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积弊之深令人震惊的教育八大“潜规则”

2021-08-10 来源:步旅网
积弊之深令人震惊的 教育八大“潜规则”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教育部门屡发新规,教育顽疾却毫无起色。相反,针对新规旧律,当前中小学教育还形成了多项潜规则,其积弊之深令人震惊,发人深省。

潜规则一:免试就近入学——却争相择校

国家教育部早在1984年就出台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要坚持让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招收跨区择校生。但时至今日,择校现象在各地依然存在。很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入读心目中的名校,有的提早一年就开始活动,有的变相买学区房、外挂户口等,连带影响房地产市场。有些二手房虽然和同类小区只相隔一条马路,但因为圈进某些名校学区范围,往往身价倍增,每平方米能相差2000多元。

潜规则二:择校费名亡实存——且都是“被自愿” 教育部1991年就印发《关于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的规定》,明确“学校不得因学生家长缴不合理的费用而拒绝学生入学”,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教育乱收费责任追究办法》也特别提到,以各种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

“捐资费”、“赞助费 ”的将被追究责任。然而,每每开学之时,这种名义上已经消亡的择校费现象往往“死灰复燃”。

而普通老百姓最痛苦的还在于“被自愿”,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家长们除了花精力托关系,还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学校收了你的钱,你还得感恩戴德,承认是“自愿”捐助的。

潜规则三:叫停奥数——又现希望杯

浙江省教育厅2005年就出台规定,明确规定停止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然而,记者发现,杭州等地市场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奥数培训并没有停止,依然存在。疯狂奥数,停了华杯赛,又出现希望杯。题型类似,老师老面孔,让人产生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潜规则四:禁止以升学率排名——各校却以此争第一 教育部1983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就提到,“只抓考分,只抓少数尖子、忽视大多数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必须坚决纠正”。浙江省教育厅2007年的相关文件明文规定,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学校的名次,绝不允许出现学校按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座位、学号挂钩的现象。

但事实上,最近几年中高考结束,各中学网站上比拼的都是“谁升学率第一”、“谁育出了考试状元”。

潜规则五:不得分重点班——就建创新班

2007年省教育厅的素质教育新规中,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各种类型的“实验班”、“提高班”、“创新班”等。但事实上,各学校分快慢班现象依然存在,无非名目上隐晦多了。

潜规则六:节假日不得违规补课——换个地方继续补 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这一条也明确写在2007年省教育厅的文件里。然而,放眼今年暑假,许多中学都开办了初三和高三补习班。学校开办补习班,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有的让学生写保证书。

潜规则七 :禁止有偿家教——你的学生我来教 最近浙江省政府刚刚向人大提交了一份义务教育条例的草案,里面就提到学校教师在工作日期间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或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在节假日期间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但很多学校老师认为,这事并不可行,有时老师自己也不想补课,可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他家,实

在是盛情难却。另外,为市场需求和掩人耳目,你的学生我来教,我的学生你来教。

潜规则八:不得办全日制培训班——集体易地补课 教育部1988年出台的规定中有“不得以任何借口和任何形式举办全日制升学复习班”,但学生易地集体上培训班的事仍然存在。

面对教育的这种现状,有专家就非常尖锐地指:中国教育之所以沦丧,其根源就是教育的“官”本位思想,是官僚在办教育,而不是教育家办教育,各级学校都成了各级衙门,而不是做学问的圣地。

资料来源:大旗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