强度降低 C. 光反应强度不变, 暗反应强度降低 D. 光反应强度降低, 暗反应强度不变
4、(2011浙江理综, 1,6分)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破坏叶绿体外膜后, O2不能产生
B. 植物生长过程中, 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C. 与夏季相比, 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D.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 可完成碳反应
2 / 7
5、(2010海南单科, 4,2分)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A. [H]和H2O B。 [H]和ATP C. ATP和CO2 D. H2O和CO2
6、(2010天津理综, 1,6分) 在叶肉细胞中, 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2013北京理综, 29,16分)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 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 去除不同比例棉铃, 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图1 图2
(1) 光合作用碳(暗) 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 , 在 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 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 由图1可知, 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 叶片光合速率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 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
(3) 由图2可知, 去除棉铃后, 植株叶片中 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 因此去除棉铃后, 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 降低, 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 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 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 光合作用。
(5) 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 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 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检测 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 若检测结果是 , 则支持上述推测。
8、(2013四川理综, 8,11分)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 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 如下图所示.(注: 气孔导度越大, 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 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 (2) CO2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后, 首先与 结合而被固定, 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 .
2-2—1
(3) 光照强度低于8×10 μmol·m·s时, 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2-2-1
; 光照强度为10~14×10 μmol·m·s时, 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光合速率基本不变, 可能的原因是 。
(4) 分析图中信息, 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 ; 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 环境中.
3 / 7
9、(2013天津理综, 8,16分)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 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组别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 —2—1
m·s)
气孔导度
-2—1
(mmol·m·s) 62 62 58 42 44 17
*
细胞间CO2浓度
叶绿素相对含量 —1
(μmol·mol) 50 120 78 157 80 242
39 33 31 28 26 23
25 有菌根 8。8 ℃ 无菌根 6。5 15 有菌根 6。4 ℃ 无菌根 3.8 有菌根 4.0 5 ℃
无菌根 1.4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 25 ℃条件下, 与无菌根玉米相比, 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3) 15 ℃条件下, 与无菌根玉米相比, 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 据表分析, 其原因有① , 促进了光反应; 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 实验结果表明: 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 在 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5) 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 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
②据图推测, 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接种菌根真菌后, 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原因是 。
10、(2012广东理综, 26,16分) 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 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
叶面积 总叶绿素气孔相对 叶净光合速率 发育时期 (最大面积含量 开放度2片 (μmolCO2/m·s) 的%) (mg/g·fw) (%) A 新叶展开前 19 B 新叶展开中 87 C 新叶展开完100 成 — 1。1 2.9 11.1 — 55 81 100 -2。8 1。6 2。7 5.8 D 新叶已成熟 100 注: “-” 表示未测数据。 (1) 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 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叶绿素含量低, 导致光能吸收不足; ② , 导致 。
(2) 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 一段时间后, A的叶肉细胞中, 将开始积
4 / 7
累 ; D的叶肉细胞中, ATP含量将 。
(3) 与A相比, 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 ; 与C相比, 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
(4) 叶片发育过程中, 叶面积逐渐增大, 是 的结果; D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差异显著, 其根本原因是 .
11、(2012浙江理综, 30,14分) 某植物在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条件下, 气孔开度(即气孔开放程度) 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停止供水后, 光合速率下降.这是由于水是 的原料, 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 的主要介质.
(2) 在温度、光照相同的条件下, 图中A点与B点相比, 光饱和点低的是 点, 其主要原因是 。
(3) 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 叶片发黄, 原因是 。此时类囊体结构破坏, 提供给碳反应的 减少.
(4) 生产实践中, 可适时喷施植物激素中的 , 起到调节气孔开度的作用。
12、 (2011课标, 29,9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 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 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
(1) 图中物质A是 (C3化合物、C5化合物) 。
(2) 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 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 原因是 ;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 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
(3) 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 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 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 (低、高) 。
(4) CO2浓度为0。003%时, 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高、低), 其原因是 。
考点三、光合作用影响因素
1、(2012天津理综, 5,6分) 设置不同CO2浓度, 分组光照培养蓝藻, 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结果见图.据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d3浓度相比, 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 与d2浓度相比, 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 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 则K1> K2> K3
D. 密闭光照培养蓝藻, 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2、(2011福建理综, 2,6分) 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 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 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9: 30~11: 00之间, 花生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 B。 在11: 00~12: 30之间, 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的多
5 / 7
C. 在17: 00时, 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O2速率相同 D. 在18: 30时, 玉米既能进行光反应, 也能进行暗反应
3、(2009浙江理综, 4,6分) 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 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 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 D。 夏季连续阴天, 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 夜晚适当降低温度, 可提高作物产量
4、(2013山东理综, 25,10分) 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1) 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 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 膜运输方式为 。阶段Ⅲ中, 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 阶段Ⅱ期间, 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 解除种子休眠, 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分布不均, 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 .
(3) 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 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
(4) 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 若突然停止CO2供应, 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 、 。大田种植大豆时, “正其行, 通其风” 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5、(2013江苏单科, 33,9分) 为探讨盐对某生物燃料树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不同浓度NaCl条件下, 对其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光合色素含量等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图.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请参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 。
(2) 大气中的CO2可通过植物叶片表面的 进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6H12O6) 中的氧来源于原料中的 , 有机物(C6H12O6) 中的氧经细胞有氧呼吸后到终产物 中.
(3) 当NaCl浓度在200~250 mmol/L时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 自然条件下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中午净光合速率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前者主要是由于 , 后者主要是由于 .
(4) 总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 表示。请在下面空白处绘制该实验中总光合速率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6 / 7
6、(2013大纲全国, 31,9分) 某研究小组测得在适宜条件下某植物叶片遮光前吸收CO2的速率和遮光(完全黑暗) 后释放CO2的速率。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下(吸收或释放CO2的速率是指单位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CO2的量)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光照条件下, 图形A+B+C的面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 , 其中图形B的面积表示 。从图形C可推测该植物存在另一个 的途径.CO2进出叶肉细胞都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的。
(2) 在上述实验中, 若提高温度、降低光照, 则图形 (填“A” 或“B”) 的面积变小, 图形 (填“A” 或“B”) 的面积增大, 原因是 。 7、(2012全国, 31,11分) 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 有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 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O2的微摩尔数表示)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研究探讨了 对金鱼藻 的影响。其中, 因变量是 。 (2) 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度为 lx.在黑暗中, 金鱼藻的呼吸速率是每克鲜重每小时消耗氧气 μmol。
(3) 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pH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