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研究——基于责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0-11-09 来源:步旅网
December.2016N0.6 Volume 151

GUIYANG SHIWEI DANGXIAO XUEBAO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2月第6期总第151期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研究

基于责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

王鑫王政敏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81;贵阳女子中专,贵州贵阳550005)

[摘

]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实质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诉求,相互博弈,寻求“共贏”的

一个动态过程。促进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健康运行的关键是校企利益共同点的生成与发展,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质是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体现。文章通过对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及利益共生关系分析,探究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的路径构建,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以及利益分配提供借鉴。

[关健词]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利益主体:共生关系;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719.20 文献标识码:A

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低下长期制约着西部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在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了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的需求,职业教育顺应成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战略 重点和实现经济跨越的重要支柱。而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职业院校除自身起步晚、起点低、自我发展能力弱、 社会服务能力欠缺因素外,还受自然环境、历史因素、 文化状况、思维观念等影响,特别是政府教育经费的 投入,生均经费的拨付、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习条 件、政策环境、体制机制、法律保障等,严重制约西部 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如何打破这一瓶颈,让 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于地方企业、支撑地方经济建设, 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国同步小康发 挥作用?只有开放办学,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创新 育人模式,依托行业、企业合作育人才能破解难题,克 服困境。

文章编号:

1008-780X(2016)06-0058-05

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运行现状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发 达地区已尝试捆绑式、互惠互赢深度合作。贵州的职 业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合作模式,如“企业配 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模 式以及公私合作模式(PPP)项目、股份合作制、嵌人

式、订单培养、定向双元式、职教集团”等,部分已见成 效。但这些运行模式从观念到实践几乎处于校方主导 合作,企业被动应付或临时安排局面,无长远人才培 养目标和合作机制;双方合作只停留于培养体力劳动 为主的技能操作工层面,缺乏对学生技术能力和职业 素养的培育,离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标“建立可 持续发展校企合作良性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优化组 合,最终将职业教育资源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 的动力,实现办学效益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与区域经

[收稿日期]2016--02

[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研究——

U

题编号:2015B210)的研究论文。[作者简介]王鑫,女,贵州遵义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王政敏,男,遵义道寘人,贵阳女子中专

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音乐教育。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课

济和谐共生”相去甚远。

其根源在于校企合作缺乏“一定共生环境'合作 运行中“利益各方无法找到利益均衡点 '要在职业教 育经费投入不足、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基础设施 设备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 才培养质量与层次,实现从学校单方利益主体向校企 双赢和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发展,只有政校企 联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市场发展大胆整合社 会资源,从深层寻求校企共同主导、多方共同参与,依 法依规办事的育人环境才是唯一出路。

二、责阳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及利益 共生关系分析

2012年,贵州省为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出台 了《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从基础设 施、师资队伍、办学模式、资金等10个方面出实招,为 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克服新组 建院校出现的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以及教学资源 匮乏、人员思想复杂、社会服务能力低下等困境,紧抓 历史机遇和政府政策支持,立足工业强省、城镇化带 动两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需要,高度融人区域经 济,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将专业建设定位为轨道交通、 城乡规划建设、财政经贸与信息技术三大省级专业群 和食品药品与化工、装备制造、旅游与航空服务三大 学院特色专业群,用改革创新思维和举措,开展政校 企深度合作,联动打造以研促教、实践育人的共生环 境。从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 校企职业文化、技术创新研究五个层面加强校企深度 融合,在实践中形成了“三方联动、四个共同、五种模 式”的创新发展机制和“校企融合”特色办学模式,推 动了学院后起勃发。

(一)校企合作实践模式

1. “行业+企业+学院”的轨道交通分院模式学院与成都铁路局、中铁总公司、贵阳城市轨道有限公司、南车集团等企业合作组建了西南地区唯一 的轨道交通分院,打造集教学、实习、培训、就业为一 体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平台,呈现出了“六高两大”态 势(学生报到率高、校企融合度高、中高职衔接度高、 技能鉴定通过率高、就业质量高、社会满意度高;大联 动、大辐射)。

2. “园区+特大型企业+学院”的磷煤化工学院模式

学院与息烽县政府、市科技局、特大型国企开磷 集团按照“政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合作研究”原则,以 股份制合作形式,在开阳县开磷集团建立了磷煤化工 学院。此外,正在息烽县磷煤精细化工基地投资两个 亿建设学院新址。学院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到教育教 学环节,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下实习教学模式”,已 取得成效;从专业到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等 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到“课堂开在车间、技术能手 当师傅,产学研结合、教学做一体”;学生人校即享受 企业员工待遇,毕业后定向开憐集团就业,为特大型 国企储备了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贵州省“校企合作办 职业教育”的典范。

3. “园区+支柱产业+学院,,的装备制造分院模式学院与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河区政府、中航工业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装备 制造分院,成立了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小 河区政府、学院、西工集团三方投资改造教学条件,在 小河西工集团建立了培训基地,可以满足700余名学 生同时开展专业实训和实习,为正在打造千亿元产值 的小孟工业园区培养装备制造一线高技能人才。此 外,分院还根据小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需求开发专 业,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还在小孟工 业园内奇瑞万达客车、中煤盘江等大型企业聘请40 余名一线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分院以“园中 校”和“校中厂”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产业园区 +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典型案例。

4. “企业+大学+学院”的食品药品生产与检测

分院模式

学院以生化工程系为基础,依托食品药品检测中 心,与台湾中州科技大学、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贵 阳德昌祥药业有限公司、贵州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共同组建食品药品生产与检测分院,打造集教学、培 训、鉴定、科研四位一体的职业技术教育平台和食品 药品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特别是选派学生到台 湾中州科技大学进行专业研修,开阔了视野,拓宽了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

5. “企业+学院”的“校中厂”模式

学院引人贵州璞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移动 集团贵州分公司、贵州明师明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重庆德克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贵阳食品药 品检测中心,共建一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专业合

作项目班。把企业设备、技术部门、管理制度等引进 校园;把企业文化引进课堂,企业技术人员请进教室, 企业案例编进教材,实现了课程对接岗位,专业对接 产业。特别是与“贵州璞拓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建 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为学院提供19台价 值1000余万元的精密数控机床,在满足了学生专业 实训同时,向中航154、183、航天科工、航天控制等高 端装备制造业配套加工各类精密零件和数控机床维 修服务,先进的加工技术让学生在生产性实训中得到 了全面锻炼。

(■~~•)利益共生关系分析

1.利益成员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上述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中,相关的利益主体 是学校和企业,但利益相关者却包括政府部门、学校、 合作企业、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其他学校及行 业协会,他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利益链条,其中每一 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分别表现为(见表1):

表1

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

利益相关者

利益要求

学校

办学资源、学生实训、学生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教学质量、办学效益

合作企业

企业发展、利润、专业技术过硬且忠诚企业的员工、员工培训、技术服务、产品研发

政府部门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就业、税收、区域经济发展

教师领导信任、事业发展、待遇提升、价值实现学生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就业机会、可持续发展家长学生安全、良好环境、技能提升、就业期望、美好未来

其他院校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相互模仿、共同发展社会公众

舆论影响、实用人才、区域发展、经济发展、公众就业

行业协会

区域发展、行业发展、校企合作、转型升级、指导地位与价值体现

由此可知:校企合作作为一个利益相关体的聚 和,在具体运行中各利益相关者自然将产生利益诉求 和冲突,并经过博弈实现其均衡。如果合作处于理想 状态,作为不同的利益诉求方将提供有利于对方的服 务;如果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在为对方提供支持、服务 的基础上,自己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时,共同利益

就能实现,合作就可深人;如果彼此利益不能求得一 致,相互行动自然无法统一。所以,利益链条上的各利 益成员之间的关系实质就是各方利益博弈和均衡的 过程。这就是利益机制形成的核心。

2.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保障利益需求的实现

学院以“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培养高素质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立足点,按照“校企合作、实践育 人”办学模式,建立与企业合作紧密、模式多样的联 盟,共谋发展,共享资源,互利双赢,已形成校企融合 办学特色。其中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最具典型:2011年 通过政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习基地,2012年与贵阳 德昌祥药业有限公紧密合作,采用企业冠名班、订单 式培养模式,共建“德昌祥实验班”,构建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固体制剂制备》的项目 课程教学中,引入公司主打品牌板蓝根颗粒剂、妇科 再造丸、维c银翘片、克咳胶囊等药品的制备工艺流 程:其中工作指令中制剂处方由固体车间主任提供, 工作任务分析由教学团队一起完成,制备所需药材由 德昌祥药业提供;在制备过程中学院专职教师组织教 学,固体车间QC参与教学过程,质量检查项目与企 业项目同步,QC与专职教师一起对产品结果进行检 查和分析,将工学结合贯穿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参 与实践,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 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有机衔 接。同时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与中山火炬职院、德 昌祥药业公司等,校企合作共建“医药产品研究工作 室”,正在开展沉香研发及产业化服务平台 (20123A362)、凉茶常用药材鸡蛋花活性成分及质量 标准研究(20123A371 )、蓝孔雀催乳素原核表达和生 物活性初步研究(20123A367)、栽培土沉香活性成分 的动态变化研究(20123A375)、LC-ICP-MS联用技术 在凉茶药材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肽指纹图谱技 术在燕窝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等多个项目。在《药 品含量测定》项目课程中,通过组织对凉茶药材含量 测定的教学,学生为《LC-ICP-MS联用技术在凉茶药 材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 据,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终生受益。这种 趋于“校企一体”、双主体型、互动性强的合作模式,从 根本上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教 学一科研一开发一应用”四位一体、利益需求主体互

利双赢,保障了多方利益需求的实现。

三、校企合作利益机制构建路径

通过调研得知:无论是东部沿海,还是西部少数 民族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利益机制, 实质就是校企合作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利 益诉求,相互博弈,寻求“共赢”的动态过程。贵阳职 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践模式充分证明,在西部少 数民族地区要想建立一个“合作紧密、互惠互利、协 同创新、共谋发展”的校企合作战略联盟机制,更加 需要创设利益、平衡、保障的内部机制和创造良好导 向、约束、激励的外部机制,让利益相关者处于一个 良性的共生环境,才能找到“多方共赢点”,保证利益 链条环环相扣。在利益机制构建上必须考虑“利益观 念的导向性、利益激励怎么驱动、利益诉求如何协 调、利益关系的保护”四个主要层面。同时保证各合 作主体在互利共赢前提下,以“利益最大化”为标尺, 完善利益机制,才能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具体实施路径为:

(一) 明确共同利益,增强双方利益兼容

在校企合作利益相关体中,企业作为营利性组 织,经济利益才是合作的原动力,而学校的目标是人 才培养的质量,不能单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合作效 益。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必须改变过去的狭隘观点,合 作理念从单纯的校方利益主体向校企双赢和学校、企 业、学生、社会多赢发展。合作范围要考虑实训实习、 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合作 研究、技术创新等,总之从长计议,关注企业利益,寻 找利益契合点,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发展战略的高 度长远考虑,认识校企合作的需求点,培植双赢合作 基础,尤其让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储备和管理以及技 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必须感受到合作对它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并借助政府力量,构建合作利益平台, 用政策激活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

(二) 搭建管理平台,协调双方利益矛盾

校企合作越向纵深发展,双方矛盾和冲突就不可 避免。如处理不当,利益不能求得一致,就会使合作不 成功。但实质上双方矛盾并非对抗性,通过协调方式 就可解决。在目前校企合作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备,校 企合作相关条列、制度缺乏的情况下,从双方合法效 益考量,建立制度化的协调途径,是保障合作双方利 益最好的路径。

(三) 引入中介组织,畅通双方利益诉求

介于学校与企业在价值观念、管理体制、工作方式、组织文化、利益需求等存在差异性,在合作中缺乏 监督、评价与考核体系,使合作沟通困难导致冲突,当 一方利益诉求需表达时,却因信息不对称找不到表达 途径,致使矛盾无法解决甚至激化。国外成功经验和 国内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引人中介组织是畅通诉求 渠道的最佳选择。好处在:第一,使校企双方有了制度 化、规范化的利益诉求平台,能通过公开渠道保障利 益诉求;第二,可规范、引导、监督合作主体行为;第 三,可以对校企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甚至推广。

(四) 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双方合法行为

要规范校企双方合法行为,法律法规是最好的权利约束手段,激励政策成为最好的良药。虽然《职业教 育法》已经规定了行业、企业,企业与学校的依存关 系,但没有明确界定政府、学校、企业在合作中的责权 利、行业的指导权限,没有理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没有任何的激励措施及办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 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 设规划》出台,标志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 成,产教融合机制基本构建,但就各级政府出台的政 策中,仍宏观性居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欠缺;而 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校企双方微观层面的需求,因人 才培养模式来自实践,都是具体可行的方案,执行较 为困难。目前就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的评估只是 针对学校办学质量,合作企业约束乏力,导致合作 无稳定性和可控性。所以要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 企合作走向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 规,完善制度、标准,确定法人主体责任,规范利益主 体间责、权、利关系,明确参与者合法地位。

四、结论

第一,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校企合作中的发展障 碍,改善合作中存在的浅层次、松散型、短期性问题, 关键靠政府政策法规强力引导,行业协会有力支持, 学校、企业积极参与;最为迫切是建立合理调整校企 合作关系的运行机制。

第二,构建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前提是确定利益主 体合法身份,关键在打造校企合作利益链,重点建立 健全校企合作约束机制。而促进校企合作利益机制健 康运行的关键是校企利益共同点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完善的校企合

作利益机制,政府和学校是关键。政府建立了良好的 市场秩序,学校真正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能力,受利益 驱动的企业就自然主动找上门来。此时外部机制被弱 化,利益机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校企合作、互利共赢

长效机制的建立就水到渠成。

------an Analysis based on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Mode of Guiyang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ang Xin Wang Zhengmin

(Guiyang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Guiyang Guizhou, 550081 ;Guiyang Woman’s Vocational School,Guiyang Guizhou,550005)Abstract: The interest mechanism of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is virtually a dynamic process where

different parties, based on their interest and appealing, seek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through games. The key to a health development of such mechanism i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utual interest of colleges and corporations, and such mechanis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an analysis on the practice and relations in the cooperation of Guiyang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ute to establish such mechanism, in hopes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concerning interest allocation.

Keywords:practice mode of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interest subject; symbiotic relationship;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est Mechanism of College-corporation Cooperation in Ethic Areas in West Chin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