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材简说

2022-02-04 来源:步旅网

  今天,我执教了《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共2课时。

  第一课时实录:

  一、导入

  师:采访一下,你们读课外书,一本书一般读几遍?

  生:2遍。

  生:3遍。

  师:英国作家尤安.艾肯读书跟咱们不一样,他一本书可以读一百遍。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走遍天下书为侣》。看老师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

  师: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生无人举手。

  师:难度有点大,降低一点,谁说说你哪个词不懂。

  生:侣

  师:谁来解答一下?

  生:伴侣。

  师:对,侣就是伴,同伴的意思。天下什么意思?

  生:世界。

  师:整个题目什么意思?

  生:走遍全世界,带着一本书。

  师:没写着带一本书呀。就说带着书就可以了。

  师:谁能读好这个题目?

  生读得一般。

  师:通过你的读,听不出你在强调什么?想一想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书。

  师:现在你来读。

  生读得不错。

  师:大家一起读。

  生一起读。

  二、质疑题目,激发阅读课文的兴趣

  师:读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以书为侣?(教师板书)

  生: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无人举手。

  师:我这有问题,作者是读一本还是读许多本?怎样以书为侣?(教师板书)

  师:你们想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想

  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怎样?

  生:读书。

  三、明确课时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此外,我们还要学习生字新词,解答一部分问题。

  四、初读课文

  师:下面大家带着问题读一遍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生读。

  师:读一遍,行了吗?

  生:不行。

  师:咱们再读第二遍。

  生读第二遍。

  师:认为能够正确流利朗读的举手?

  大部分同学都举了手。

  师:下面大家展示一下读书成果。谁来读一下生字。

  指生读生字。

  师:谁来说一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说,教师补充。

  师:下面大家给每个自然段标注一下顺序号。

  生标号。

  师:我们轮读课文。教师给学生分工。

  学生轮读课文。

  师:谁从洪亮、正确、流利的角度评价一下这几位或某一位的朗读呢?

  学生评价。

  师:在读书的过程中,谁遇到了不理解的词语。

  生:忽略

  师:可以用不加反义词的方法解释,谁来说一说。

  生:不重视。

  生:老师,什么叫品味呀?

  生:品尝。

  师:那可不对,怎能说品尝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呢?解释词语要注意联系语言环境。

  五、理解第一部分

  师:下面,我们来解答第一个问题——作者是读一本,还是读许多本?是读一遍,还是读许多遍?大家在书上圈划一下答案。

  师:谁说说。

  生: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师:对。

  师:下面大家自由朗读一遍。

  生自由朗读。

  师:我再找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指一生读书。教师指导学生读好“我会选择一本书”“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等句子。

  师:作者说是读一本书,还是许多本?

  生:一本。

  师:读多少遍?

  生:一百遍。

  师:一个如果,表明作者并不是真的去周游世界,通过作者创设的情境,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作者对读书的喜爱。

  师:程度深不深?

  生:深。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自由朗读一下第一部分吧。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如果第一部分我直接写“我喜爱读书,一本书我可以读上一百遍”好不好,为什么?

  生:无语。

  师: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这样写,显得很形象,很有情趣。你们说是不是?

  生点头。

  师:文章第一部分又把题目扩展开来,具体进行了解释,这些有何作用?

  生:点明中心。

  师:不对,应该是点题。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教师手指板书)

  二、感悟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

  师:作者的读书跟咱们不一样,很有个性。一本书,作者为什么他能够读上一百遍呢?大家在树上圈出答案。

  生圈划。

  师:谁说说?

  生:第4自然段。

  生:第5自然段。

  生:第6自然段。

  师:概括地说,就是第6自然段;具体地说是5、6两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不是。

  师:为什么这样说,可能有的同学还不明白。没关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大家可以通过多读,加深感受和理解。下面大家自由读一遍,用心地读一读,仔细地体会。

  生自由朗读。

  师:下面,我请一个同学读,大家认真听。

  一生读。

  师:读得不错,很有感情。

  师:下面我再找一个同学来读。

  指一生读书。

  师:读得也不错。下面大家看一下第六自然段,标注一下重音词。

  学生标注。

  指一生读这一句,评价指导,让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师:下面咱们师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5、6自然段。

  师:下面大家一起读一下。生齐读。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理由?

  生举手的不多。

  师:看来理解得还不是很好,下面大家再反复读几遍,直到能向别人讲明白这个问题为止。

  生过一会停了下来。

  师:现在,谁能给我讲一讲。

  一部分同学举手。

  生:因为每次读书都有新的发现。

  师:这就好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

  生: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师:“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含着的意思是——

  生:对朋友有了新的认识。

  师:每次读书,都有新的发现,就像过了多少年后又回到家,你会说——

  生: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差!

  师:这句话含着的意思是——

  生:无语

  师:对家有了更新的发现。

  师:看大家的神态,好像还没有完全理解作者的观点。没关系,以后你可能对此有更深的感悟。

  师:作者在讲述理由的时候,实际上第六自然段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我能否把第5自然段删去呢?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无语。

  师:这样可以把为什么说每次读书都会有新的发现,讲得很明白。

  师:第五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三、感悟读书的方法

  师:以书为侣,一本书要读上一百遍,那究竟怎样读呢?大家在树上标记一下记号。

  师:谁说一说。

  生:第七自然段。

  师:对。谁来把第七然段读一下。指生读。

  师:下面我们合作读。(教师读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

  师:作者写了几遍读书呀?

  生:5遍。

  师:那也不够一百遍呀?

  生:作者用了省略号。

  师:作者为什么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呀?

  生:条理清楚。

  师:说得非常到位。

  师:这段话里前面谢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最后一句又写同船而行。这是为什么?

  生无人举手。

  师:联系上文的内容和题目想一想。

  生:和上文相联系,点明题目。

  三、学习结尾

  师:我们一起把结尾读一下。

  生齐读。

  师:结尾写得很简短,但是含义很深刻。第一句中的朋友,表明作者与书的感情怎样?

  生:感情深厚。

  师:朋友就不能有一次交往,说明这本书读多少遍?

  生:许多遍。

  师:随时想去的故地,“故地”说明原来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作者在结尾再次强调一本书可以读上许多遍。大家注意一下,上文都是书像什么,这里变成了书是什么,由此,你能感悟到什么?

  师:作者与书的感情在步步——

  生:加深。

  师:最后一句有不明白的吗?

  生:我不明白。

  师:因为人与人不一样,读书的方法不一样,读书的感受和收获也不一样,所以作者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

  (学生似有所悟)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感受到作者与众不同的读书个性,也学到了作者巧妙的写法:创设情境,写得富有情趣;巧用比喻,写得形象、生动;注意点题;前后贯通,结构严谨等。在读书方法上,相信大家都能得到启发。

  【反思】

  这两节课,感觉是在“读”上有所加强了,读的次数增多,形式上也有变化。通过读来加强感受,寻求理解。朗读与感悟结合在了一起。第二,我用问题串起课堂结构,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动力。第三,在写法渗透、读法指导上有所加强。

  不足之处:1.句子训练不明显。有的句子虽然孩子们读了许多遍,但并未真正的理解,这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来。如“一本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这句话的含义孩子们真懂了吗?此外教师的训练目的也不明确,到底训练哪个句子,训练学生应用哪种方法品味,教师心中都不明确。2. 有感情地朗读还不是很充分。3.写法的渗透点太多。4.课后第三题,仿写句子和背诵第七自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

  自己细读文本的功夫还要再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