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摘要:本文对某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后浇带;地下室;施工缝;沉降差
Abstract: this paper of a building in the basement of the pouring bel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study, and th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lutions is put forward.
Keywords: of the pouring belt; The basement; Construction joints; Settl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一、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业住宅区工程:建筑用地面积:122771.45 M2 总建筑面积为:252565 M2主要功能是住宅182458M2商业9486M2,配套设施面积4489M2本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施工阶段由三幢17层住宅、两幢14层住宅、一幢16层和3幢6层住宅组成。
本项目设有一层地下室,为本体连贯的大型地下室,地下室面积为46584M2。地下室底板、顶板及侧墙均设置后浇带,共分50区段。
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板厚400mm或500mm,后浇带宽1米。底板后浇带加强层高200mm,呈梯形,其下口宽1.6米,上口宽2米,内配钢筋网片Φ12@200双向,与垫层一起浇筑。最后进行防水及其保护层施工。后浇带两边采用快易收口网进行封堵,在底板中间固定止水钢板。后浇带钢筋直通,防腐保护层用掺108胶水泥浆涂刷。后浇带钢筋不断开,并附加钢筋Φ10@500。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墙厚300mm或400mm,外墙后浇带宽1m,钢筋贯通,后浇带两边采用收口网封口,中间固定止水钢板。
顶板后浇带:非人防区顶板厚度180mm,人防区顶板厚度为300mm,宽度均为1米,钢筋直通,并设附加钢筋,后浇带两侧不设止水条。
后浇带形式为伸缩后浇带,浇筑时间一般为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间推后2个月。在浇筑前,被后浇带分断的梁板在本跨内的模板及支架不得拆除,待后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浇筑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地下室后浇带采用水泥掺量10%的SY-G膨胀抗渗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应低于主体
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分析
本项目后浇带形势为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相结合的形势,通过设置后浇带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差异或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
2.1解决沉降差
本项目由于地下室一期施工需完成全部46584M2的地下室施工建设,塔楼设置在地下室上,塔楼部分并将分二期建设,另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考虑施工过程中的荷载加载不均问题和地下室回填和后浇带封闭后抗浮荷载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7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后浇带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时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强度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 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
2.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会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三、 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技术措施。
3. 1、地下室墙、板后浇带留置定位。 1、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湾(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
2、进行底板土方开挖时按设计位置尺寸挖槽;浇筑垫层时将底板后浇带按设计要求进行定位,外墙后浇带沿底板后浇带端头通到顶板标高;楼板后浇带按图纸位置标识在下层混凝土面。如下图(1)
图1后浇带平面布置图
3.2、支撑体系安装
1、安装后浇带止水钢板:止水钢板呈梯形,在安装固定时,梯形的底边应放置在迎水面一侧。
2、底板混凝土浇筑时,为防止水泥浆渗入后浇带处,采取以下施工措施。1)底板保护层施工完后,沿后浇带位置两侧设置50×50mm水泥砂浆反坎;
2)以止水钢板为界限,钢板以下采用快易收口网封堵,钢板以上采用模板支设。模板应按相应位置钢筋间距设置锯齿。
3) 地梁在后浇带处支撑体系选用钢丝网附加钢筋焊接支撑。
3、外墙后浇带两侧安装止水钢板,两侧混凝土快易收口网封口。止水钢板通过短钢筋头与纵向钢筋焊接,此焊接头兼做收口网支撑钢筋。止水带接长位置满焊对接,横向止水钢板与竖向止水钢板交接处也应满焊对接。所有焊接点需保证无漏焊,焊穿。
4、模板支设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两侧,全部采用企口模板支设,梁口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封口。采用独立支撑体系,后浇带处立杆适当加密,并设剪刀撑。后浇带两侧立杆加密处使用单张模板拼设。后浇带处支撑体系通过横杆与满堂架联成整体,在满堂架拆除时,保持后浇带处支撑体系不变,在满堂架拆除后,应对后浇带处支撑体系进行检查,并重新加固,防止两端出现悬臂构件。
5、外墙后浇带利用埋入墙两边的止水螺杆端头作为模板紧固端,模板两侧伸入已浇筑混凝土面不得小于200mm,横向木方间距@500mm。
底板外墙后浇带迎水面钢筋保护层要求50mm,采用50x50mm素混凝土垫块,面筋及内侧筋采用50x100mm木方压条。
如图2所示: 图2
3.3 后浇带保护措施
1 、 底板后浇带临时保护措施
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宜用模板盖住后浇带,防止两侧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滑落或掉进后浇带中,造成后浇带浇筑时的清理难度。或者在两侧底
板混凝土浇筑后,立即派专人清理底板后浇带中的混凝土。
底板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两边混凝土面砌一道灰砂砖反坎,反坎迎水面采用防水砂浆抹面,最后铺设模板,防止异物进入,难于清理。见图3 。
图3
2、 外墙后浇带临时保护措施
外墙模板拆除后,先进行外墙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然后沿外墙外侧砌筑净空为2×0.8米宽的370mm厚砖墙,砖墙表面以防水砂浆收面。再对后浇带处砖墙内外表面进行防水及防水保护层施工,最后进行地下室土方回填。详见下图4.。
图4
当砖墙须在土方上砌筑时,应对该处土方进行夯实,然后浇筑100厚C15混凝土垫层。为加强砖墙的稳定性及其整体性,从底板面开始,每1500设置一道圈梁,最后在砖墙顶部设置压顶梁,共4道。并在砖墙转角处设置370×370mm的构造柱,圈梁之间设置2Φ8拉结钢筋。详见图5 。
图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