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护工程浆砌片石工程标准施工工艺

2023-09-17 来源:步旅网
浆砌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浆砌工程所用石料有片石、块石、料石、混凝土预制块,一般采用挤浆法、铺浆法、抹浆法和灌浆法,使之成为整体的人工构筑物。该标准广泛应用于路基排水系统、涵洞工程、路基坡面防护、路基挡土墙及支挡工程、桥梁墩台。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2.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2.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2002)

3、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选择合适的砂浆及石料、预制块抬运方式,推荐的抬运方式有搭设梯步人工背运、设置简易滑道卷扬机抬运、设置简易人字扒杆吊运。

3.1.2基坑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及验收标准。

3.2设备、机具、辅助材料

3.2.1砂浆拌和设备:砂浆搅拌机或滚筒式搅拌机、原材料称重器具。

3.2.2石料提升设备:钢管、扣件、木板、慢速卷扬机等。

3.2.3安全设备:工作平台材料、安全警示牌、安全绳、安全防护栏等。

3.3主要材料

3.3.1砂浆参照《水泥砂浆现场拌制施工工艺标准》(FHEC-QH-19-2007)。

3.3.2石材:质地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石材强度等级:MU120、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

3.3.3片石:经(爆破开采后)选择所得的形状不规则的、边长及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的石块,卵形片石不得使用。

3.3.4块石:经加工而成的姓张大致方正的石块,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

3.3.5料石:经凿琢加工而成的形状规则的石块,外形方正,成六面体,其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2.5~4倍,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2cm。

3.4作业条件

3.4.1石料、砂浆在坡面上运输的设施已完成。

3.4.2一般情况下,砌筑前应使石料表面湿润。

3.4.3砂浆的和易性、保水性能满足要求。

4、施工工艺

4.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地基承载力检验→基坑验收→砌筑→砌体外露面修整勾缝→养护→浆砌成品检测、验收。

4.2施工方法

4.2.1测量放样

4.2.2基础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基坑开挖边坡,如地质情况较差则应减少开挖长度或分段跳槽开挖或设置适当的支护,确保工人人身安全。开挖土及时运到指定的弃土场,不得在四周乱堆乱放,如为准备回填则应对方在安全、合适的地点。为避免超挖,最后一般以人工清理基坑为主。

4.2.3地基承载力检测

路堤、路肩下挡墙以及涵洞基础等有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基坑开挖到设计高程层必须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地基承载力要求在0.3MPa以下的可采用轻型触探仪,在0.3MPa以上的需要采用重型触探仪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的,报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进行变更处理。

对于排水沟、截水沟、护坡、护面墙等浆砌片石工程,没有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可不检测。但应对基底进行拍实。

4.2.4基坑验收

经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如有要求),测量人员对基坑高程、轴线进行复核,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

4.2.5砌筑

1)砌体砌筑方法

一般砌筑方法有:铺浆法、挤浆法、抹浆法和灌浆法。

铺浆法又称坐浆法:砌筑时先在下层砌体面上铺一层厚薄均匀的砂浆,压下砌块,借助砌块自重将砂浆压紧,并在灰缝上加以必要插捣和用力敲击,使砌块完全稳定在砂浆层上,直至灰缝表面出现水膜。

抹浆法:用抹灰板在砌块面上用力涂一层砂浆,尽量使之贴紧,然后将砌块压上,辅以人工插捣或用力敲击,通过挤压砂浆使灰缝平实。

挤浆法:综合坐浆法和抹浆法的砌筑方法。除基底为土质的第一层砌块外,每砌一块,均应先铺底浆,再放砌块,经左右轻轻揉动几下后,再轻击砌块,使灰缝砂浆被压实。在已砌筑好的砌块侧面安砌时,应在相邻侧面先抹砂浆,后砌石,并向下及侧面用力挤压砂浆,使灰缝挤实,砌体被贴紧。

灌浆法:把砌块分层水平铺放,每层高度均匀,空隙间填塞碎石,在其中灌以流动性较大的砂浆,边灌边捣实至砂浆不能渗入砌体空隙为止。

当基底为岩石时,应先将基底表面清理、湿润、再坐浆砌筑;当基底为土质时,可直接坐浆砌筑。如基底为斜坡,应做成防滑台阶。

1)浆砌片石

(1)浆砌片石的一般砌石顺序为先砌角石,再砌面石,最后砌腹石。角石应选择比较方正、大小适宜的石块,否则应稍加修凿。角石砌好后即可将线移挂到角石上,再砌筑面石(即定位石)。面石应留一运送填腹石料缺口,砌完腹石后再封砌缺口。腹石宜采取往运送石料方向倒退砌筑的方法,先远处,后近处。腹石应与面石一样按规定层次和灰缝砌筑整齐、砂浆饱满。

(2)砌体外侧定位行列与转角石应选择表面较平、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时,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分层砌筑应将大块石料用于下层,每处石块形状及尺寸搭配合适。定位砌体砌完后,应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够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应相互交错、咬搭,砂浆密实。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孔隙。竖缝较宽者可塞以小石子,但不能在石块下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排列时,石块应交错,坐实挤紧,尖锐凸出部分应敲除。

(3)浆砌片石一般采用挤浆法和灌浆法砌筑。采用挤浆法应分层、分段砌筑,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分层内的每层石块,不必铺通层找平砂浆,而可按石块高低不平形状,逐块或逐段铺砌。分段位置应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两相临段的砌筑高差不得大于1200mm,分层水平砌缝大致水平。各砌体的砌缝应互相错开,砌缝应饱满。分层与分层间的砌缝则必须错开,不得贯通。采用铺浆法,每层石块应选择高度大致相同的石块,每一层应用砂浆砌平整理,而不是砌2~3层石块再找平。具体砌法是:先铺一层坐浆,将石块安放在砂浆上,用手推紧。每层高度视石料尺寸确定,一般不超过400mm,并随时选择厚度适宜的石块,用作砌平整理,空隙处先填满较稠的砂浆,用灰刀或捣棒插实,再用适当的小石块卡填紧实。然后再铺上层坐浆,以同样方法继续砌上层石块。

(4)浆砌片石时,除按挤浆法和灌浆法砌筑外,还需注意应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使其相互交错地衔接在一起。因此,除最下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接紧密即可。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紧密,并备有各种尺寸的小石块,作挤浆填缝用;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片石砌筑时,应设置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

(5)砌筑片石时定位砌块表面砌缝的宽度不得大于40m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0m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0mm,每砌筑

1200mm高度以内应找平一次。填缝部分砌缝应减小,在较宽的砌缝中可用小石块塞填。

(6)角石、面石应采用比较方正的石块且首先选出备有。砌体下层应选用较大石块,向上逐渐选用尺寸较小石块。

(7)考虑砂浆强度增长速度,要求一天内完成的砌体高度不超过1m。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当天砌筑高度还应减少。

3)块石砌筑施工

(1)浆砌块石亦多用铺浆法和挤浆法。先铺底层砂浆并打湿石块,安砌底层。分层平砌大面向下,先砌角石,再砌筑面石,后砌筑腹石,上下竖缝错开,错缝距离不应小于80mm,镶面石的垂直缝应用砂浆填实饱满,不能用稀浆灌注。填腹石应采用挤浆法,先铺浆,再将石块放入挤紧,垂直缝中应挤入1/3~1/2的砂浆,不满部分再分层插入砂浆。厚大砌体,若不易按石料厚度砌成水平时,可设法搭配成较平的水平层。为使面石与腹石连接紧密可采用丁顺相间,一丁一顺排列,有时也可采用两丁一顺排列。

(2)块石应平砌,应根据墙高进行层次配料,每层石料高度大致齐平。

(3)块石应分层、分段砌筑,分段位置应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4)用作镶面的块石,表面四周应加以整修,尾部略小,以利于安砌,镶面石应丁顺排列。镶面石灰缝宽为20~30mm,不得有干缝和瞎缝。上、下层竖缝应错开不小于80mm。

(5)填腹块石水平灰缝的宽度不应大于30mm,垂直灰缝的宽度不应大于40mm,灰缝也应错开,灰缝中可以填塞小石块,以节省砂浆。

4)浆砌粗料石与预制块施工

浆砌粗料石与预制块的大小尺寸及排列、水平和垂直砌缝应事先进行设计,严格控制,避免出现竖向通缝。

(1)每层镶面料石均应按规定的灰缝的宽度及错缝要求配好石料,再用铺浆法顺序砌筑,随砌随填立缝,并应先砌角石。

(2)按砌体高度确定砌石层数,砌筑粗料石时依石块厚薄次序,将厚的砌在下层,薄的砌在上层。

(3)当一层镶面石砌筑完毕后,方可砌填腹石,其高度与镶面石齐平。如用水泥混凝土填芯,则可先砌2~3层后再浇注混凝土。

(4)每层料石或预制块均应采用一丁一顺砌置,砌缝宽度均匀,当为粗料石时缝宽不应大于20mm,混凝土预制块时缝宽不应大于10mm。相邻两层的竖缝应错开不小于100mm,在丁石的上层和下层不得有竖缝。水平缝为通缝,但严禁出现竖向通缝。

(5)竖缝应垂直,砌筑时须用水平尺及铅垂线校核。

5)沉降缝、伸缩缝

沉降缝、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为保证接缝的作用,两种接缝均须垂直,并且缝两侧砌体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必要时缝两侧的石料须加以凿修。

根据设计规定的接缝位置或在地质田间变化处设置,采用跳段砌筑的方法,使相邻两段砌块高度错开,并在接缝处作为一个外露面,挂线砌筑,达到又直又平。

根据设计要求施作接缝塞料和进行防水处理。

6)砌体泄水孔设置

若设计无明确规定,必须在适当的位置和高度设置泄水孔:最下一排泄水孔出水口应高出地面、边沟水位或常水位300mm;在每米高度上横向间隔2m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上下排错开布置。泄水孔尺寸一般为10cm×10cm,在实际施工中可埋设PVC管泄水孔,泄水孔在墙身断面方向应有3%~5%向外的坡度。砌体(挡墙)背面按规定设置隔水层和反滤层,在严寒地区,应设置一层300mm厚的竖向连续排水层,防水、排水设施应与墙体施工同步进行,同时完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