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组织学习题+答案04 神经组织、神经系统

2021-11-30 来源:步旅网
第七 八章 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

A.树突和胞体内 B.轴突和胞体内 D C.轴突和树突内

8. 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内的施兰切D.胞体

E.整个神经元内 迹是:

A.人为产生的 A 15. 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髓鞘的细B.神经膜细胞的胞质通道

胞: C C.神经膜细胞的边界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2.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D.神经膜细胞的胞膜卷入形成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E.神经膜细胞的微丝形成 维髓鞘的细胞是: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B C.少突胶质细胞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9.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和突起多少D.卫星细胞(被囊细胞)

E.施万细胞 C.小胶质细胞 分类,数量最多的神经元是:

D.少突胶质细胞 A.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C E.施万细胞 B.运动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16. 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成髓鞘的细

胞: D C.中间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3. 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内与D.运动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E.中间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C C.少突胶质细胞 A.线粒体

D.卫星细胞(被囊细胞) B.微管 10. 常见的突触方式是:

E.施万细胞 C.神经丝 A.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

D.微丝 B.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触 E E.突触小泡 C.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 17. 主要分布在中枢灰质内并能将

E D.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 从血液获得的营养传给神经细胞:

4. 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E.轴—体突触和树—树突触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A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是:

A.少突胶质细胞 11. 有关星形胶质细胞,以下哪些是C.少突胶质细胞 B.星形胶质细胞 D.卫星细胞(被囊细胞) 错误的? C.小胶质细胞 E.施万细胞 A.是体积最大的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A B.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和白质E.卫星细胞 内 18. 位于神经节细胞的胞体周围的

C C.胞质内有大量胶质丝 胶质细胞: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5.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通过: D.突起少而短

E.主要起支持和分隔神经元作用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A.轴膜

B.突触小泡 D C.少突胶质细胞 C.神经丝 12. 关于环层小体的结构和功能以D.卫星细胞(被囊细胞)

E.施万细胞 D.微丝 下哪点是正确的?

E.微管 A.分布于皮肤真皮乳头内 D A B.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19. 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在:

6. 在轴突快速输送中起重要作用C.圆形,与触觉小体大小相似 A.突触前膜

D.有髓神经纤维穿行于中央 的结构是: B.突触后膜 E.薄层结缔组织组成被裹 A.线粒体 C.突触前膜内侧的胞质内

B.微丝 B D.突触后膜内侧的胞质内 C.微管 13. 神经元胞体是细胞的营养中心,E.突触间隙 D.神经丝 这主要是由于胞体内富含: C E.突触小泡 A.神经丝 20. 与神经递质相应的受体在:

C B.微丝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7.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C.微管

D.高尔基复合体 C.突触前膜内侧的胞质内 维髓鞘的细胞是:

E.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D.突触后膜内侧的胞质内 A.星形胶质细胞

B.小胶质细胞 E E.突触间隙 C.少突胶质细胞 14. 神经元尼氏体分市在: B

1

一、选择题

1.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由于:

A.神经元胞体较大 B.轴突较粗 C.有郎飞氏结

D.轴突内含突触小泡多 E.轴突内有大量神经原纤维

D.施万细胞 E.卫星细胞

21. 电位控制的钙通道存在于: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C.突触前膜内侧的胞质内 D.突触后膜内侧的胞质内 E.突触间隙

22. 神经递质释放首先进入: A.突触前膜 B.突触后膜

C.突触前膜内侧的胞质内 D.突触后膜内侧的胞质内 E.突触间隙

28.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借助于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这种突触称:

A.电突触 B.化学突触 A C.兴奋性突触 D.抑制性突触 E.轴树突触

BCDE 35. 电镜下观察突触:

A.突触前成分内含有突触小泡 B.突触小泡有的圆形,有的扁平 C.突触小泡有的清亮,有的含致密核芯 D.突触前膜和后膜的胞质面均可见致密物质

E.突触间隙宽约15~30nm

B ABCDE 29. 神经元: 36. 神经胶质细胞: A.胞体差异较大 A.数量比神经元少 B.突起长短不一 B.均有突起

E C.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越大,C.HE染色切片中可见细胞全貌

D.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23. 轴突与包在它外表的神经胶质轴突越长

D.胞体均位于脑和脊髓内 E.无分裂增生能力 细胞构成:

E.部分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A.髓鞘 BD B.神经膜 ABCE 37. 室管膜细胞: C.神经纤维 30. HE染色切片中辨认神经元胞体A.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 D.神经丝 的主要依据是: B.分布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腔面 E.神经原纤维 A.胞体较大 C.呈扁平状

D.有吞噬作用 C B.可见许多细长突起

E.参与构成脉络丛 24. 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反复缠绕C.胞质内有尼氏体

D.胞质内有神经原纤维 轴突构成的多层膜结构: ABE E.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38. 以下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描述中,A.髓鞘

B.神经膜 ACE 哪一项是错的? C.神经纤维 A.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31. 神经元的轴突: D.神经丝 B.也有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A.均很长 E.神经原纤维 C.普通染色能显示胶质细胞全貌 B.没有分支

D.特殊染色方法能显示细胞全貌 A C.不能合成蛋白质

E.具有支持、营养、绝缘和防御作用 25. 神经细胞内交织分布的嗜银性D.轴浆内无细胞器

E.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 BC 纤维:

lCE 39. 肌梭: A.髓鞘

32. 神经元质膜上的受体多位于: A.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 B.神经膜

A.突触前膜 B.结缔组织被囊包裹几条细小肌纤C.神经纤维

B.突触后膜 维 D.神经丝

C.轴突膜 C.感觉神经纤维的轴突进入其内包E.神经原纤维

绕肌纤维 E D.树突膜

E.胞体膜 D.其内无运动神经纤维轴突终末 26. 神经元之间的缝管连接:

A.电突触 BDE E.感觉肌纤维痛觉刺激 B.化学突触 33. 化学突触传递冲动时,以下哪几BC C.兴奋性突触 项是对的? 40. 运动终板: D.抑制性突触 A.突触前膜的化学门控通道开放 A.为长轴突多极运动神经元的末梢 E.轴树突触 B.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 B.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突终末形成

A C.突触小泡依附在突触前膜上 C.仅分布于骨骼肌

D.一个肌纤维通常只受一个神经元27. 突触后膜的受体受递质作用后,D.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

的轴突支配 引起效应细胞膜的去极化、产生神经E.突触后膜电位门控通道开放

冲动,这种突触称: BC E.轴突终末释放乙酰胆碱 A.电突触 34. 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轴突内可见: ACDE B.化学突触 A.粗面内质网 41. 周围神经有髓神经纤维: C.兴奋性突触 B.滑面内质网 A.髓鞘是由施万细胞包卷轴突而形D.抑制性突触 C.神经丝 成 E.轴树突触 D.微丝和微管 B.每个结间体有两个施万细胞包卷

C.郎飞氏结处有薄层髓鞘 C E.小泡

2

D.运动神经元,双极神经元 D.施万细胞核贴近轴突

E.轴突越粗,髓鞘越厚,结间体越长 E.中间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AE 42. 神经元胞体是细胞的营养中心,49. 常见的突触方式是 这主要是由于胞体内富含 A.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 D A.神经丝 B.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触 56. 下列哪种细胞的核仁最大且明B.微丝 C.轴-树突触和树-树突触 显 C.微管 D.轴-轴突触和树-树突触 A.成骨细胞 D.高尔基复合体 E.轴-体突触和树-树突触 B.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E.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 A C.巨噬细胞

E 50. 关于环层小体的结构和功能以D.成纤维细胞

E.浆细胞 下哪点是正确的 43. 神经元尼氏体分布在

A.分布于皮肤真皮乳头内 B A.树突和胞体内

B.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57. 有关假单极神经元的叙述,哪项B.轴突和胞体内

C.圆形,与触觉小体大小相似 是错误的 C.轴突和树突内

D.有髓神经纤维穿行于中央 A.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 D.微丝

E.薄层结缔组织组成被囊 B.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 E.突触小泡

A B C.是联络神经元

44. 化学性突触的突触前成分内与51.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由D.周围突的末梢形成感受器

E.突起离胞体不远处,即分为两个信息传递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于

小支 A.线粒体 A.神经元胞体大

B.微管 B.轴突较粗 C C.神经丝 C.有郎飞结 58. 神经组织包括 D.微丝 D.轴突内含突触小泡多 A.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E.突触小泡 E.轴突内有大量神经原纤维 B.神经元和细胞间质

E C C.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45. 具有吞噬功能的神经胶质细胞52.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D.神经元突触和神经末梢

E.神经元和感受器 是 维髓鞘的细胞是

A.少突胶质细胞 A.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A B.星形胶质细胞 B.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59. 按神经元突起的数量通常将其

分为 C.小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A.胆碱能神经元和肾上腺素能神经D.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元 E.卫星细胞 E.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C D B.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

46.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通过 53. 环绕脑毛细血管形成胶质膜的极神经元

C.高尔基I型和II型神经元 A.轴膜 细胞是

D.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 B.突触小泡 A.神经膜细胞

E.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C.神经丝 B.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D.微丝 C.小胶质细胞

E.微管 D.少突胶质细胞 B A E.室管膜细胞 60. 关于神经胶质细胞哪项是错误

47. 形成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B 的 维髓鞘的细胞是 54. 关于光镜下神经元的特征哪项A.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各处

B.胞质内无嗜染质 A.星形胶质细胞 是错误的

C.有支持营养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B.小胶质细胞 A.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均有突起

C.少突胶质细胞 B.分为细胞体、突起和轴突三部分 D.有分裂增埴能力 D.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 C.核大而圆,异染色质少,核仁明E.释放和接受一定的神经递质 E.卫星细胞 显 E D D.胞体及突起内都有嗜染质 61. 下列哪种不属于感受器

48. 根据神经元功能和突起多少分E.胞体及突起内都有神经原纤维 A.触觉小体 类,数量最多的神经元是 D B.肌梭 A.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55. 关于神经元的分布部位哪项错C.环层小体

D.运动终板 B.运动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误

E.游离神经末梢 C.中间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A.脑脊髓的灰质

3

B.脑脊神经节 C.植物性神经节 C D.神经干 E.肾上腺髓质

D A.髓鞘是由施万细胞包卷轴突而形

62. 参与血—脑屏障的胶质细胞是 A.星形胶质细胞 B.少突胶质细胞 C.小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 E.室管膜细胞

63. 神经元

A.胞体大小差异较大 B.突起长短不一

C.中枢神经内的神经元胞体越大,其轴突越长

D.胞体均位于脑和脊髓内

E.部分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成 76. Ranshaw细胞是: B.每个结间体有两个施万细胞包卷 A.长轴突大神经元 C.郎氏结处有薄层髓鞘 B.短轴突小神经元 D.施万细胞核贴近轴突 C.抑制γ神经元的活动 E.轴突越粗,髓鞘越厚,结间体越D.兴奋α神经元的活动 长 E.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

B C AE E 70. 肌梭 77. 小脑皮质的分子层不包含: A.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 A.星形细胞 B.结缔组织被囊包裹几条细小肌纤B.蓝状细胞 维 C.蒲肯野细胞的树突

C.感觉神经纤维的轴突进入其内包D.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的突起 绕肌纤维 E.蒲肯野细胞的轴突 D.其内无运动神经纤维轴突终末 A ABCE E.感受肌纤维痛觉刺激 78. 小脑皮质的传出神经元是:

64. HE染色切片中辨认神经元胞BC A.蒲肯野细胞 体的主要依据是 71. 运动终板 B.篮状细胞 A.胞体较大 A.为长轴突多极运动神经元的末梢 C.星形细胞 B.可见许多细长突起 B.无髓神经纤维的轴突终末形成 D.颗粒细胞 C.胞质内有尼氏体 C.仅分布于骨骼肌 E.高尔基细胞 D.胞质内有神经元纤维 D.一个肌纤维通常只受一个神经元E E.核大而圆,染色浅,核仁明显 的轴突支配 79. 构成小脑皮质内的平行纤维是:

A.攀缘纤维的分支 ACE E.轴突终末释放乙酰胆碱

65. 神经元的轴突 ACDE B.苔藓纤维的分支 A.均很长 72. 突触 C.蒲肯野细胞轴突的分支 B.没有分支 A.是神经纤维的终末 D.篮状细胞轴突的分支 C.不能合成蛋白质 B.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E.颗粒细胞轴突的分支 D.轴浆内无细胞器 后成分组成 B E.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 C.是由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组成 80. 脑脊神经节中的神经元是:

A.被星形胶质细胞包绕 CE D.突触前成分含突触小泡

B.假单极神经元 66. 神经元质膜上的受体多位于 E.有抑制性和兴奋性突触

A.突触前膜 BDE C.双极神经元

73. 大脑皮质的主要投射神经元是: D.多极神经元 B.突触后膜

E.尼氏体呈斑块状分布 C.轴突膜 A.篮细胞

B.梭形细胞 D.树突膜 C E.胞体膜 C.锥体细胞 81. 植物神经节的节细胞:

BDE D.水平细胞 A.有大量的卫星细胞包绕形成髓鞘

B.胞质里的尼氏体呈斑块状 67. 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轴突内可见 E.星形细胞

A.粗面内质网 C C.属多极运动神经元 B.滑面内质网 74. 血脑屏障的特性主要是由哪种D.是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

E.由Schwann细胞包绕 C.神经丝 细胞决定的?

D.微丝和微管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A E.小泡 B.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82. 小脑的唯一传出神经元:

BCDE C.内皮外面的基膜 A.星形细胞

D.周细胞 B.篮状细胞 68. 神经胶质细胞

E.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 C.浦肯野细胞 A.数量比神经元少

B.均有突起 B D.水平细胞

E.高尔基细胞 C.HE染色切片中可见细胞全貌 75. 脊髓前角α神经元支配:

D.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A.梭内肌纤维 C E.无分裂增殖能力 B.梭外肌纤维 83. 参与小脑小球形成的细胞:

BD C.内脏平滑肌 A.毛细血管内皮 D.心肌 69. 周围神经有髓神经纤维 B.内皮的基膜 E.腺上皮 C.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4

E.树突表面有许多树突棘 B.是运动神经元

C.脑体大于脑脊神经节细胞 ADE E D.胞核位于中央 91. 与小脑蒲肯野细胞形成突触连

接的是: 84. 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基础是: E.卫星细胞完全包围胞体

A.毛细血管内皮 AB A.星形细胞轴突

B.篮状细胞铀突 B.内皮的基膜 88. 脊髓灰质内的α神经元:

C.颗粒细胞树突 C.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A.躯体运动神经元

D.颗粒细胞轴突 D.周细胞 B.分布到骨骼肌的梭内肌

E.攀缘纤维 E.星形胶质细胞 C.又称Ranshaw细胞

A D.分布到骨骼肌的梭外肌 ABD 85. 环绕脑毛细血管形成胶质膜的E.是感觉神经元 92. 大脑皮质: 细胞是: AD A.一般可分为六层 A.毛细血管内皮 89. 与脑脊神经节相比植物神经节B.第一~四层主要接受传入冲动 B.内皮的基膜 C.投射纤维主要起自第五、六层的的特点是: C.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神经元 A.神经元为双极神经元 D.周细胞 D.第一层(分子层)内无神经元 B.神经元胞体较小,散在分布 E.星形胶质细胞 E.颗粒细胞数目最多,为中间神经C.神经元胞体周围无卫星细胞

元 E D.神经节内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E.神经元轴突终末形成内脏运动神86. 脑脊神经节的节细胞: ABCE 经末梢 A.是假单极神经元 93. 脑脊膜:

B.胞质内的尼氏体呈“虎斑状“ BDE A.硬膜为致密结缔组织 C.从胞体发出的突起只有一个 90. 小脑蒲肯野细胞: B.硬脊膜下腔内充满大量脑脊液 D.属感觉神经元 A.是小脑皮质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C.蛛网膜下腔内台少量液体 E.卫星细胞只包绕其突起 B.是小脑皮质中一种主要的中间神D.软膜薄,富含血管

E.软膜不随血管进入脑内 ACD 经元

C.胞体位于颗粒层内 87. 植物神经节的节细胞: AD D.树突伸至分子层内分支呈扇形 A.是节后神经元

二、填空题

1. 神经组织是由()和()组成。 它的营养中心。

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 胞体;轴突;树突;胞体 ,与其形成的2. 神经元可分为()、()和()三部分,其中()是10. 树突分支上常有许多小突起,称为()

突触连接称为()。 它的营养中心。

胞体,树突,轴突,胞体 树突棘;轴-棘突触 3. 无髓神经纤维无(),也无(),故其传导速度比有11. 无髓神经纤维无(),也无(),其传导速度比有髓髓神经纤维慢得多。 神经纤维慢得多。

髓鞘,郎飞节 髓鞘;郎飞结 4. 电镜下突触由()、()和()三部分组成。 12. 每个神经元可有()或()树突,树突的功能,一

般地说是()。 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

5. 一个运动神经元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一个;多个;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纤维合称一个(),其神经末梢称()或()。 13. 电镜下,突触是由()、()和()三部分构成。

运动单位,运动终板,神经肌连接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 光镜下嗜染质分布于(),电镜下观察嗜染质由()14. 根据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和()构成,是()合成的场所。 胞可分为()、()、()和()四种。 D.周细胞

E.星形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胞体及树突;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蛋白质 15. 神经纤维一般是由()或()以及外周的()或()

构成。通常将其分成()神经纤维和()神经纤维7. 神经组织主要由()和()组成。后者对神经元起

两大类。 着营养、()和()等作用。

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支持;保护 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少突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有髓;无髓 8. 按神经元功能的不同,可将神经元分成(),()和

16. 运动神经末梢又称(),按分布的部位和来源可以分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为()和()两种。

效应器;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9. 神经元可分为(),()和()三部分,其中()是

()三类。

5

17. 感受痛觉的感受器是(),感受肌肉牵张刺激的感受27. 按形态分类,脊髓前角、侧角、后角内的神经元都

器是(),感受触觉的感受器是()。 是();按功能分类,前角神经元是(),后角神

游离神经末梢;肌梭;触觉小体 经元是(),侧角神经元是()。

18. 神经递质有四大类,它们是()、()、()和()。 多极神经元,躯体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内脏运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动神经元 19. 神经组织是由()和()组成,它们的形态特点是28. 脑脊神经节内的神经元按功能分类为(),按突起

均有()。 分类为(),神经元胞体周围有()围绕。

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突起 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卫星细胞 20. 神经元可分为()、()和()三部分,其中()29. 神经系统分()和(),前者包括()和();后者是它的营养中心。 主要由()和()所构成。

胞体,树突,轴突,胞体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21. 神经元表面质膜内的膜蛋白,有些是(),有些是神经节

(),它们与神经元()、()等功能有关。

离子通道,受体,接受刺激,传导冲动 30. 按形态分类,脊髓前角、侧角、后角内的神经元都

是();按功能分类,前角神经元是(),后角神经

元是(),侧角神经元是()。

22. 树突分支上常有许多小突起,称为(),与其形成

的突触连接称为()。

树突棘,轴-棘突触 多极神经元,躯体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内脏运23. 神经元发生冲动的起始部位在(),此处质膜的()动神经元

31. 小脑小球是以()的分支末梢膨大为中心,周围与

()的树突及()的轴突终末或近端树突形成突触。

24. 神经递质有四大类,它们是()、()、()和()。

苔藓纤维,颗粒细胞,高尔基细胞 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很低。

轴突起始段,电兴奋性阈值 25. 星形胶质细胞质内含大量(),胞质突起膨大附在32. 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最浅一层均称为(),该层内的

()或(),形成()。 神经元形态上都是(),功能上都是()。

胶质丝,血管壁,脑和脊髓表面,胶质膜 26. 一个运动神经元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其神经末梢称()或()。

分子层,多极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运动单位,运动终板,神经肌连接

三、判断题

1. 突触前成分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主要取决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类型。√ 2. 神经元内的微管、微丝和神经丝分布于胞体、轴突和树突等整个细胞的胞质内。√ 3. 肽类和非肽类神经递质都在神经元胞体内合成,而轴突终未内均不能合成。× 4. 肽类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而非肽类神经递质则存在于细胞基质内。× 5. 动物进化程度越高级,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它们多为多极神经元。√ 6. 有髓神经纤维的结间体越短,郎飞结越多,其神经冲动的跳跃式传导速度越快。× 7.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一个施万细胞可包裹许多条轴突。√

8. 神经元轴突终末不仅释放神经递质,还能摄取某些细胞外物质逆行输向胞体。√

9. 一个骨骼肌纤维通常接受多个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一个运动神经元只支配一个骨骼肌纤维。× 10. 有的神经元上有许多突触,其中有的是兴奋性的,有的是抑制性的。√ 11. 神经元内的微管、微丝分布于胞体、轴突和树突整个细胞的胞质内。√

12. 动物进化程度越高级,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它们多为多极神经元。√

13. 突触前成分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主要取决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类型。√ 14. 有髓神经纤维的结间体越短,郎飞结越多,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的跳跃式传导速度越快。× 15. 周围神经系统的无髓神经纤维,一个施万细胞可包裹许多条轴突。√

16. 一个骨骼肌纤维通常接受多个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而一个运动神经元只支配一个骨骼肌纤维。× 17. 有的神经元上有许多突触,其中有的是兴奋性的,有的是抑制性的。√ 18. 游离神经末梢感受触觉,环层小体感受冷、热、轻触和痛的刺激。× 19. 神经是由神经细胞轴突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20. 脊神经节内神经细胞胞体被一层扁平的卫星细胞所包围。√ 21. 大脑锥体细胞尖端有一主树突伸向髓质,底部发出轴突。× 22. 脑脊膜由外向内可分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23. 血脑屏障是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神经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 血脑屏障的生理意义主要是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6

四、名词解释

1. astrocyte 星形胶质细胞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中最大的一种,胞体呈星形。它除充填在神经元之间起支持和分隔作用外,有些突起末端膨大呈脚板,附在毛细血管基膜上,或伸到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

2. Blood-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 是脑内毛细血管与神经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形成的胶质膜所组成。它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组织,但能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生顺利通过,以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 lamellar corpuscle环层小体 分布于皮肤的皮下组织、肠系膜、骨膜韧带、关节囊等处,体积较大,卵圆形或环形,被囊由数十层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组成。小体的中央有一条均质状的圆柱体,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穿行于小体中央的圆柱体内,感受压觉和振动觉。

4. Motor end plate 运动终板 又称神经肌连接,是分布于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装置。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末端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支配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活动。此连接区域呈板状隆起,故称运动终板。

5. motor end plate运动终板 有髓神经纤维末梢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条形成葡萄状终末与骨骼肌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

6. motor uint运动单位 一个脑干运动神经元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

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数多少不等,少者仅1~2条,多者达千条。而一条骨骼肌纤维通常只接受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支配。

7. myelinated nervefiber有髓神经纤维 有髓神经纤维由轴索、髓鞘和施万细胞组成。轴索就是神经元的轴突。髓鞘很厚,呈管状包绕着轴索,施万细胞为圆筒状,套在髓鞘的外面,胞核长圆形,胞质很薄。 8. nerve ending神经末梢 周围神经系统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全身各种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各式各样的神经末

梢,按其功能可分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

9. nerve fiber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外包胶质细胞所组成,可分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10. Neurofibril神经原纤维 是镀银染色切片上神经元内的棕黑色细丝,在胞体中交错成网,在树突和轴突内平行排列。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

11. neurofibril神经原纤维 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在银染色切片中,神经原纤维呈棕黑色,在胞体内

成网架状,在轴突和树突内则平行排列。电镜下观察,神经原纤维由中间丝(称神经丝)和微管组成,故它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输送有关,尤其在轴突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12. neuroglial cell神经胶质细胞 分布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束内,其数量比神经元的数量多,对神经元有支持、分隔、绝缘、形成髓鞘、营养、修复等功能。

13. neuron神经元 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 Nissl body 尼氏体 又称嗜染质,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的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电镜下观察,尼氏体是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因此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为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神经递质。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尼氏体。

15. perineurium 神经束膜 一根神经(周围神经)的组成是,许多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外面包裹的致密结缔组

织称神经外膜,神经纤维又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大小不等的束,包裹每束神经纤维的结缔组织称神经束膜。神经束膜内层的多层扁平上皮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每层上皮又都有基膜,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7

16. Prukinje fiber蒲肯野细胞 是小脑皮质内唯一的传出神经元。胞体大,呈梨形,构成小脑皮质的蒲肯野细胞层,细胞顶端发出1~2条粗树突,形如扇形,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伸入髓质,终止于小脑内部的核群。 17. pyramidal 锥体细胞 位于大脑皮质内的一种神经元,胞体形似锥体,尖端伸出一条较粗的主树突,伸向皮质表面,胞体还向四周伸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轴突自胞体底部发出形成投射纤维或联合纤维。 18. Ranvier node郎飞结 又称神经纤维节,位于有髓神经纤维上,髓鞘呈节段包绕轴突,其间断部轴膜暴露,即郎飞节,此处可发生膜电位变化。

19. Schwann cell 神经膜细胞 又称施-万细胞,包卷在轴突的周围,形成髓鞘和神经膜,在神经纤维的再生中

起诱导作用。

20. Synapse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称突触。突触分化学突触和

电突触二类,化学突触以化学物质作为媒介传递信息,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电突触的本质是缝隙连成。

21. tactile corpuscle触觉小体 通常位于无毛皮肤的真皮乳头内,臂、唇、睑结膜和舌尖粘膜的真皮乳头等部

位。小体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外包有结缔组织被囊,小体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失去髓鞘进入小体,轴突分成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感受触觉。

22. varicosity膨体 是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内脏传出神经纤维终末称呈串珠样膨大,内含突触小泡和线粒体,

支配平滑肌及心肌收缩及腺体的分泌。

五、问答题

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①化学突触 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 间隙和突触后分。②突触 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前、后膜胞质面常有致密物质附着而增厚,两者之间的间隙为突触间隙。③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其内含有许多突触小泡,还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微管和微丝等;突触小泡有清亮小泡和致密核芯小泡,内含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④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⑤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开发,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Ca2+和ATP的参与下,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小泡的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兴奋或抑制效应。

何谓轴突运输?有何意义?

①轴突和胞体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轴突内的物质运输称轴突运输。②胞体内新形成的神经丝、微丝和微管缓慢地向轴突末延伸,这称为慢带轴突运输,与轴突的生长有关。③轴突更新所需要的蛋白质、合成神经递质所需要的酶、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等,由胞体向轴突终末快速运输,称为快速顺向轴突运输,与胞体的功能有关。④轴突终末内的代谢产物、由轴突终末摄取的物质如神经营养因子、多泡体等,从终末向胞体快速运输,称为快速逆向轴突运输,与物质的再利用有关。⑤某些病毒或毒素(如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破伤风毒素等)也可通过逆向轴突运输迅速侵犯神经元胞体。⑥线粒体可进行双向快速运输。⑦微管在快速轴突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突触的组成及突触小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由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受体)组成。突触是神经冲动定向传导的重要结构。突触小泡是位于突触前结构(一般为轴突末梢,或称扣结)内的膜包小泡,电镜下方可看到,是辨认突触的标志性结构。小泡多为圆形,也有扁平状的,有的清亮,有的有致密核芯。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表面附有突触小泡相关蛋白(突触素I),使小泡集合并附在细胞骨架上。当神经冲动沿轴膜传至轴突终末时,细胞外Ca2+进入突触前成分,在ATP的参与下使突触素I发生磷酸化,使突触小泡移附在突触前膜上,以出胞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内,影响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的活动。

8

简述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和方式。

郎飞氏结是有髓神经纤维的一种结构。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的少突胶质细胞包裹轴突形成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呈节段状的,相邻两个节段之间无髓鞘的缩窄部称郎飞氏结;轴突的侧支从郎飞氏结处发出。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有绝缘作用,不允许离子的水溶液通过,而郎飞氏结处的轴突则暴露于细胞外基质。由于髓鞘的电阻比轴膜高得多,而电容却很低,通过轴突的电流只能使郎飞氏结处的轴膜去极化而产生兴奋。故有髓神经纤维的轴膜传导神经冲动(动作)是呈跳跃式的,即从一个郎飞氏结跳到下一个郎飞氏结。故而,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而且相邻的郎飞氏结距离越大,传导速度也越快。

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有四种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在周围神经中有神经膜细胞(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 神经元是如何分类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有几种分类法。根据突起多少可分为:①多极神经元;②双极神经元;③假单极神经元。根据功能分为:①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②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③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多为多极神经元。根据神经元传递信息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分为:①胆碱能神经元;②胺能神经元;③肽能神经元。④氨基酸能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和主要功能如何?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按其结构和功能可分为四种: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分布在白质的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分布在灰质的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两种,主要是起充填作用,支持和分隔神经元,有些突起末端形成脚板,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或附着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星形细胞形成胶质瘢痕进行修复。②少突胶质细胞,是髓鞘形成细胞。③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可转变为巨噬细胞,参与吞噬活动。④室管膜细胞,分布在脑室及脊髓中央管腔面。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神经元胞体中含有尼氏体,能合成神经活动所需的蛋白质。神经原纤维有支持功能并参与物质运输。神经元有树突和轴突两种突起,每一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功能。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简述神经元胞体的构造。

神经元的胞体是细胞的营养中心,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少,位于细胞中央,胞体的细胞质称核周质,光镜下可见尼氏体,镀银染色可见神经原纤维。电镜下可见尼氏体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分布于其间构成。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和微管集聚成束构成,还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大型神经元胞体里还含脂褐素,随年龄而增加。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元胞体内还可见颗粒或颗粒型小泡,所含神经递质与肽类物质有关。

简述神经元树突、轴突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的树突内部结构与核周质相似。树突的分支上有许多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接受刺激。轴突一般比树突细,全长直径较均匀。轴突发出起点胞质内没有尼氏体,称轴丘,轴突表面细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为轴质,轴质内合大量的微管和神经丝,此外还有微丝和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一些小泡。微小梁把微管和微丝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纤维网架。轴突内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试述有髓神经纤维的组织结构。

①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及包绕其外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②在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为长卷筒状,一个接一个地套在轴突外面;相邻的施厅局级细胞不完全连接,神经纤维上这一部位较狭窄,轴膜裸露,称朗飞结;相含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即为一个施万细胞。③在横切面,施厅细胞可分为3

9

层,中层为多层细胞膜呈同心圆状卷绕轴突形成的髓鞘,以髓鞘为界胞质分为内侧胞质和外侧胞质;内侧胞质极薄,外侧胞质可略厚,其中含细胞核。④内、外侧胞质之间的胞质通道形成施-兰切迹。⑤施万细胞最外面的细胞膜和其外的基膜形成神经膜。⑥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与周围神经系统的基本相同,也有郎飞结和结间体,但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反复包卷轴突而成,髓鞘内没有施-兰切迹,神经纤维外面也没有基膜包裹。

何为肌梭?结构特点如何?

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长l一7mm,外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若干条细小的肌纤维称梭内肌纤维,梭外的骨骼肌纤维叫梭外肌纤维。梭内肌纤维中段较膨大,肌浆较多,肌原纤维小。感觉神经末梢进入肌梭内失去髓鞘。分成许多细支包绕肌纤维中段。肌梭内也有运动神经末稍,分布在肌梭内肌纤维的两端。肌梭是本体感受器。

列举10种感受器的名称和主要功能。

①游离神经末梢:痛、温觉。②触觉小体:触觉。②环层小体:压觉。④肌梭:肌张力。⑤Cortis器:声觉。⑥椭圆囊斑:位觉。⑦壶腹哈:位觉。⑧视网膜:视觉。⑨味蕾:味觉。⑩鼻粘膜嗅部:嗅觉。

叙述多极神经元的形态、电镜结构及其功能。

①多极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胞体、多个枝突和1个轴突。②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细胞核大而圆,着色浅,核仁明显;细胞质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是嗜碱性的颗粒或斑块,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表明神经元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神经原纤维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织成网,并伸入突起内,电镜下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微管还参与物质运输;细胞膜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③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在分支上有许多树突棘;树突内胞质的结构和胞体相似;树突的功能主要是接受刺激。④轴突从胞体发出的部位呈圆锥形,称轴丘,轴丘和轴突不含尼氏本,故染色淡;轴突一般比树突细,直径较均匀;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轴质内有大量神经丝和微管,还有滑面内质网、微丝、线粒体和小泡;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简述小脑皮质三层结构名称及神经元种类。

小脑皮质由内外向内依次为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分子层有星形细胞和篮状细胞。蒲肯野细胞层由一层蒲肯野细胞组成。颗粒层由密集的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组成。

比较脑脊神经节和植物神经节的结构特点。

脑脊神经节位于脊髓后根和某些脑神经干的通路上,属感觉神经节,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走向中枢,周围突参与周围神经的形成,其末梢形成感觉神经末梢。脑脊神经节胞体多分布于节的周边部,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被一层扁平或立方形的卫星细胞所包围。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尼氏体细小分散,神经纤维大多是有髓神经纤维。植物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其神经元属多极运动神经元,胞体较小,胞核常偏位于细胞一侧,尼氏体呈颗粒状,均匀分布。卫星细胞数量少,不完全包裹神经元。节内的神经纤维多为无髓神经纤维。

构成大脑皮质的细胞种类和六层结构特点如何?

构成大脑皮质的细胞可分为三种: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其中颗粒细胞还可分成星形细胞,水平细胞和蓝细胞几种。这些神经元大致分成六层,从皮质表面到深层的结构如下:①分子层:主要为水平细胞和星形细胞。②外颗粒层:含有许多颗粒细胞和少量小锥体细胞。③锥体细胞层:主要出中、小型锥体细胞组成。④内颗粒层:主要为小型颗粒细胞。⑤节细胞层:主要由大、中型锥体细胞组成。⑧多形细胞层:以梭形细胞为主,还有少量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