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煤矿水害的防治

2022-06-22 来源:步旅网
黑龙江科学 第7卷2016年2月上半月 HEIL0NGJIANG SCIENCE 谈煤矿水害的防治 刘利勇 (七台河技师学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 摘要:矿井水害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存在范围也非常广泛,从地面到井下都存在水害发生的可能,因此,水害防治非常必要。矿井 水害发生的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为两大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界条件复杂。人为因素也是发生水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复杂 条件下,应当做好防水工作。 关键词:煤矿;水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74—8646(201 6)02—0071—02 中国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家之 不足,故在解放初期老窑突水事故不断,损失惨重。人 一,以矿井而言,从地面到井下都存在着水害发生的可 为因素也是发生水害的重要原因,造成矿井发生水灾 能性,在老矿区,分布着许多老窑(有的是古窑,有的是 近期开挖的老采区),它们大多数都有积水,若不查探 其分布位置,一旦采掘工程揭露,不管积水面积多大, 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们对水害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少数领导的工作不力。第二,业 务人员技术水平不够,防治水害理论研究不深人,探查 都会来势凶猛,并夹杂有害气体,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此 项工作。 1 矿井充水条件分析 1.1矿井充水及其特点 技术落后,掌握规律性分析研究不够。第三,只顾眼前 经济效益,不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乱采乱掘,忽 视安全生产。第四,防治水工程投资力度不够,偷工减 料,忽视工程质量要求。 矿井充水是指水以各种形式进入矿井形成矿井 2煤矿主要防治水技术 水。水进入矿井的形式有渗入、流人、涌人、溃人等,可 2.1地面防治水 分缓慢、急速和突发,前者尚不可惧,而后者往往造成 通道。二者缺一不可。 第一,修建山区排洪渠道和小水库,蓄洪拦水,把 止地表水倒灌入井。第三,堵废井,填平塌陷井和斑裂, 阻止洪水向矿井内渗漏。第四,排积水,铺河渠防渗层。 意当地气象、水文及地形,要因地制宜。 2.2 井下防治水 矿井水灾。矿井充水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水源,二是 洪水拦截引出矿区。第二,筑坝修堤,抬高井口标高阻 第一,水源多种多样,无非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和 散岩层孔隙中的水称为孔隙水。坚硬岩层裂隙中的水, 称为裂隙水。石灰岩岩溶中的水称为岩溶水。若岩溶裂 隙共存,则称岩溶一裂隙水。第二,通道也是多种多 样,如井筒、塌陷坑、开采沉陷裂隙,工程中的空洞裂隙 (井壁、巷道顶部开挖的松动圈、未封死的各类钻孔), 地下水。而地下水赋存状态和赋存位置各不相同,如松 第五,取直河道或河流改道,减少下渗。第六,施工中注 第一,水体下采煤。水体下采煤要按“三下采煤”规 程中留设防水、防砂、防塌煤岩柱,煤柱尺寸及强度要 求要按规程计算。其关键技术是探测圆采后煤层顶板 的冒裂带高度,留设各种煤岩柱的目的就是不允许冒 裂带高度波及相关的覆岩,包括坚硬基岩和软弱的松 岩层中的孔隙、裂隙、岩溶(节理、断层、陷落柱、暗河)。 矿井充水的分析非常重要,这项工作应从建矿调 查、勘探开始,直到设计、施工、建设、开采贯穿于整个 散层。第二,老空水防治。由于疏忽大意未坚持探放水 工作的始终。要不断积累和分析各种资料,作为煤矿主 原则而造成老空水害的惨痛教训太多了,一定要牢记。 要经营管理者要懂得运用高科技手段,注意充水因素 第三,岩溶突水灾害。从突水的方向上看,可分为底板 动态的变化,存在着天然和人为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2造成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 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不外乎自然和人为两大因 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界条件复杂,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煤矿在底板突水灾害中,由于断层因素而发生的 突水约占80%。另外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气象因素变化 突水(由下向上)、侧方突水、顶板突水3种。防治的关 键技术有: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承压水上采煤时, 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三下采煤”规程和《矿井防 治水条例》,探水和留设相应的防水煤柱。加大排水能 力,确保防水设施的正常使用。了解防治底板突水的先 进理论和探查、防治技术。 3防治水技术 差异很大,加上采煤历史悠久,古窑、小井星罗棋布,且 2-无分布图纸资料,探查其准确位置十分困难,而且手段 收稿日期:2015一l1—20 (下转第75页) 作者简介:刘利勇(1981一),男,黑龙江七台河人,讲师,主要从事采矿专业教学与研究。 71 化发展,满足我国教学信息化改革要求。 学无止境,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同样如此,不论取得 什么样的成绩、掌握了何种教育内涵,都不能停滞不前,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为技术发展、应用增添活力,才能 够为教育事业寻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标。社会是发展进步 “融合”不是应用,它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 互促进,互为补充。信息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和 进步,教育教学也为信息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培 养人才,技术应用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带动教育, 这是一个知识循环过程,是教育结构改革的真正原因, 只有不断为教育事业注入活力,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 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不断壮大我国人才队伍。我国 教育学者就曾指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就是一味的强 调技术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细枝末节,并未触及教育 的,教育信息化也不能停留在某一阶段,教育教学与信 息技术是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要求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带动了教育教 学的革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带来 了极大的便利,是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一大助力,是提高 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真正渠道。 根据党中央的“十二五”教育工作任务,我们能够 结构改革的本质。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提高自身教育 教学思想高度,不仅要善于信息化技术应用,同时还能 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性,教育 信息化首先就是要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信息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落实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当 中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化资源优势丰富学生的学习 内容,提高教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动信息技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程度,通过建立“名师课堂、专 够使其融人到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 息化改革,更好地完成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建立 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运用人本思想,掌握“信息技术与 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深层含义。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当中教与学的研究 思路 题课堂”等方式增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建立信息化课堂 学习交流平台,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贯彻 经长期实践经验总结,教育信息化切忌一味的喊 口号,大搞教育硬件改革,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实际应 落实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重点强调网络 用,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 数据应用载体,重视对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争取做到教 果不能持之以恒,教学成效也会差强人意。因此,我们 育培养人才,人才发展科技,科技带动教育,更好地推 应当放眼世界,从教育整体考虑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与学的主战场,全面落实信息技 活动中接触到现代化信息技术,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动 态,不断提升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在教育教学改 动我国社会主义科技长期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使我 国尽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大国,占据科技领先地位。 术在教与学活动当中的应用,使师生能够在日常教学 4结语 建立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教育信息 化未来的唯一渠道,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 革的过程中要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在现有的教育教学 展的主动力。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投身到教育教 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技术、应用。根据社会需求和 学研究中,以便于更快更好地建立教学互动交流模式, 学习者需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利用现代化信息 手段不断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只有从  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重视 参考文献:完成教学结构变革。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作 [1]曹会云.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02):192. 用,增强学习者的切身体验,寻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相融的意义,找到二者的融合点,做到信息技术与教 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够真正帮助我国不断提高教 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 (上接第71页) 防治水技术可以概括为防、排、探、放、疏、截、堵7 [2]李金洲.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电 教(下),2012,(12):39-40. [3]罗乐.网络通讯环境下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J].软件导刊 2012,(08):241. 隙带,加固底板等。  个字。防即井上下设防水栏及防水措施。排即井下排水 参考文献:设施和排水能力。探即井下探水(包括物探和钻探)。放 即对老空区积水、可疑水源放水,或超前放出顶板水。 疏即疏水降压或疏干有害含水层。截即留设各种防水 煤柱,阻隔有害水源。堵即注浆堵住出水口,或加固裂 [1]揣文峰.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安全管理[J].煤炭技术,2003.,(02):95. [2]王贵新.道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2,(11):92. [3]林桂艳.水文地质视角下的矿山地下水分类分析[J].科技风,2009,(05):16 [4]袁长青.矿井水患的防治[J].煤炭技术,2007,(07):83. [5]王林.浅谈矿井突水原因与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2,(03):47.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