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区域经济学论述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

2023-05-26 来源:步旅网
用区域经济学论述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一门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首先由西方发展起来。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一个地区的整体水平,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对象研究乌兰察布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想和针对措施。

关键词:乌兰察布经济; 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乌兰察布市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乌兰察布市属呼包银经济区和京津唐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越。乌兰察布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却低于全内蒙古自治区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呼包鄂等盟市。2003年,乌兰察布市GDP是通辽的63%,2008年下降到55%。2008年乌兰察布市财政收入35亿元,而鄂尔多斯市达300亿元。就经济总量而言,乌兰察布市处于全区第8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禀赋较差,在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中,乌兰察布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和资源富集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它与排位靠前盟市的差距在拉大,与排位靠后盟市的差距在缩小。

一、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当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时,乌兰察布市还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缺少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城镇化率低于全区15.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与自治区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基础较弱、发展条件较差、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受经济基础、自然灾害等因素制约,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面临的发展压力很大、困难很多。

2.利用外资面临严峻挑战。

与全国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利用外资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是优惠软贷款的总体规模减少,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比对其它地区大;二是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减少后,乌兰察布市与东部地区相比,在投资的软硬环境上均不占优势。

3.人才流失严重

乌兰察布市由于长期处于经济基础薄弱状态,“吃公粮”是保留人才、保住饭碗的主要途径,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即便到现在还是人们的就业首选,这决不是一个观念问题就能说明了的。乌兰察布市教育本身并不发达,但同时西部每年还有大量的人才外流,制约了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乌兰察布市在发展教育上还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拿出钱来发展教育,而培育的人才却有相当部分流入发达地区,这种教育产品“外部性”的存在,无疑会影响乌兰察布市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不发展教育,不仅要承受社会的巨大压力,而且经济发展也会缺乏智力支持。如何发展教育,促进乌兰察布市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内蒙古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4.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加大

全区从西到东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是全国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乌兰察布市荒漠化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个别地区得到有效整治,区域有所控制,但整体看仍在发展和恶化,草原现在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沙化,呈现出绿化赶不上沙化,建设赶不上退化的趋势,制约了乌兰察布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乌兰察布市是我国最大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减慢了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而且直接危及首都的环境。

5.乌兰察布市交通设施基础差、压力大

乌兰察布市不仅铁路干线少的可怜,而且公路建设和养护更是一大难题,公路基础差,标准低,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十分短缺,整体水平处于全国比较落后的地位。1997年,乌兰察布市公路养护平均好路率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幅度提高,但原有水平低。重要的经济出口公路和对外口岸公路大部分为三四级公路,晴通雨阻,严重制约着自治区内引外联、扩大开放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乌兰察布市交通干线的不便,也制约着乌兰察布市城镇化建设,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解决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问题

(一)营造一个适宜大发展的环境

1、建议中央设立专门机构,具体指导西部的大开发;同时制订政策和准则,作为中央所属各机构促进和辅导西部大开发的依据和准绳。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税收优惠,以与国家加快西部发展的总体方针相一致。将西部地区的增值税分享比例适当提高,促进西部大力发展资源的深加工,推动其工业化进程;保留对西部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西进”和“北上”,加快财政转移支付的规范化进程,提高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系数,支持西部地区教育、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开发。

2、重审市情,理性思考,让乌兰察布市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扬长补短,转变发展方式,打牢发展根基,乌兰察布市奋起直追。针对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乌兰察布市提出了融入呼包鄂、京津冀晋两大经济圈,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的战略构想。目前,集宁旧城区、新城区、察哈尔工业园区已经连成一体,中心城区框架初具规模;多家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入驻乌兰察布;集张、

集二、集通等铁路建设、改造项目顺利进行,京呼高铁明年开工,将把乌兰察布市纳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京新高速公路即将开工,110国道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准兴运煤重载高速将于明年动工,集宁支线机场有望立项。可以说,乌兰察布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3、乌兰察布市五大举措促工业经济大发展。重点是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配套衍生小企业,形成一企带动多企,一业带动一片的工业发展格局。通过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力度,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困难,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品牌注册、推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品牌带动产品、企业、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创新经营理念,加大创新投入,突破各种难题,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大力推动节能降耗减排工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进一步推动和指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等工程,切实降低企业水、电、煤等能耗;以蒙维科技、中联水泥集团为依托,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逐步建设“节约型工业产业体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继续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淘汰。通过理顺资源配置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对现有资源要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合理控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途径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与此同时,乌兰察布市的新型工业化也在全力推进,传统的高载能产业实现了升级换代;氟化工、硅化工、石墨化工等产业前景光明;建材工业、有色金属采选势头强劲;风机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方兴未艾;昔日“地下无宝”的乌兰察布市勘探出了贮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矿藏,煤气化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据统计,2010年,乌兰察布市共落地117个招商项目,引资达210亿元。形成了电力、煤化工、硅化工、氟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和石油化工8大重点产业,构建起工业经济新格局。

4、人才战略。近年来,乌兰察布市人才大量外流,人才引进困难,除了人才使用上的

问题外,与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低有关。建议:一是国家给予专项财政补贴、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促进人才向民族地区流动。二是国家设立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专项奖励基金,对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激励更多的有志者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功立业。

5、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努力融入呼包鄂经济圈。2010年4月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胡春华在乌兰察布市调研时强调:乌兰察布市要主动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时要背靠呼包鄂,面向京津冀晋,把乌兰察布市建设成内蒙古向京津冀晋开放的“桥头堡”。打造“沿黄沿路”蒙西经济带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从自治区支持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到乌兰察布市被纳入东部盟市“五加一”发展战略,再到进入西部盟市“三加四”框架,乌兰察布市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今,乌兰察布市又被纳入蒙西经济带中,对于欠发达的乌兰察布市来说,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