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古筝配乐。
4、收集江南水乡的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江南水乡的课件,配以神秘园中的音乐。学生观看后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看到了什么景物?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3、想一想:这个题目是引用了哪首古诗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古筝配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这是一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故乡的那些景致?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中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 ”,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溪,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中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致的?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你自读批画,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标注。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生自学,教师巡视。
3、小组内互助交流。教师随机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4、全班互相交流,合作探究:
(1)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句话写了……表达了作者……
点拨: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描写那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教师点拨:小溪两岸的柳树是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小溪有么特点?村民与小溪有什么关系呢?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作者先以自己家为例,写出自己的卧室光线暗、地面潮湿的特点;有些了父亲的书房,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由东向南两面靠窗可以看到优美的景色。)
教师点拨:作者在写自己家时运用了什么手法农家卧室、书房的不同特点?(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2)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课文。
四、回顾全文,体会表达方法
师:本文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抓住了故乡景致的特点:小桥、流水、人家,在描写这三方面景致是又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将景物写具体,从中渗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3、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这种表达方法。
五、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六、拓展学习
1、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写作方法,以“阳光、沙滩、海浪 为题。”写一两段话,描写家乡景致的特点,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美,那么自然
“我”热爱,“我”思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