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感、隐喻与认知——通感现象在汉语中的系统性表现与语言学价值

2022-01-19 来源:步旅网
Linguistic synaesthesia,metaphor and cognition:The systematicity and significance of linguistic synaesthesia

in Chinese

作者:赵青青[1];熊佳娟[2];黄居仁[3]

作者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2]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成都;[3]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香港

出版物刊名:中国语文 页码:240-253页 年卷期:2019年 第2期

主题词:通感;隐喻;身体体验性;语言学价值;跨学科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结合汉语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语料库的实证性研究方法,用于对汉语通感的系统性考察,并且论证汉语通感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发现:1)通感在汉语中具有系统性的表现,既在文学化的语言中使用,又在日常语言中普遍存在,既是一种历时的词义演变机制,又是一种存在于汉语多个层面的共时语言结构;2)在语言学理论方面,汉语通感对通感具有跨语言普遍映射模型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而为通感属于隐喻的子类,受制于普遍认知规律这一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3)通感可以为认知领域中身体体验性理论和脑科学领域中联觉现象的研究提供借鉴,因而在跨学科研究视角下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