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2007年真题

2024-09-01 来源:步旅网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2007年真题 (总分140, 考试时间90分钟)

药剂学部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 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0.0005g,故应先制成

A 10倍散

B 50倍散

C 100倍散

D 500倍散

E 1000倍散

2. 能够避免肝脏对药物的破坏作用(首关效应)的片剂是

A 舌下片

B 咀嚼片

C 分散片

D 泡腾片

E 肠溶片

3. 关于物料恒速干燥的错误表述是

A 降低空气温度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B 提高空气流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

C 物料内部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到物料表面

D 物料表面的水分气化过程完全与纯水的气化情况相同

E 干燥速率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

4. 在进行脆碎度检查时,片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A 0.1% B 0.5% C 1% D 1.5% E 2%

5. 软胶囊囊壁由干明胶、干增塑剂、水三者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 A 1:(0.2~0.4):1 B 1:(0.2~0.4):2 C 1:(0.4~0.6):1 D 1:(0.4~0.6):2 E 1:(0.4~0.6):3

6. 软膏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 粒度 B 装量 C 微生物限度 D 无菌 E 热原

7. 适合于药物过敏试验的给药途径是 A 静脉滴注 B 肌内注射

C 皮内注射 D 皮下注射 E 脊椎腔注射

8. 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 在60℃加热1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 在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 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D 在250℃加热30~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 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9. 关于热原的错误表述是 A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 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阳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C 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 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E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 10. 关于常用制药用水的错误表述是

A 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 B 纯化水中不含有任何附加剂 C 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D 注射用水可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 E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 11. 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 肥皂类

B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C 脂肪族磺酸化物 D 聚山梨酯类 E 卵磷脂

12. 混悬剂质量评价不包括的项目是 A 溶解度的测定 B 微粒大小的测定 C 沉降容积比的测定 D 絮凝度的测定 E 重新分散试验

13. 具有Krafft点的表面活性剂是 A 十二烷基硫酸钠 B 蔗糖脂肪酸酯 C 脂肪酸单甘油酯 D 脂肪酸山梨坦 E 聚山梨酯

14.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 A 水解 B 氧化 C 异构化 D 结晶

E 脱羧

15. 关于包合物的错误表述是

A 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加合而成的分子囊 B 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 C 药物被包合后,可提高稳定性 D 包合物具有靶向作用

E 包合物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16. 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是 A 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B 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C 包衣

D 控制粒子大小

E 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17.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

A 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B 通过汗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C 通过皮肤毛囊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D 通过皮脂腺进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被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入血 E 透过完整表皮进入表皮层,并在真皮积蓄发挥治疗作用 18. 粒径小于3μm的被动靶向微粒,静注后的靶部位是 A 骨髓 B 肝、脾

C 肺

D 脑

E 肾

19.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快慢顺序大致是

A 散剂>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B 包衣片剂>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液>水溶液

C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剂

D 片剂>胶囊剂>散剂>水溶液>混悬液>包衣片剂

E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片剂>胶囊剂>包衣片剂

20. 关于促进扩散的错误表述是

A 又称中介转运或易化扩散

B 不需要细胞膜载体的帮助

C 有饱和现象

D 存在竞争抑制现象

E 转运速度大大超过被动扩散

21. 关于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的错误表述是

A 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为:年龄一般为18~40岁,体重为标准体重±10%的健康自愿受试者

B 在进行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时应首先选择国内外已上市相同剂型的市场主导制剂为标准参比制剂

C 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试验设计,两个试验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药物的10个半衰期

D 整个采样期时间至少应为3~5个半衰期或采样持续到血药浓度为Cmax的1/10~1/20

E 服药剂量一般应与临床用药一致,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最好为等剂量

22. 关于单室静脉滴注给药的错误表述是

A k0是零级滴注速度

B 稳态血药浓度Css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

C 稳态时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恒定不变

D 欲滴注达稳态浓度的99%,需滴注3.32个半衰期

E 静滴前同时静注一个k0/k的负荷剂量,可使血药浓度一开始就达稳态

23. 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

A 溶解度改变

B 分散状态改变

C 粒径变化

D 颜色变化

E 潮解

24. 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特点的错误表述是

A 生物技术药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或多肽类药物

B 临床使用剂量小、药理活性高

C 在酸碱环境或体内酶存在下极易失活

D 易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多为口服给药

E 体内生物半衰期较短,从血中消除较快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25. 粉体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称为 A B C D E

26. 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称为 A B C D E A.±15% B.±10% C.±8% D.±7% E.±5%

27. 1.0g及1.0g以下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 A B C D E

28. 1.0g以上颗粒剂的装量差异限度是 A B C D E

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B.硫酸钙 C.微晶纤维素 D.淀粉 E.糖粉

29. 黏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硬度,但吸湿性较强的辅料是 A B C D E

30.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黏合剂”使用的辅料是 A B C D E

31. 可作为黏合剂使用和胃溶型薄膜包衣的辅料是

A B C D E

A.普通片 B.舌下片

C.糖衣片 D.可溶片

E.肠溶衣片

32. 要求在3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

A B C D E

33. 要求在5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

A B C D E

34. 要求在15分钟内崩解或溶化的片剂是

A B C D E

A.18g B.19g

C.20g D.36g

E.38g

35. 某药的置换价为0.8,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0.16g的1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

A B C D E

36. 某药的置换价为1.6,当制备栓重2g、平均含药0.16g的10枚栓剂时,需加入基质可可豆脂

A B C D E

A.硬脂酸 B.液体石蜡

C.吐温80 D.羟苯乙酯

E.甘油

37. 可用作乳剂型基质防腐剂的是

A B C D E

38. 可用作乳剂型基质保湿剂的是 A B C D E

A.醋酸纤维素膜 B.硝酸纤维素膜 C.聚酰胺膜 D.聚四氟乙烯膜 E.聚偏氟乙烯膜

39. 不耐酸、碱,溶于有机溶剂,可在120℃、30分钟热压灭菌的是 A B C D E

40. 适用于弱酸、稀酸、碱类和普通溶剂滤过的是 A B C D E

41. 用于酸性、碱性和有机溶剂滤过,并且可耐受260℃高温的是 A B C D E

42. 具有耐氧化性和耐热性能,适用于pH值为1~12溶液滤过的是 A B C D E

A.维生素C104g B.依地酸二钠0.05g C.碳酸氢钠49g D.亚硫酸氢钠2g

E.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上述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中 43. 用于络合金属离子的是 A B C D E

44. 起调节pH的是 A B C D E 45. 抗氧剂是

A B C D E A.5:2:1 B.4:2:1 C.3:2:1 D.2:2:1

E.1:2:1 干胶法制备乳剂是先制备初乳。在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46. 植物油:水:胶 A B C D E 47. 挥发油:水:胶 A B C D E 48. 液体石蜡:水:胶 A B C D E A.洗剂 B.搽剂 C.含漱剂 D.灌洗剂 E.涂剂

49. 用于清洗阴道、尿道的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50. 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黏膜的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51. 专供涂抹、敷于皮肤外用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52. 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的液体制剂是 A B C D E A.1天 B.5天

C.8天 D.11天

E.72天

53. 某药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0.0096天-1,其有效期t0.9是

A B C D E

54. 某药的降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常数k=0.0096天-1,其有效期t1/2是

A B C D E

A.界面缩聚法 B.辐射交联法

C.喷雾干燥法 D.液中干燥法

E.单凝聚法

55. 在一种高分子囊材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囊材溶解度而凝聚成微囊的方法是

A B C D E

56. 从乳浊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

A B C D E

57. 通过在分散相与连续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生成微囊囊膜以制备微囊的方法是

A B C D E

A.明胶 B.聚酰胺

C.脂质类 D.聚维酮

E.β-CD

58. 适用于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

A B C D E

59. 适用于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的载体材料是

A B C D E

60.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包合材料是 A B C D E A.醋酸纤维素 B.氯化钠

C.聚氧乙烯(相对分子质量20万到500万) D.硝苯地平 E.聚乙二醇

61. 渗透泵片处方中的渗透压活性物质是 A B C D E

62. 双层渗透泵立处方中的推动剂是 A B C D E

A.长循环脂质体 B.免疫脂质体

C.半乳糖修饰的脂质体 D.甘露糖修饰的脂质体 E.热敏感脂质体

63. 用PEG修饰的脂质体是 A B C D E

64. 表面连接上某种抗体或抗原的脂质体是 A B C D E A.肝脏 B.肾脏 C.肺 D.胆 E.心脏

65.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 B C D E

66. 吸入气雾剂的给药部位是 A B C D E

67. 进入肠肝循环的药物的来源部位是 A B C D E

68.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A B C D E

69.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 B C D E

70.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前停止滴注给药的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 B C D E

71. 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 B C D E

72.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时间关系式是 A B C D 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