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伤康复后,员工去上班,原岗位工资是否能恢复?

2022-06-07 来源:步旅网

工伤恢复后工作安排待遇与伤前相同,只要利益没有受损,可以进行工作平调,可能存在工资差异,但职位不会下调,解决不会过于极端。工伤期间按正常工资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可适当延长,满期后需继续治疗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工伤处理需依法进行,确保问题处理顺利,同时注意雇主的具体规定。

法律分析

工伤恢复后工作安排待遇是与之前的情况一样,只要自己的伤情并没有导致自己的利益出现较大亏空,如果自己的情况不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可以进行工作的平调,可能会存在工资上的差异,但是只要自己的职位没有下调,那么事情的解决就不会太过极端。

一,工伤恢复后工作安排待遇是怎样的

工伤后能够正常上班或能继续上班,说明伤情不重,不应另增加工资(即:不能享受工伤工资、又另开一份工资)。如果本应当休工伤,而由于岗位特殊,用人单位根据需要而安排带伤顶岗,这样情况用人单位会给予适当的补助,但也不存在双份工资的说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休养期间,称为停工留薪期,按遭受事故伤害前正常上班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应当凭职工就诊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或者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伤康复机构出具的休假证明确定。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停工留薪期结论为最终结论。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的“原工资”,《工伤保险条例》未定义,各地规定大致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指加班费之外的工资;二是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工资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

二,《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伤的处理程序在法律上有着重要现实基础,无论是自己的伤情恢复后的工作还是自己受伤期间的待遇,需要自己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只要自己的情况况属实,问题的处理就不会有着太多的阻力,但是需要留意的就是自己的企业在此类问题上的详细制定。

结语

工伤恢复后的工作安排和待遇通常与之前保持一致,只要伤情没有对个人利益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果工作不再适合自己的情况,可以进行工作的调整,可能会有薪资上的差异,但只要职位没有下调,问题的解决就不会过于极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恢复后的工作安排应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伤处理程序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对此类问题的详细制定。

法律依据

医师受到事故伤害或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疾病、死亡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四条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