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武牧羊》教案

2020-10-03 来源:步旅网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所表现出的大义凛然、堂堂正气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用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感悟苏武忠贞不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介绍苏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苏武牧羊》。

  2、读题:苏武,一个在中国历刻下名字的人物,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并歌颂了这位民族英雄,并且它的故事被后世广为传颂。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齐读课题。

  3、复习词语:按自己的理解,正确、响亮地读出他们。

  小黑板出示词语:匈奴 玷污 使臣 羊羔 旌节 旷无人烟 念念不忘 忠贞不屈

  4、概括内容:能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情吗?

  5、你能说说苏武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吗?用一个词概括。

  二、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布置自学。指导批注。(培养学生圈点批画,自主学习的习惯)

  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苏武的忠贞不屈?

  2、引导交流第三段。

  句子一:苏武说:“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1)指名谈感受,教师指导。

  (2)朗读:

  ①当你知道这些时,能不能为这个句子加个提示语,想想苏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②指名读。

  句子二:苏武在地窖里忍饥受冻,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毛毡片充饥。

  (1)理解:指名谈感悟。引导抓住“忍饥受冻”“一连好几天”谈苏武受到的折磨。

  (2)朗读:

  找学生先读接着教师引读(以学生为主,以读为载体,以语言描写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自悟自学)

  3、默读第4、5两节,思考:课文明明写了几件事,作者为什么要以苏武牧羊作为题目,而且用了2个小节来描述?

  句子一:没有粮食,也没有棉衣,他只能靠草根和野果充饥,挤在羊群中靠样的体温取暖。

  (1)理解:引导通过“没有”“也没有”体会这里的艰苦,不具备根本的生存条件。

  (2)朗读:

  ①把你的感受送回句子中,读读这句话。

  ②引读:没有粮食,饥肠辘辘,干硬的草根和酸涩的野果多么难以下咽;没有棉衣,浑身冰冷,只好与羊群为伴,这是多么困苦的生活呀!而越是困苦,越是表现忠贞。我们一起来读。

  苏武呆的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预设:“千里之外的北海” ,“野草遍地,没有人烟,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

  句子二:苏武赶着羊群来到旷无人烟的北海边,只有随身带着的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与他做伴。

  5切入第六段:十九年的期待,十九年的守望,苏武终于可以归汉了。(齐读第六段)(文本主题)

  三、总结全文

  两千多年过去了,一切转瞬成为了历史。让我们记住这个镌刻在史书上的光辉的名字,苏武,记住这个动人的音符,苏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