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双导提纲

2021-04-11 来源:步旅网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讯的特征,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课前“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师生互动,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③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解读标题的特定含义,体会重点语句蕴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结构,品味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言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学法点拨

  ①利用“双导提纲”做好预习:通读全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理清结构。

  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启思维,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深入挖掘,解决问题。

  三、背景介绍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XX年的“神舟七号”征空,9年间的7次飞行如同7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更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

  神舟一号:横空出世。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一号飞船座舱内放置有一个高1.70米左右、身着航天服的男性模拟人。这个模拟人是一个感应器,用于收集返回舱在太空中的温度、湿度、氧气等各种试验数据。

  神舟二号:正样飞船。XX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二号虽是第二艘无人飞船,但却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种技术状态与载人时基本一样。

  神舟三号:百折不挠。XX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发射升空。不过,神舟三号在发射前却遇到了困难,飞船在进场的第4天,就出现了飞船穿舱插座信号有一个点不导通的问题。当飞船船舱内3000多个接点个个导通之后,神舟三号飞船才发射升空。

  神舟四号:低温突破。9个月后的10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前所未有的持续低温天气:-28℃,比发射大纲规定的最低发射温度-20℃足足低了8℃!

  神舟五号:飞天梦圆。XX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不过,就在这艘飞船进入发射场前最后一轮地面试验中,返回舱坐椅缓冲机构被发现无法完全满足缓冲发动机的备份要求。科技人员用了70天,攻克了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决的问题。

  神舟六号:承上启下。XX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再次升空。从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两人多天,费俊龙、聂海胜115个小时的航程不仅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技术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国第一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伟大的跨越。XX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9月26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这是中国乃至人类航天史上最伟大的一刻。

  在美、苏发射载人航天器近半个世纪后起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

  四、课前基础知识自测

  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    )    横亘(    )  橘红(    )      九霄 (        )   

  酝酿(    )    嫦娥(    )  摘星揽月(    )  乾坤(    )  载人飞船(    )       

  2、掌握字词书写和词语意思。

  举国关注  烈焰  拔地而起  不同凡响  沉闷  乾坤  酒泉   尘封   

  3、将下列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①乳白色的         神舟         五号飞船内,杨利伟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②托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云霄        

  ③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        真正的航天始祖         万户的国度。

  ④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        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        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五、认知与探究

  1.感知文本、发散思维

  思考:阅读完这篇课文,同学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我们一起探究?    

  2.难点质疑、重点突破

  列出同学们认为是本篇文章的重点问题并分析。

  3.重点突破、条理思维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同学们共同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地研讨。

  4.充实思想、提升境界

  相关资料                

  群体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实现新跨越 再攀新高峰

  金秋时节,奋进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中华民族再奏凯歌。在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又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伟大壮举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XX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敦煌壁画上凝固千年的飞天图案,在这个金色的秋天,演绎成中国航天员信步太空的动人景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从5年前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宫”,到3年前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再到今年同一个季节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人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大步。——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和以上资料,同学们如何看待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六、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依据上面所给的关于“神七”的系列介绍,写一篇短新闻,字数200字左右。

  七、发散思维、构想未来

  谈谈自己关于宇宙和太空的更伟大的构想,将我们的航程继续,并写成一篇短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