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椭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

2021-05-27 来源:步旅网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霞浦一中 程玲芝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选自湘教版选修2—1第二章第一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的基础,它的学习方法对这一章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直接影响其他圆锥曲线的学习,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和范示。同时,也是求曲线方程的深化和巩固。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重点难点

(1)重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难点的关键在于抓住“如何建系”与“如何化简方程”两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从知识上看,要理解椭圆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从技能上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能提升用坐标法,即以坐标系为桥梁,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通过经历推导椭圆标准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折纸画椭圆的数学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增强探究意识;

由于坐标系选择的灵活性与根式运算的复杂性,在寻求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三、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直线与圆的知识,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探究点的轨迹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这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另一方面.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这一模块内容学习的时间不长、理解掌握的程度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些困难。具体可能会表现在对用坐标法解决轨迹问题的

具体步骤掌握不到位及在方程化简方面方法选择不当,所以从研究圆到椭圆,学生思维上会存在一些障碍。 四、教法学法

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当人感到好奇或者疑惑时,自然会去探究;

以及合作学习理论:合作探究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生成性质的认识。采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

1.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式讨论 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五、教学程序

下面我重点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一共有七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认识椭圆

上这节课,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引题才能更加自然,贴近生活,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选择的情境1是展示全民关注的“嫦娥一号\"的运行轨道图片.并适当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情境2 展示一些生活中椭圆形物体图片如硅藻在显微镜下的形状,我们新一中的操场跑道。还有一些实物如手中的鼠标等等

设计意图:1.通过这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2.让学生感受到椭圆的存在非常普遍,小到微观世界,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建筑物的外形,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动手实验,亲身体会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我没有采用教材中利用机械画法直接抛出椭圆定义的方式,而是设计一个折纸游戏,具体步骤如下: 1.在⊙F1内取一定点F2

2. 在⊙F1上任取一点P1

3.白纸对折,使P1和F2重合,并留下一条折痕 4.连接P1和F1,并延长交折痕于M1点

5.在⊙F1上任取其它点,重复步骤3,4若干次 点列M1,M2,M3‥‥‥形成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巡视,帮助困难学生)5分钟后,用幻灯片展示学生成果.大部分学生可以折出椭圆图形(出示折纸),但还需指出点式作图问题,取点越多,所作图就精确,要想知道正确答案,我们就只有取遍圆周上的所有点,但这非人力所能及,我们还是请计算机来检验结果。(用几何画板把折纸活动完整体现出来,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只展示动画过程)

设计意图:一是吸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实践,为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做准备.

(三)归纳定义,完善定义

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我继续提出:我们已经从折纸实验中获得椭圆的观形象,但这还不够,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如果我们还能用一个数量关系来刻画椭圆上动点的属性就更好了。让学生奇数排向后,四人为一组讨论得出椭圆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 (R为⊙F1的半径)(解说)

再由学生用文字语言描述上述式子,归纳椭圆定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不断引导他们逐步加深理解并完善椭圆的定义,如学生容易忽视,教师应结合图形引导中学生得出:常数不同范围下的不同轨迹

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合作下,定义的形成已是水到渠成。

(四)合理建系,推导方程

例:已知点、为椭圆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且,,其中,求椭圆的方程

1.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及圆的标准方程的得出过程 2.提问:如何建系,使求出的方程最简?

仍按原来的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研讨结果.(这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探究、推导、比较、交流)。我想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建立几种常见的坐标系,并在不同建系下,列出关于x,y的等式。我举一种方案讲解 如: 首先得到①

O y M x 事实上已是椭圆方程,但由于它不符合数学简洁美的特性,因此需要化简 (化简上式是本节的难点所在,通过课堂精心设问来突破难点:它们都含有两个根式,如何化简这种方程?是直接平方好还是移项后再平方好呢?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种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 最后能得到②

②式虽比①式简单,但还是没有达到数学美的最高境界,故用变量替换:

得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式的讲解,加强学生在数学形式下的思考和推理训练,明确每一步运算的意义,作用和所以要这样做的原因. 3、对比几种不同建系法对应的椭圆的方程:

最后经过分析、比较不难得出坐标原点选在椭圆的中心时得出的方程形式最简单,这样的方程我们把它称为椭圆的标准方程。再让学生观察椭圆图形及其标准方程,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两种类型椭圆的异同点. (五)初步运用,感悟新知

(1)求下列椭圆的焦点坐标,以及椭圆上每一点到两焦点距离的和(课本P33) ① ② ③(学生口答完成)

设计意图:从基础入手,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即掌握两种类型的椭圆方程的异同和根据标准方程判断焦点位置的方法(看大小).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课本P34)

①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是F1(-3,0)、 F2(3,0),椭圆上任一点到F1、F2的距离之和为10 ②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椭圆经过点(3,2)。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的两个小题,让学生明白,在求椭圆标准方程时,首先要判断焦点所的位置,也是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对标准方程中a、b、c 的关系的掌握. (六)小结归纳,提高认识

以学生为主体归纳本节所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个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训练,巩固提高

1.课本第40页习题1第1,2,4题

2.课后思考题:回顾折纸过程,若点F2取在⊙F1上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若点F2取在⊙F1外,则动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课本习题来反馈知识掌握效果,巩固所学知识⑵题设计成选做题,是为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也为下面的双曲线学习埋下伏笔。 附: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为了美观,我选择以下板书设计 六、评价设计:

对于评价,我的理解是评价不仅仅是作业的对错,考试成绩的高低,评价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它应该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一面镜子。为此,我制定了两类评价表,通过

学生学习综合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学生综合评价表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以改进教学。根据以上两类评价表的反馈信息,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的进行小结和点评,并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分层次

学生学习综合评价表 学习内容 学习态度、学习 班级 内容 等级 1、课前积极预习,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姓名 本人评价 学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组织引导学生解决存在问题,进行教学调节。具体细则附后. 七、设计感想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上本节课前本人阅读了大量圆锥曲线的知识,对各种不同的椭圆定义引题进行了分析比较,最终采用了以折纸形式引入,充分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设计过程仍遇到很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圆锥曲线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如何用几何画板将纸张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等。如何加以改进,这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反映了我在新课程面前的不足,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蜡烛,而是明灯、航标,照亮学生指明方向,同时也照亮了自己;认识到新课改的成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不足之处,敬请指导,谢谢! 评价设计:

方法、学习过程及学习收获。 2、围绕课堂主题主动提出问题、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 3、有参与意识、积极参加课堂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参与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等 5、课后与同学,老师的交流学习 6、作业情况 7、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情况 8、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或向同学提出问题的情况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表 授课内容__________班级_______时间___ _总分__ ___

对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认识 同学综合评价和建议 教师的评价和鼓励 综合评定意见 评价项目 评 价 指 标 1。 明确、具体、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和学分值 5 得分 教 学 目 标 (15分) 生实际,能与具体活动内容和方式相联系。 2. 目标意识强,能从目标出发及时恰当地调控教学,并注意生成目标的达成。 3。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5 5 教 学 过 程 (共70分 ,每个二级 指标均为14分) 有效互动 自主参与 1.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在“做中学”。 2。学生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参与时间达到一定要求. 1。 师生平等地对话、沟通,教师较好地发挥了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7 7 7 组讨论、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1、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精确、经验建构 简约、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与交流数学内容。 7 7 6

2. 学生能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并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 学生获得了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情感体验 2。 学生能有效地进行感悟体验,在感悟体验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和精神品格的提升。 3。 学生积极地提问、质疑,有独到见解,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创新个性得到发展. 1.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回顾总结. 自我反思 2.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 3.学生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会,有的能检查利弊得失,说明改进意见。 1.教师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能依据目标有效地指导、启发、调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条件保障 (15分) 2。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讲解、提问、指导语规范得体。 3. 教师教学技能娴熟,教法灵活多样,能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能从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组织和实施教学。 7 4 5 5 4 5 5 5 5 5 今后应重点 改进的地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