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2020-07-23 来源:步旅网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 级 任教老师 八年级 王建卿 班 级 班级人数 三班 55 本章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强调建模思想,关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此,教科书设计继续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教材分析 模式,首先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然后探索其各种解法,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学生分析 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解法和应用等。可引导学生由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入手,归纳总结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院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将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熟悉应用意识。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院一次方程组,能根教学目标 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3、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4、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并会解简单的二元教学重点 一次方程组,会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分析实际问题的题意,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建议 1、 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并可引导学生思考列方程时如何寻求等量关系; 2、注重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3、 注重化归思想的渗透,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其本质是“消元”。“消元”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化“二元”为“一元”,体会“消元”的本质; 4、 对具体方法进行恰当的比较与评判。教学中,可能有些学生仍习惯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关系与特点,让学生自主地作出选择。 教学实施 序号 教学内容及活动 谁的包裹多 课时 资源与 媒体 √ 题7.1 书223页,习解二元一次2 方程组 2课时 练习、作业与考核 书218页,习1 1课时 题7.2 书228页,习题7.3 3 鸡兔同笼 1课时 √ 书230页 书233页,习4 增收节支 里程碑上的5 数 二元一次方题7.7 6 程与 一次函数 题7.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带人消元法、加思考 与 注意 减消元法、图象法,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为一元。应用方程组解决时间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同时注意检验解的合理性。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题7.5 书236页,习 题7.6 书240页,习√ 书243页,习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