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管道缺损状况量化评价研究

2020-05-13 来源:步旅网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管道缺损

状况量化评价研究

摘要: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近些年出现雨水径流污染的现象,这也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河道等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污染还会继续加重,所以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形成径流,往往会聚集一系列污染物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平衡。由于很多排水管道出现缺损状况,导致雨水径流污染现象加剧,因此要继续展开修复、完善工作,以此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本文会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排水管道缺损状况量化评价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排水管道;量化评价

引言:一般来说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大多会有排水管道来引导雨水进入地下,不过由于出现严重的缺损状况,所以才引发污染的问题,因此在控制污染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排水管道缺损进行修复,这也是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也可以针对雨水径流污染的源头进行控制,通过治理与工程性方法相结合,有效改善城市中的生态污染问题。不过由于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同,排水管道缺损状况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要以排水管道的修复为主,确保城市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一、城市雨水径流特征与污染控制思路 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现状

由于我国很多城市河网众多,并且具有较多的河道,这就导致容易造成河道污染,尤其是流速相对缓慢的河道,雨水排入河道的过程会相对较短,加上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净化能力,所以才引发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尽管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雨水径流的问题,设置了庞大的排水系统,但由于排水管道缺损状况

严重,雨水径流进入河道的现象短期内无法根除。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缺乏管理,没有相关的政策实施,所以引发雨污混接的现象,目前主要污染以生活性为主,工业性污染占比相对较小,不过仍然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河、湖、库等重要的水资源,因此必须要及时控制处理,以免为水生态、防洪带来影响。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思路

从当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状况来看,主要围绕排水管道缺损展开修复,以此来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这样就能把雨水引入地下,减少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的出现。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针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根据城市区域水面特点、污染特征以及现场条件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更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我国常年降雨量充沛的城市,应该加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一方面减少雨水径流污染,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回收资源。其次要秉承控污优先、强化蓄渗的原则,也就是先解决污染问题,再追求雨水对地下水源地补充,大多数情况下初期降雨是最好的控制时期,必须要抓住这个时间点,提高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二、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方法 1.源头控制

目前在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从源头入手进行控制效果最为明显,也就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降低雨水径流总量,有效改善当下的污染问题。首先可以采用透水化的设计,通过在道路安装透水砖,以此来达到回补地下水的效果,而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也可以采用沥青或透水材料路面,从根本上降低雨水径流量。另外也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化,或其他设施来降低雨水径流量,如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都能消除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增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很多城市都在积极建设绿化,像湿地公园、小绿地等,因地制宜有效治理了雨水径流问题,还能有效美化城市环境一举两得。

2.实施入河

目前很多城市都采用入河的方式处理雨水,尤其在河道水体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轻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多数情况下雨水径流污染,

主要来自初期雨水径流、管网存积物以及雨污混接,由于河道自身进化能力薄弱,因此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现象。当下可以采用实施入河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源头位置展开滞蓄、收集,并持续加大弃流量,再通过末端设施处理,但要根据城市自然河道、湖泊以及入河水量、污染总量控制方案进行设计,确保能够达到水体功能目标。

3.生态地面排水系统

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排水系统是最不能缺少的部分,尤其在雨水径流污染的情况下,应该通过排水系统,有效处理雨水径流污染。目前常见的有敞开式生态地面排水系统,也就是利用干式植草沟、标准植草沟等等,在地表沟渠、洼地种有植被,属于工程性的治理措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雨水径流污染,同时还能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此类生态地面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尤其在雨水经过植草排水沟时,会受到植草滞留、颗粒物沉淀,被植物充分过滤、降解,最终达到降低雨水径流量与污染的目标。

4.末端治理

不同地区在雨水径流污染上,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因为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浓度存在很大差别,例如在工业密集的区域,由于出现冒、滴、漏的现象,雨水冲刷就会形成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其次在城市道路中,雨水径流往往含有轮胎磨损颗粒、建筑材料颗粒以及运输物品泄漏等等,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区、餐饮业聚集区域,往往会造成雨污混接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用末端治理方法,展开系统化的雨水径流污染处理。末端治理主要利用净化技术,充分降低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都是较为常见的治理工艺。

三、排水管道缺损状况量化评价 1.基于视频检测的评价体系建立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管道存在严重缺损问题,不过在维护修复工作中,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这也导致无法对排水管道缺损状况量化评价,所以城市排水

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雨水径流污染发生。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视频检测的量化评价体系,针对排水管道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并将管道缺陷记录在管网信息数据库中,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缺陷进行分级,从而对排水管道缺损进行量化评价。除此之外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GIS信息系统,把存在的缺损呈现到管网图上,这样就能根据实际损坏程度制定修复方法。

2.排水管道常见缺损状况

通过对排水管道进行详细的检测,发现存在较多的缺陷与问题,主要分为结核性缺陷与功能性缺陷两种,一般结构性缺陷包含管道变形、接口错位以及坍塌破裂等,属于较为严重的缺损状况,必须根据缺损展开修复处理,确保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其次是功能性缺陷,此类缺损不是由排水管道损坏造成,向管道堵塞、错位都属于功能性缺陷,只要进行有效处理就能恢复使用。大多数情况下排水系统会采用柔性管道,例如波纹管、塑料管等,这些种类的管道很容易出现变形等问题,不过很少有破损的问题,大多会影响排水管道的功能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修复措施,恢复城市排水系统,有效降低雨水径流污染问题。

结束语

城市河道污染与雨水径流有很大关系,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必须要控制雨水污染现象,因此要加强雨水的有效处理,从而缓解城市河道水体污染,有效改善水资源生态。目前针对雨水径流污染,必须要从源头入手展开控制,也就是把雨水径流污染物在源头进行处理,以此来降低后续的污染程度,另外必须对污染物扩散途径进行控制,这样也能避免造成污染问题。其次要针对排水管道缺损状况进行完善,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入地下,从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出健康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伟. 城市管道系统径流污染排放规律及控制策略研究[D]. 2011. 2.

于涛. 城市雨水径流环境污染控制分析[J]. 房地产导刊, 2019, (6):223. 3.

陈振楼.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与河岸带生态阻控机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4.

4.

张珊. 生物滞留设施对城市雨水径流热污染的削减实验分析研究[D]. 20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