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已经有了很多张名片,其中含金量最高的莫过于“全国文明城市”这张,或者说其他十几张名片都是服务于最后这张文明牌的。
我每次发批评文章后,就会有人来跟我说:“你要维护岳阳的形象啊!”
我回答说:“他们做这些坏事的时候怎么不注意维护岳阳形象,而我批评坏人坏事就成了破坏形象?”因为我就是一个崇尚文明的文明人,内心并不想去毁岳阳的文明形象。 换句话说,文明“形象”究竟跟老百姓的利益能有多大关系?从舆论影响政治的角度说,形象只与官员个人的升迁休戚相关;而真要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采取舆论倒逼的方式也不失为良策。只有这样,“形象”才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扯真正挂上钩。
如此一来,岳阳就涌现了一群不惜毁坏形象”而爱好批评施政得失的人,他们不但有这样的胆量,也有这样的精力,甚至还有一定的专业水准。
如何对待这群爱挑刺的网民,是在岳阳为官的一个技术活。 十多年来,岳阳官员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大致有三种:其一是极力回避,视网民为洪水猛兽。其二是与网民打成一片,要么过于黏糊,以兄弟相称;要么动用权力打压,是真的打
架打成了一片。其三是若即若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把问题解决在网下,而不至于在网上隔空喊话。
由于部分官员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官本位思想冲昏头脑,因而采取上述前两种方式的居多。即便采取第三种若即若离的方式,也并非科学有效,因为总还会遇到一些网下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客观地说,任何执政者在舆论场都会处于劣势。因为不管你如何施政,只要做事就会存在纰漏,而批评者却能站在不同角度挑出毛病。相对而言,当一个批评者会比做一个施政者更加轻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网民能够大放厥词而官员只能谨小慎微慎之又慎的缘故。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把网民与官员的关系从根本上对立起来,因为批评者与执政者原本就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他们谁也消灭不了谁。问题只在于,如何将他们之间的矛盾控制在一定的阈值,不会造成矛盾激化,避免形成事实上的更大伤害。近日读到一则河北涉县网民发帖食堂价高饭难吃被刑拘的新闻,我才深感岳阳的文明水准还是略高于部分民智未开的地区。岳阳的官员也不是没有动过刑拘网民的念头,在过去的很多次网络事件中,只能说他们是“刑拘网民未遂”。
之所以“刑拘网民”这种事最终没有发生在我大岳阳,并酿成影响全国的风波,一定程度上还是因为岳阳的文明程度确实提高很快,其中最重要的是官员视网民为寇仇的心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
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网络语境下,我们可以把孟子的这段话置换成:
“官员之视网民如手足,则网民视官员如腹心;官员之视网民如犬马,则网民视官员如国人;官员之视网民如土芥,则网民视官员如寇仇。” 身在岳阳,网民也应有一定的幸福感。你看红网岳阳论坛,哪一天没有类似于河北涉县反映食堂价高饭难吃的帖子出现?如果像河北涉县这么抓人,岳阳恐怕要专门为网民再修一座监狱才装得下。
以笔者的理解,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只需要看看这个地方如何解决官员与网民的争端即可。如果一个地方对“黄赌毒黑”置若罔闻,却把警力部署在群众的嘴巴上,那就已经偏离文明很远,而是未经开化的荒蛮之地。所幸的是,岳阳已经建立起日渐成熟的网民对话机制。比如,岳阳楼区区委政府就在每年的年底邀请部分网民当面提意见。当然,其他县市也有类似对话机制,总算是把网友作为座上宾而不是视其为寇仇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岳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还是问心无愧的,也值得点一个大大的赞!
【作者简介】李格文,男,1978年生,岳阳县人,吉首大学历史系毕业,湖南省委统战部备案“网络意见人士”,业余兼职岳阳市网络文化协会副秘书长、红网时势版评论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