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声引导下行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50例

2021-08-22 来源:步旅网
・ 230 ・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年第32卷第2期Chin Med J Metall Indus,April.2015,Vo1.32 No.2 表1 两组不同时点MAP和HR的变化( ±s) 有表面麻醉作用,具有穿透性强和作用持久的特点。本研究 将其涂抹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使导管能接触到的气管 黏膜产生局部麻醉作用,从而减轻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增加患 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 本研究中T:、T。时B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 注:与Tl时比较'a P<O.05;与B组比较,b P<0.05。 <O.05),且明显高于或快于A组(P<O.05)。且A组拔管过 程中呛咳、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表2 两组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率明显低于B组(P<O.05)。本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达克罗宁 胶浆可以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减轻气管导管对咽 喉、气管的强烈刺激,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围拔管期呛 咳、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其机制可 注:与B组比较,a P<20.05。 能与咽喉部及气管内充分表面麻醉阻断了气管导管留置及拔 管所致的伤害性刺激的传人冲动有关 。 3讨论 综上所述,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预处理可以有效减轻围拔 管期的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围 拔管期的安全性和患者舒适度,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推广 价值。 参考文献 [1]罗铁山,钱若筠,黄建成,等.帕瑞昔布钠术前给药对拔管期应 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Ol2,28(2):137— 139. 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常因麻醉减浅、吸痰、气管导管刺激 及伤口疼痛等因素,引起呛咳、呼吸急促甚至躁动,导致心率 增快 lj,血压急剧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等强烈的心血管系 统应激反应,可诱发冠心病或潜在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脑血管 意外 ]。因此寻求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患者围拔管期 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我们常在深麻醉下拔管,或在 围拔管期使用可乐定、乌拉地尔、利多卡因、艾司洛尔、布托啡 诺、地佐辛等药物,这些措施对拔管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的预 防有一定的效果,但各有利弊,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呼吸抑 制、误吸、呼吸道梗阻等。因此,如何维持患者全麻围拔管期 [2] 于向鸿,黄盛,肖建鹏.不同剂量地佐辛减轻全麻拔管期心血管 反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25卜253. [3]李前辉,谢小娟,李海朝,等.复方利多 因乳膏对小儿鼾症全 麻气管插管的影响口].临床麻醉学杂志,2Ol 3,29(7):71O一711. 《收稿日期:2o14—07—28) 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已受到越来越多麻醉 医生的共同关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为局部麻醉药,对黏膜 超声引导下行小儿颈内 静脉穿刺置管术5 O例 齐小冰,郭卫东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内蒙古包头0140i0 先心病患儿手术或其他大手术时,需进行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术中的输血、输液,以提高患儿围手术 期的安全。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时,右侧颈内静脉是最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麻醉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前 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全部患儿采用气管内插 管全身麻醉。患儿进人手术室后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行ECG、 常用的部位之一。成人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成 功率较高。但是tJ,flL解剖标志和颈内静脉位置之间的关系可 存在一定的变异,解剖标志往往欠清楚,因此施行颈内静脉穿 刺置管较成人困难,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 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行深部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被认为可以提 高穿刺成功率和降低穿刺损伤并发症_1]。本研究旨在探讨超 声引导下小儿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应用的可行性。报告如 下。 SpOz、NIBP监测。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 0.05 mg/kg、芬太尼4/ ̄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 0.1 mg/kg,行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氧流量 2 L/min,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2O~25次/分。吸入2 ~3 七氟醚维持麻醉。 l_3穿刺方法~患儿仰卧,肩下垫薄枕,头偏向左侧并低l5 3O。。D组采用便携式二维超声显象仪PHII IPSIV 22多普 勒超声仪,将探头涂上耦合剂后轻柔地横放在颈部环状软骨 水平颈总动脉搏动点及外侧,经二维图象、彩色多普勒超声、 选择择期心脏手术患儿5O例,年龄6月~6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多普勒超声回声信号定位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穿刺针沿超 声探头的中心部位进针,动态二维图象上确认穿刺针刺穿颈 内静脉,回抽见到回血后撤走探头完成置管操作,超声再次确 岁,体重6~19 kg,ASA I级或Ⅱ级,其中男23例,女27例, 其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1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27例,动脉 导管未闭5例。人选患儿凝血功能正常,均无中心静脉穿刺 置管禁忌证。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D组)和对照组(c组)。 定导管位置。C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 管。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 5年第32卷第2期 Chin Med J Metall Indus,April.2015,Vo1.32 No.2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 穿刺次数、穿刺置管时间和穿刺并发症。同一部位连续穿刺 于成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l2]。本文将超声定位应用于小 儿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探讨其可行性。超声成像定位系 统为颈内静脉穿刺提供了一个有关解剖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 全新视角。彩色多普勒超声回声可明确区分动、静脉,同时二 维超声图像可清晰显示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以及穿刺过程 中针体和针尖的显影,预计进针深度,动态显示穿刺针进人颈 超过4次不成功者为穿刺失败。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 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 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静脉的全过程,从而使超声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超声定位 穿刺置管时应使患儿位于头低15~3O。体位,这样可以使颈内 2.1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 重和ASA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静脉更加充盈,有利于超声成像和穿刺置管。为了使超声影像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 更加清晰,超声的探头要均匀涂抹耦合剂,尽量确保穿刺点皮 肤与超声探头的耦合表面之间没有空气。超声影像定位时探 头时刻要保持与地面垂直,以保证超声图像定位的准确性,要 注意超声影像定位后不能再改变患儿的体位,以免因为体位 的改变而引起颈内静脉位置的移动。本研究采用便携式超声 2.2两组患儿穿刺情况比较D组全部穿刺置管成功,其一 仪定位对患儿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显示D组首次穿刺 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C组穿刺失 成功率92%和总穿刺成功率达到100 ,明显高于C组;穿 败病例中有1例经5次穿刺成功。3例改超声定位穿刺成功。 刺次数和操作时间也显著少于c组。而且没有误穿动脉、胸 D组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D组无 膜、肺尖,没有气胸和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显示了超声定位 误人动脉,c组误人动脉3例,两组均无误穿胸膜、肺尖,无血 行小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高成功率及安全性。 气胸和神经损伤并发症,见表2。 综上所述,用超声定位进行d,Jb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 表2 两组患儿穿刺情况比较(例,%) 清晰地看见颈内静脉,提高了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降低了穿刺 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敏,费勇,贾桂芳.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350—351. [2]江宗兴,汪涛,杨锁军,等.B型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一一种 3讨论 新的超声介人下颈内静脉穿刺技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主要依靠解剖标志和术者经验 2010,19(6):714—716. 进行操作,但是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6岁以内小 [3]杨云丽,上官静,张承华,等.超声定位技术在小儿中心静脉置 儿因头大颈短,颈部解剖标志不明显,加上颈内静脉纤细、胸 管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5):513. 膜顶高等使穿刺有一定难度,目前超声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 (收稿日期:2014-07-28) 患者跌倒、坠床高危因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刘素素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跌倒/坠床在住院和门诊就医患者中均有发生,以住院患 岁、5O~59岁、8O~89岁4个年龄段,分别为l2、8、7、2例, 者为多见,而且三级伤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疗程及造成 比例为34 、22%、20%、5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骼 住院天数延长,所以对于患者跌倒/坠床高危因素的分析并制 肌功能下降、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移 定规范、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是预防或者避免发生此类事件的 动功能下降,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易引起跌倒、坠床。 有效方法。 2.1.1 5O~59岁年龄段情况风析 1例意识混乱,翻身时坠 1临床资料 床;1例患者本身左腿骨折,内有钢板固定,擅自离院跌倒;1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 例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半坐卧位睡觉时坠床;1例由于诊查床的 统统计跌倒/坠床35例,其中一级跌倒7例,二级跌倒28例; 问题患者上去检查时坠床;1例进出洗手间时,地面湿滑跌倒; 年龄最大89岁,最小3.5岁;住院病人31例,门诊患者4例。 1例患者将约束带挣脱下地坠床,还有1例门诊病人因大厅地 2高危因素的分析 面有水跌倒。本次统计结果显示5O~59岁年龄段的病人比 2.1 年龄段 跌倒/坠床例数主要发生在7O~79岁、6O~69 8O~89岁的发生率要高,6例住院病人中只有1例没有高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